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导师,本质上来讲是"师",凸显的是"导"。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作为教育主体的中小学生不再满足于规模化的教育方式,而是渴望主体化、个性化的教学,渴望教师个性化的指引和启发。教育的大趋势呼唤着教师成为重在引导、开导受教育者的导师。导师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  相似文献   

2.
<正>"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得到了什么,而是孩子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从这样的理念来考量我们的课改,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对主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具体操作层面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我们必须自我拷问: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重研读,明晰学"理",教师的工夫在课前教师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于学""还教于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主导地位体现得酣畅淋漓,还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这恰恰忽略了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主人、主角.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放手,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真正让语文课堂的"主体"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应用"PECSCR六步互助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实现由"教"转为"导",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从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三方共同作用进行的活动,缺一不可。新课改的学生观规定,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双方相互配合,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有学会了独立学习,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更加灵活高效地学习,所以"教人以渔"是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教学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合作学习",优化"共同探究",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特别是在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要求更为明显。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理论家皮亚杰曾深刻的阐述道:学生、教师和课堂构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相比较教师而言,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个主体,我国提倡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教育依然难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更多的时候是"以教师为本",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笔者主要以当下的小学语文为教育对象,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出发,深刻阐述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而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任何教育,总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也包括教育者(主体)通过受教育者(客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也包括受教育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本身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自我教育过程。“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说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小学共同体宣言指出:无限放大教师的作用是反教育的。如何定位课堂上教师的作用?真正的可持续的教育应该是"小"教师"大"学生的教育。"小"教师不是指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也不是指课堂不需要教师,而是指师生的学习地位的变化,主体角色的变化,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的变化。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本研究以河套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在"三自一主"教育管理方面所做的理论和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思维能力,真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课堂生成教育,应该摒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代之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作用的核心应该是"引"而非"控",其关键在于教育者要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牵"。然而,教师的"引而不发""导而不牵"必须得法,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的"引而不发""导而不行",导致生成教育的失败。如何做到"引而不发"  相似文献   

12.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接受式"的横向结构,变"教师教,学生听"为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从而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切实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了由"学会"到"会学",由思想上到行动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实现互动,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情境创设贯穿政治课教学过程始终,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涵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感受而动情,因体验而晓理。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理念上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以教师为主导",甚至有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认为应以学生为主导,把严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散乱的、不系统的、没有指导的所谓"学生主体"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以教师为主导",是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地位,因此,决不能因"以学生为主体"而轻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任何偏离、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陈亚星 《家教世界》2013,(8X):179-180
<正>所谓"双主"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简称"双主")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用,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双主"教学模式指导下,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素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的有效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也要具有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实施的是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而不是为"考试"而开展的教育。为此,语文教师要着力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陈群娣 《考试周刊》2014,(19):162-163
"财经基本技能"是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确定课程目标,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和任务交由学生处理,使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各项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真正实现中职教育"教学一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巧英 《生活教育》2011,(7X):50-51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示艺术的舞台,而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这个师生共有的舞台上,显示的是语言的魅力,张扬的是个性的特点,演奏的是动人的旋律,流淌的是智慧的甘露。学生是这个舞台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可以说,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精心"主导",才能使"主体"更加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学教做互动",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与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互相作用。本文以一节初中示范课为案例,阐述"学教做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旨在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牧人",在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如果教师仅仅做到对学生"授之以鱼",那么这个教师就只是"教书匠";只有做到对学生"授之以渔"的教师,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