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源于统治阶层和当地民间。统治阶层的社会教育包括颁布规条、乡约宣讲、乡饮酒礼、旌赏善行和优老慈幼等五种措施。当地民间社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生产知识与技能教育、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生态文化教育等;社会教育形态有族规、乡规民约等类型。清代乌江流域各民族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四,即政治性、约束性、灵活性、血缘性。清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社会教育体现了社会是学校,长者是老师,生活即教育内容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是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的视角而言,法律有两种基本形式:国家制定法和习惯法。通过分析国家法和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冲突、强化、消解、渗透、弱化等互动现象,发现两者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同积极作用及其整合之处。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理想的法律制定与实施应当是在国家法与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及政府与民间之间找到某种妥协和合作,以此保护社会规范体系的完整和效力。双方应当克服各自的不足,相互利用支持,共同推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私塾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私塾教育历史悠久,推动了该地教育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发展历程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私塾教育的起源现在难以确定,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创阶段———东汉时期。相比于“私学起源于孔子所办的私学”,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私学教育起步较晚。笔者翻检历代方志得知,该地区私学的开创者是东汉桓帝时期的尹珍。《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尹珍是遵义地区古代教…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乌江流域,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主体地位,各民族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语言,生产力水平低,加上交通条件差,远离中原及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是全国典型的落后地区。但乌江流域的公办教育事业,却在明代起步并得到了较快发展,从而使土家族地区迈开了追赶中原地区的步伐,为乌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乌江航道开发,为密切乌江流域土家族群众与外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明代中央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从制度上保障了教育在乌江流域的推广;三是贵州建省和开科乡试,使乌江流域教育发展得到提速。  相似文献   

5.
乌江流域民族学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虽然发展较快,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发展民族学校教育可采取如下对策:提高对民族学校作用的认识;充分调动多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多种发展模式;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办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学校。  相似文献   

6.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良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资助项目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研究的最终成果《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一书,于2010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李  相似文献   

7.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包括"跟随教育"和"留守教育"两个方面。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乌江流域民族职业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关注,呈现出数量少、质量低、体系不完善、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严重脱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改变乌江流域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就必须改变职业教育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改善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提高职业教育的保障水平;落实职业教育政策,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既有与其他地区相同的一面,也有其特殊性。探讨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特殊性,对解决教育公平发展问题有现实的意义。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历史、地理有着特殊性,导致欠账太多,对教育公平认识上的不够科学、单纯追求教育效率等给推进真正的教育公平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现有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转变教育观念,抓住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时机,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只有基础教育的公平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探讨乌江流域基础教育公平发展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教育公平理念指导下,提出了理性思考乌江流域基础教育的发展问题: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按基础教育基本规律,合理调整乌江流域学校布局;乌江流域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不能与其他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区别,甚至有必要设置"开眼界"的课程,培养既有世界眼光又有民族精神的21世纪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论清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朝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是在后金政权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是清朝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政府突破了“华夷之变”的局限,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对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采取倾斜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中积极倡导教育,程度不同地改变了少数民族轻视教育的观念。通过广设学堂,推进普及的方式,有效地缩小了中国各民族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及其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少数民族地区新式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开创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对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其政策在实施中尚存在不足,但其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台湾少数民族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和化的原因,我国台湾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台湾光复后,虽然少数民族教育纳入到了一般教育体系,并采取了改进措施,但终因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收效甚微,低教育成熟仍旧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一个标记。目前台湾少数民族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突出;(2)政府理念与实际改革措施之间有较大的差距;(3)师资素质较低且流动率高等等。台湾少数民族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1)应将台湾少数民族教育纳入台湾地区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当局不仅在政策上应积极规划,而且应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和资源;(2)重建少数民族在教育中的主体性;(3)健全教育体系,拓宽升学渠道;(4)从师资培养、教育观念等方面着手建设师资队伍等等。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来说,实施素质教育,除了体现高等教育的一般特点外,还体现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独特的个性特点。因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民族杂居情况非常典型的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调查研究地点.探讨了多民族杂居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这些年,多民族杂居地区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民族杂居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杂居地区各民族发展参差不齐及各自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决定了其教育发展所受到的制约远远甚于一般地区.必须继续实行特殊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加大扶贫力度,花大力气促进边疆多民族杂居地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WTO规则与民族地区教育服务业的发展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服务是WTO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政府对教育服务业的开放做出了承诺。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迟发展效应的现实状况,依法改革和促进西部地区的民族教育。通过立法加强扶持少数民族教育的力度,引导和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到民族地区办学。要依法保证少数民族充分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依法促进少数艮族地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杨曦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2):103-107
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怎样使教育切实地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并促进社会的进步,成为当前民族教育发展的一个紧迫命题.贵州省石门坎地区的教育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其中以柏格理和朱焕章为代表的教育实践家,开创并发展了当地教育.比较他们的教育思想,从中发现内源发展是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面临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是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以加强适应性为基础,以提高有效性为目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的多样化构建,即以国家投入为主,多种投入渠道共存;教育地域的多样化构建,即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并存,并把农村作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构建,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高等教育上;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构建,其实现在于双语数学模式的贯彻。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的是指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少数民族居住分散,制约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家庭贫困,牵制着孩子渴求知识的愿望;语言交流障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后的传统教育思想,困扰着现代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China'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depend on improvements in population attributes brought about by education. Developing education in China's ethnic regions is a project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ethnic regions. Improv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education in China's ethnic regions is beneficial for making educational input-output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needs of the ethnic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we proc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nomics, take China's ethnic regions as our study subject, and draw upon relevant data from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to measure and calculate the current state of economic returns from education in the ethnic regions, analyze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xplore feasible ways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education in China's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