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张月娥 《文教资料》2013,(12):104-105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交流合作、不断整合优质的国际资源,实现信息的传送和有效利用,有利于我国国际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外语人才起着吸收和内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加快外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和必要性,重点分析了交流与合作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上海师大的实践为案例,探讨了目前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六种主要方式、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五大价值和高等院校应该拓展的国际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到来以及国际间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扩大,知识的传输已超越了国界的限制,高校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重点探讨了高校教育国际化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旨在加速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和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从学生交流、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科研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便捷,则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也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全球社会信息化使得传统教育和教育手段正在经历几千年未有的变革,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融入国际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主动出击,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加强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其核心是…  相似文献   

6.
教育国际化与地方院校开放办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静 《教育》2007,(20)
思想力“原点”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教育国际化,我国教育的开放度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情况整体来看,地方院校开放式、国际化办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程度与其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所占的比重极不相称。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地方院校如何积极应对,拓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新途径应引起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上海师大的实践为案例,探讨了目前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六种主要方式、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五大价值和高等院校应该拓展的国际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8.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各国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这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与世界高等教育接轨,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一、地方高校教育国际主流与合作的思路地方高校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还承担着提高本地区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理念在国际上的相互影响;高等教育内容在国际间的相互兼容;高等教育学历在各国之间的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活动在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包括互招、互派本科生、留学生,教师交流互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信息合作,跨国联合办学,联合研究科研项目等。我国从1978年就开始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即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高校的新理念和发展趋势。要使学校的国际化成为推动学校总体发展的有利因素,应构建起一个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体系。构建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国际意识、推动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实现良性发展、提高员工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体系的构建主要从健全参与行政机构层次、国际合作交流主体多元化、合作交流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校内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张志军  李天燕 《继续教育》2006,20(11):46-47
一、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推进,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被不断地介绍到我国,学生与教师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也逐步深入,国际化已经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口号,而且成为一项具体的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文教资料》2008,(19):78-79
澳大利亚实践证明,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发展的过程,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理念.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国际知识,又拥有国际眼光和国际情感的通用型外向型人才,有利于国家间的合作研究、联合办学、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的特点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东盟国际合作与交流正逐渐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而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逐渐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的突破口.本文在科学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基础上,从政策视角阐述了云南与东盟主要国家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可行性及基本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提升云南-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博览会期间组织了高等教育论坛、高等职业教育论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论坛三个高层次论坛,对新形势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思路与举措,进一步促进我省本科高校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新特点。但是,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还应从充分发挥政府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双重主导功能,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与东北亚各国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引进东北亚各国优质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等,推动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各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
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多边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就合作意义而言,它有助于改变传统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就合作机制而言,它是在政府主导下层层推进的.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已经在学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政治格局动荡、各国高等教育的差异、缺乏资金支持以及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都对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步伐会大大加快,给高等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加入WTO将会使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以往更大的跨国界、跨民族、跨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要努力开拓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牢固树立与发达国家争夺高等教育市场的意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虚拟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借助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人员、项目、课程等进行超越物理空间与时间的国际合作交流过程,被赋予国际性、全球性与跨文化性。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远程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创收利益的驱动以及高等教育对公平的追求是虚拟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动因。虚拟国际化的运行机制主要包含六个维度,分别是:虚拟国际化的价值引领与政策设计,领导体制与组织结构,课程国际性、全球性与跨文化性,教师发展数字运用,学生流动数字支持,机构的数字国际合作。虚拟国际化能否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流模式仍然存在一定认知分歧。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展望复旦大学王留栓目前,以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亦称大学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现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于本世纪60年代形成一种国际思潮,在70~8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贸...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或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方略中从先前的辅助形态上升为战略形态,并深刻地影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为提高国家或者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东北亚地区各国和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本届年会盛况空前,中心议题突出,气氛活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