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3页例1、例2,练习二十一的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会用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2.通过比较,沟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86页—87页例1、例2,“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十八中第1—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2)会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思路。(3)提高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26~27页,练习六1、2、3题。教学背景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为今后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单价、数量和总价,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速度、时间和路程,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本节课教学前两种。这些数量关…  相似文献   

4.
沈立军 《辽宁教育》2005,(2):110-1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26~27页,练习六1、2、3题.   教学背景   教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为今后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单价、数量和总价,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速度、时间和路程,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本节课教学前两种.这些数量关系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没有加以概括,给出有关的术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乘法应用题加以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五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十一)册“总复习”第10~1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弄清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页例5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三的第4~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乘 除法应用题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虽仍属简单应用题,但探讨的出发点不同,其重点是研究用乘除法解答的一些实际问题中常见的、应用最广泛的数量关系,使“应用”更加系统化、概括化,为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奠定基础。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在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只通过一道例题揭示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中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即把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式变形为两个除法数量关系式。其余三种数量关系,则是留给学生在“做一做”和练习题中自己概括、应用,并整理为关系式。因此,教学时,教师应…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5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4题。教学目的:①使学生初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能解答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②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③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掌握找中间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________?(先让学生演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师: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只要直接将题中两个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就解决了,这样的应用题叫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六册第102—104页例2 ,练习二十三第1—4题。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和连乘应用题的解答 ,初步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些知识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除应用题的知识结构 ,教材中的例2要求学生用两种思路去分析、理解。例2第一种解答方法 ,教材通过线段图 ,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每队平均分成3组 ,要求每组多少人 ,需要先算出每队多少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还有助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第二…  相似文献   

11.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12.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沟通一步与多步、乘法与除法应用题之间的纵横联系,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这类题的数量关系,编织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纵向沟通一步与多步应用题的联系 1.改变问题,沟通分数乘法应用题中一步与多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只编排了一道有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相互关系的例题,而其它三个类型的数量关系是在例题后的“做一做”和练习中出现的。例题分 3个小题。第 (1)题:学校买了 38个鼓,每个 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这是一道已学过的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教材没有编出解题的算式和数量关系,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小结数量关系。第 (2)、 (3)小题,则由教师引导,通过学生思考,小结数量关系;“总价÷数量 =单价,总价÷单价 =数量。”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8页例6,完成第48页“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二十七中的第4—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正确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掌握本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是:1.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答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本单元知识教学的关键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和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这部分内容,重在通过学生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并非正式讲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动手分  相似文献   

16.
简单应用题一般指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九义”大纲规定,简单应用题不再列类型名称,只提“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要求联系加、减、乘、除法的含义进行教学。通过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它的结构、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情况,发展学生思维,为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打基础。本文以加、减法简单应用题中的“求两数和”与“求剩余’这两种应用题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一、重视感知,做好铺垫“求两数和”与“求剩余”实质是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互逆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要求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一般应用题的思路,能独立地解答稍复杂的应用题。 2.掌握各类典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其基本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数量关系,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解答分数、百分数中各类应用题。  相似文献   

18.
包含除法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一步计算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刚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乘法应用题和等分除法应用题学习中,对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已比较熟悉,因此可以从这三量的关系出发,讲解包含除法应用题,教学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回忆数量关系指名板演如下两题: 1.1个盘里放2个桃,3个盘里放几个桃? 2.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有几个桃? 板演后,要同学根据题意,分析计算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其中第二题可这样提问学生:①这题为什  相似文献   

19.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与课本上例题、习题相类似的题,一般都能解答;而对结构和数量关系稍有变化的题,则往往做错。究其原因是,教师只注意了基本题的练习,忽视了变式题的练习!学生读题时,只注意了部分条件或问题,没有从总体上把握题意,弄清数量关系;分析解答时,往往套课本上的解法,形成了思维定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深刻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学中,要注意对比练习。 (一)将乘法和除法应用题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0.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应用题演变而来的,两者紧密联系易于混淆。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隐蔽,因此,在教学时,一要加强对比训练,使学生在对比中掌握解题方法;二要加强一题多变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要鼓励学生运用列方程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