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敏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0):112-113,117
文章通过专家访谈法、实际调研法了解到学校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由学校体育承担安全教育的方案,旨在通过学校体育这个平台,把学生从认知能力、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应对预案能力和情绪体验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学生。而目前许多处于特殊学习阶段的高中生们,为了高考常常忽略了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高中体育课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的适应高中生们的身体素质。所以在高中的体育课堂上,老师应当实行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为基础来调整自身的体育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能力,对于促进高中体育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就高中体育中实行分层教学的意义和运用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学生、教师、社会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出合理地研究学生身体发育的过程,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原则和体育因素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等。分析了体育课程如何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更好内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各种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4.
张祝平 《精武》2012,(9):38-3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自身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是要注重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深入展开,其中当然也包括美学教育,美育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探讨学校体育与体育美学相结合的内在规律,采用有效的方式,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技术、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美学教育,引导他们怎样去欣赏和感受体育带给人们的美,进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傅爱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21-122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成长,而且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趋向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中长跑训练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且中长跑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初中生的身体抗压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思想品质。而且中长跑运动还不受学校运动器械和场地的限制,比较容易开展。但是,初中体育中长跑运动的训练一直以来是体育教学难题。本文以在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中长跑运动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建议,供教育同仁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7.
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与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普通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体育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如图 1所示。体育道德品质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体育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终身体育能力体育创新能力体育心理德育渗透体质发展体育文化运用与组织锻炼能力参与社会体育能力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参与意识体育经营意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娱乐体育技能体育组织技能身体锻炼技能基本运动技能运用与评价能力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知识竞技运动知识体育消费知识体育知识心理竞争能力基本心理因素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和自我心理调节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精神竞争和创新的意识意志品质和沉着果敢精神自尊心和自信心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性行为反应情绪状况智力发展状态体育基本活动能力体育思想道德行为调控能力体育道德行为体育思想方法的应用体育思想情感的表现体育思想认识体育信念与理想体育政治观点身体抵抗疾病能力身体适应自然能力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图 1 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与体育能力培养目标体系上述目标应该以渗透德育为核心 ,以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目的。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统一于学校体育的实践之中。只有以学校体育实践为主线 ,把各项目标有机地...  相似文献   

8.
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的核心是体育教学,只有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同时要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目标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终身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健身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育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却长期把锻炼身体、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作为目标导向,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据有关报导,1995年北京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少年儿童的身体发展,很多国家花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例如,日本从1976年开始,就规定119所中小学作为“增强体力推进学校”,开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中小学体育科学论文中,着重研究如何使学生自觉地锻炼增强体力。美国的《体育及格测验标准》、加拿大和法国《身体素质测验》,都提供了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身体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身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素质教育中身体素质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正确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而且也关系到学校教育能否尽快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目前对身体素质认识存在的问题1965年美国AAHPED郑重发表一个报告指出,人们对身体素质的理解存在着许多混乱,认为与练习运动技术动作有关的因素,如灵敏、速度、爆发力等…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学体育教育学是研究体育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体育教育包括学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时的体育教育,其内容有体育意义,体育作用,体育心理,体育技术,以及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有关体育方面的各种教育;其任务是:向运动员和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员和学生的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及体力,培养运动员和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的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是高等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身体素质是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机能的能力;是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对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水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全国不少大学的体育教学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学生在大学期间身体素质提高很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较低。从82年12月出版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一书中看到:〈见表  相似文献   

14.
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3方面指标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课程未能开齐开足、学生合理运动时间被挤占是主要原因之一,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体受教育权受到不同程度侵犯。应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细化学生身体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赋予体育行政部门对侵犯学生身体受教育权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处罚的权利;体育行政部门或各级政府全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各级教育单位进行学生体质检测,以第三方独立真实的检测结果倒逼教育机构对学生身体受教育权进行保护;激励一线体育教师主动维护学生身体受教育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 ,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 196 0年日本猪饲道夫教授首先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 196 9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 ,从而在世界上得到确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田继尧教授对于体育教学中“运动处方”的定义 ,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含意念性练习 ) ,为改进、完善、提高、增强身体某一部分或某一些器官和功能而有针对性地实施的系列练习方法。近年来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探索和尝试 ,把运动处方教学归纳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与锻炼身体的教学方法。处方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是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授课形式 ,是通过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学习运用与运动处方自学自练的结合 ,以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 ,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入手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为目的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学校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学校体育整体化原则 :学校体育整体化原则是把学校体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发挥体育自身特殊功能 ,对学校体育进行整体设计 ...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开设定向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都将产生全面而积极的影响,从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为定向运动列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身体锻炼、竞技运动为手段,进行育德、育美、育体及娱乐的文化活动,我们通常之为体育。在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体育与教育、卫生、艺术等是并列在同一层次里的一个子系统工程。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学校智育、学校美育等并列在学校教育的层次里。学校体育是在学校教育中,以营养、保健、身体锻炼等教学和培育为手段的,配合学校德育、学校智育、学校美育等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体质量,提高学生育体能力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学校体育系统工程的特点: 一、多级层次宏观地看,关系着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毫不费力就可以在体育成绩上达到优秀或满分;而那些身体条件差、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达到及格,更谈不上优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育重视文化课程知识传播,对体育的忽视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弱,户外拓展能力不足。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要求下,体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体育社团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先分析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原则,之后探讨建设对策,目的是通过体育社团的辅助作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是完成高校体育计划的课程之一,也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在高校体育公共选项课中,尽管不断地强调体育的素质教育,但是教师对学生是否上好体育课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素质型课堂教学所强调的情成教育和终身体育能力教育.网络教育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实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创适了有利条件.作者以体育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科学结合网络辅助教学,建设体育第二课堂,提高体育课质量,完善学校体育目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