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迄今为止,有关我国马拉松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综合研究不多,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研究更少。为了解马拉松运动员体质特点、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为选材、科学训练、机能评定和医务监督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对天津市男女马拉松运动员进行了多指标综合观察和研究。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心电图波形与生化异常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冬训期一次大运动强度训练和一次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肌酸激酶、血尿素的异常指标和心电图波形的变化,探讨生化异常指标与心电图波形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马拉松运动员提供更合理的心电监控模式。  相似文献   

3.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和跑步经济性水平是决定该项目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认识马拉松项目的生理学决定因素,以期对科学提高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一、前言全程为42.195公里的马拉松运动,是一个极限耐力性比赛项目。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开设男子马拉松比赛项目以来,至今该项目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世界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模式特征进行统计处理,建立起模型,将会为我们的训练提供清晰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并且使马拉松训练更加具有明确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世界与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形态,年龄情况 我们将世界历届马拉松赛前五十名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及创成绩的年龄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身体机能监控在马拉松运动员赛前训练中的作用,帮助运动员在赛前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提高比赛成绩,对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韩刚及其3名陪练在备战200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的赛前3个月训练中进行了全程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通过测定血清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等生化指标,找出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合理的安排了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使运动员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结果显示:通过身体机能的监控和合理的训练安排,韩刚等几名运动员在2007年北京马拉松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韩刚以2:8:56的成绩获得国际第三名,打破全国纪录,达到奥运会A标,创个人历史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模拟大运动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前后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指标和心电图∑T/R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运动员提供无创监控.将8名马拉松运动员分2次进行大运动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训练前后取血及心电图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在大运动强度训练后,运动员CK指标与心电图∑T/R指标呈负相关,在日常训练中可以使用心电图∑T/R这一简易、无创指标代替CK指标进行强度训练监控;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BU指标与心电图∑T/R指标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与世界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比较起来,我国运动员5000米和10000米的速度较差,这直接影响到我国马拉松水平的提高。下面从奥运会召开年马拉松世界及日本前20名运动员的耐力系数,以及世界及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耐力系数来分析我国马  相似文献   

8.
营养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颇为重要的,合理的营养有助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力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马拉松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一周,应提高饮食的质量,摄取较全面的营养素,增加能量储备。马拉松项目是时间长、消耗大的运动项目,容易引起血糖的下降。但是纳糖必须适量,过多过少均会对身体及运动产生不良影响。有关专家认为,马拉松运动员较适宜的食糖量是每公斤体重1克,如每公斤体重纳糖两克,就  相似文献   

9.
柏林世锦赛马拉松速度变化特征的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柏林世锦赛马拉松比赛前三名运动员速度分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速度分配的特征,对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速度分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根据其速度变化特征,对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一些建议,以利于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马拉松运动的特点和能量供应方式,探讨马拉松运动员的营养补剂补充方案,为运动员的营养恢复提供合理建议,为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建立合理营养补充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马拉松运动项目特点、体能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表示马拉松运动员科学体能训练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体能可以促进竞技能力最优化的发展,同时为提高马拉松运动员体能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马拉松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最好成绩被不断刷新,这都得益于训练观念的更新和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对于马拉松项目而言,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是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逐步认识到,马拉松成绩的提高不单纯是耐力的此拼,要想有所突破,必须重视力量素质的发展,不断加大力量训练的比重。一、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以往的陈旧观念认为,马拉松运动员不需要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力量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肌肉增粗,体重变大,不利于成绩的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力量训练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就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力量训练对马拉松项目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点,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一般力量水平,有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点,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发展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以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运动员的基础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跟踪、为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更合理的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拉松项目是运动项目中的传统项目,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马拉松运动能够将人的力量、速度、耐力展现出来.随着马拉松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马拉松竞技比赛的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对于运动员而言,不仅要拥有超乎常人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讲究战术的运用以及实际比赛中的状态发挥.由于马拉松运动是一项以人为本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10,(11):41-41
2010年9月中旬开始的2010北京马拉松四个项目报名全部额满,报名工作提前完成。20110北京马拉松报名两个月内达3万人,已接近起点天安门广场规定承载人数的最高限。本届参赛运动员共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2010年巴黎马拉松冠军肯尼亚运动员塔德赛·图拉,2009年北京国际马拉松冠军肯尼亚运动员萨姆尔·姆戈等众多高水平运动员在内。  相似文献   

16.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马拉松跑是最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当今,马拉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除了奖金最高和参赛运动员水平最高的"马拉松大满贯"6站赛事外,在我国内地,每年都有近20场的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的马拉松爱好者投入其中,它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运动形式。马拉松运动是一项超长距离的极限运动,对参赛者而言,不仅是体力、耐力的考验,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对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成绩与天气条件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马拉松比赛成绩与天气因子如:气温、湿球温度、人类生物气象学指标相关显著。例如前十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r=0.8910。据此,将气象条件分为三类:适宜、一般、不适宜马拉松跑,从而确定了马拉松比赛的最佳天气指标。文中还提出“气象成绩”的概念。“气象成绩”占总成绩的一部分,随着天气条件的变化而波动并在某些运动项目(如马拉松跑)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马拉松项目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关注,马拉松项目不再只是专业运动员的竞赛项目,普通大众爱好者也可以参与其中,每年比赛次数和参加人数不.断增加,马拉松成为热门的体育项目。马拉松全程42195公里,想要完成一场马拉松赛事,对身体能量消耗是非常巨大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耐力训练,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比赛提高自身成绩,还可以增强意志品质提高身体素质。本文主要分析马拉松项目的特点,研究马拉松耐力训练方法,为马拉松爱好者和运动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有助于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培养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三、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现代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是训练量大,训练强度高,一天进行两次训练,总时间有时长达6个小时以上。比如日本马拉松名将一濑古利彦,每天要跑35—40公里。现代马拉松训练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重点突出大里程训练,澳洲、日本运动员被广泛接受,他们每周训练量为210—250公里,如克莱顿准备期达280—350公里。另一种是重点抓质量训练,如欧美运动员,他们是在越野跑的基础上增加场地训练。他们重视强度训练,训练量低于澳洲运动员,萨拉扎尔每周为110—130公里,罗杰斯为160—230公里,汤普森为160—200公里。总之,坚持长期的科学训练,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基础。在我国马拉松运动员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内蒙为代表的耐力型运动员,一种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