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应是超越对文本内容的简单理解和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授,强调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关注语言表达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视角理解世界和分析问题,形成言语意识和思维习惯。我认为可以从整本书的阅读入手,引发学生阅读期待,研读文本深层互动,整合资源拓展延伸,让学生在阅读中走向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语文知识蓄积不厚、专业学习后劲不足的实际,提出高职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定位上,要努力使静态的语文知识迁移成为动态的言语技能,进而使学生形成言语能力;要回归自然状态的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意识;进行贴近社会生活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言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非连续性在形式上的片段性和内容指向上的关联性特点,明确了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已经成为阅读常态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基于构建学生的言语形对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即提供真实多元的文本阅读信息,基于文本意义统整文本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共享阅读信息,运用元认知策略发展言语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通过古诗词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古诗词学习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探索、学习、思考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融合性学习技能,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本质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也能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触摸文本的内核,真正延伸对文本内涵的思维深度,探究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因此,实现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解读内涵、形成个性化判断思维,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充分地读,整体感知文本,从中有所感有所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浸染。语文阅读,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6.
多文本阅读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章,再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与思考力,再进行多方面的言语实践。这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既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速度,又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古诗词语言洗练,想象丰富奇特,真挚的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其文字背后渗透的感情真挚,词藻华美瑰丽等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选择诗词多文本阅读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发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全面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郑飞 《家长》2023,(32):165-167
<正>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深度思维的关键作用。深度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思想、感受文本情感,培养扎实的语文功底和综合素养。然而,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程的影响,明确深度阅读的原则和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课程的影响(一)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古诗词教学具有密切的关系。贴近实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古诗词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间接也能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但是,从现阶段小学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培养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读、理解以及赏析等方面存在短板,这与目前小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方式方法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樊梦 《天津教育》2023,(31):135-137
<正>《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强化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多首古诗词进行有机组合,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本文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出教学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品质,如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等。深度阅读不同于传统的浅层阅读,它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对作者意图和文本背后深层含义的把握。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以此提升他们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体式的文章,篇章布局、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各具特色,其阅读方式、阅读方法也不同,内蕴的语文教学价值亦不同。适度关注文体特征,应是开掘教材教学价值重要视角之一:开掘不同体式文本言语表达学习价值,积淀言语智慧;开掘不同体式文本阅读方法指导价值,提升阅读能力;开掘不同体式文本思维训练价值,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在充分学习文本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内化语言,重组表达的言语实践活动。复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思维深度发展,使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言语表达品质。教师应当在研读课标、读懂教材的基础上,走好“四部曲”——精准定位目标,巧妙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分析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外教社朗文小学英语分级阅读5》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为例,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培养策略,即深度解读文本,全面把握学情;精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创新课后任务,拓宽深度学习路径。提出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深入解读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具有逻辑性、整体性和深度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度学习,促进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言语是由内容与形式共同组成的,内容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则是内在的抽象。在言语分析中,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内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并理解其形式。学习言语艺术,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进而提高古诗词学习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讲,基于言语形式学习,小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古诗词教学策略。一、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统一在文本之中,内容是形式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中,阅读学习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法,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来获取知识、感悟文本主旨、领悟文本情感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都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判断学生阅读理解能 力高低的基本标准是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但一些学生往往会 因为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对文本的正确判断。为培养深度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养成质疑的习惯就 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7.
高中古诗文深度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学习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研究方向,开展探讨性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改写;在文本学习之后完成相关的练习活动;实现德育月写作教学的融合,以深度阅读行为带动核心素养教育观的全面落实.本文对高中古诗文深度阅读进行了解读,总结了高中古诗文深度阅读教学开展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顾成欢 《考试周刊》2023,(39):40-43
“读思达”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积极成果。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面临阅读难、理解难、思考难、分析难等实际问题,应用“读思达”的方式可以基于阅读、思考与表达,逐步解决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问题,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古诗词学习提供教学思路和手段。“读思达”理念可以提升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合理地表达,能用恰当的方式展示出古诗词的情感和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 优秀的文本通常是适体写作与跨体写作的统一.这也决定了适体阅读与跨体阅读的统一.只注意跨体阅读而忽略适体阅读,往往会造成语文的体性模糊,泛语文、反语文等教学现象的产生多缘于此;只注意适体阅读而忽略跨体阅读,往往会无视文本的形式奥妙,无法深度体味作者的言语表现匠心.理想的阅读必须注意这二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即以整体意识、大局观念为导向,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同时,重视分析段落间关系,形成对文本主题或主旨的整体把握,达到高效性语文阅读效果、深入了解文本体裁、作者资料等知识,并在整体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实践能力、概括能力等的培养。本文从整体性阅读教学特点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整体性阅读教学实践路径,旨在推进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