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无产阶级文艺创作规律的体现。然而,“四人邦”却以虚无主义的“空白论”,来割断和否定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又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三字经”模式,取代革命“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这是对毛主席革命文艺思想的极其鄙劣的篡改。因此,探讨、研究革命“两结合”创作方法是捍卫  相似文献   

2.
<正>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学艺术界在拨乱反正,批判林彪“四人帮”推行的反革命唯心主义文艺路线的过程中,强调文学艺术要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恢复现实主义传统,无疑是必要的。然而,有人据此否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文艺界一位同志说:“我主张不要再提‘两结合’,不要再作为重要的主张去提它。我觉得‘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的提出,带有一种先验的性质,先有这种主张,再让大家去实验。而三十年的实验结果,多半是生拉硬扯的解释,说得都相当勉强和生硬。”(《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教材的编写问题》,载《文学十年风雨路》)有的人甚至认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两种创作方法的结合不仅它们本身不可能,在文学史上也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科学性问题》,载《文学评论》1982年第4期。)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观点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文艺的现实状态和能否使文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提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迄今二十年来,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对它进行了认真学习、热烈研讨、努力运用,创造出了一批无愧于我们时代的光辉灿烂的文艺作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如何正确理解“两革结合”创作方法的精神实质;如何评价古代文艺遗产中“相结合”(注)的现象;如何看待“两革结合”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如何掌握和运用“两革结合”创作方法等等,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近年来,“四人帮”毒化文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艺界在关于创作方法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提出了疑问,理由之一就是“两结合”缺乏历史依据。因此,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下我国历代文论中关于创作原则和方法的见解,想来不是多余的事。众所周知,文学史上存在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般地说,现实主义偏重于客观事实的具体描写,在表现方法上偏重于遵循艺术创造的一般规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瞿秋白在不同历史阶段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作出了不朽贡献。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瞿秋白认为“文艺是政治的留声机”,周恩来认为,文艺要适应各个时期的需要,瞿秋白的工具论与周恩来的适应论是有一定区别的。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上,瞿秋白坚持“真实论”,对浪漫主义持保留意见。周恩来则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论”。辩证处理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瞿秋白首次向文艺界介绍了恩格斯关于典型化的理论。阐明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为现、当代典型化理论提供了最早的依据。周恩来深刻论述了典型的多样性问题,并为典型化提供了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毅同志既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杰出将领,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豪气磅礴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陈毅同志的诗词创作,不仅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是革命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珍品,也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范例。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简称“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关键问题,是革命现实与革命理想的有机结合。它要求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在真实地、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规律的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无产阶级倾向性和改造社  相似文献   

7.
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两结合"旋即取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在我国,形成"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内在原因是试图摆脱苏式文艺理论的控制,建立自己的创作方法体系。但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冷静的研究心态,人们对"两结合"的阐释和论证存在种种理论失误。"两结合"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8.
《创业史》(第一部)出版以后,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大家共同认为,这部长篇较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下简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以蛤蟆滩为中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农村中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梁生宝这个一代新型农民的英雄形象。从“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提出以来,许多年过去了。在这个时期里,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实践证明,革命文艺工作者只有充分掌握并运用这一创作方法,才能表现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伟大时代面貌,突出时代精神,革命文艺才能更好地完成  相似文献   

9.
贺敬之认为,文艺作品必须既真实反映客观生活,又真实反映主观感受;提倡作者独创性的情感表达,不主张作家脱离现实的主观臆想和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吟唱;强调艺术必须具有思想性,艺术中的思想必须为感情所具体化;认为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是社会主义时期两种不同创作方法,应使它们相互结合.贺敬之文艺思想对当前的文艺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苓植同志的长篇小说《阿力玛斯之歌》是一部反映内蒙古牧区生活的新作。这部作品写于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六年间,在“四人邦”禁锢革命文艺创作的严酷日子里,作者遵循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放手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描绘雄浑壮阔的草原风  相似文献   

11.
一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生与提出、(一)提出的现实基础毛主席提出的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一项十分正确的主张。它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优秀传统作风,特别是深刻地反映了我国飞跃发展的现实对文学艺术的迫切要求,完美地体现了共产主义文艺的前进方向。无疑地,这一创作方法,将带来文艺创作的大解放,将大大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促使党的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因而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产阶级是最革命最富于崇高理想和雄伟气魄的阶级,同时又最善于从现实出发,用最踏实的工作和艰苦的斗争去变革现实,实现自己的理想。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在他们独霸的文坛上,一直把所谓“三突出创作原则”,鼓吹成“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的科学总结”。为了给这个“原则”抹粉涂金,他们的御用写作班子无耻地吹嘘“三突出”是什么“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典范”,是指导文艺的金科玉律。他们打着提倡“两结合”的旗号,强行要求“一切文艺样式”都按“三突出”的模式办事,不能有半点走样。一时间,不论创作,还是评论,言必称“三突出”,闹得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3.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型文学著作。当时,史诗作者还不可能懂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史诗既是创作,必然有一个方法问题,只是诗人使用时并不自觉、并不成熟、并不统一罢了。从史诗的创作实践来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因素都存在,而又以浪漫主义为主。古希腊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曾称赞荷马懂得“史诗诗人应尽量少用自己的身份说话”,认为荷马的“模仿”“既尽善尽美,又有戏剧性”。确实,荷马史诗是纯客观地描述故事情节,除了“序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创作方法理论是伴随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文艺运动而同时出现的。构成文艺思潮的首要因素是某种较系统的文艺思想、一定社会的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观念。文艺思潮不仅是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艺术实践活动,而且是一场思想运动,每一种文艺思潮的出现都意味着艺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同时也导致一个或几个文艺流派及创作方法的出现,因此,创作方法在思想上是一定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潮的产物。西方文艺史上的几大文艺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既是一种文艺思潮,又以某种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伟大变革的新时期,改革的浪潮正推动着社会生活飞速向前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要能动地真实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面貌,正确地大胆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刨作方法(以下简称“两结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简称“两结合”)这个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完备的创作方法,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五八年正式提出的,迄今整整二十年了。 二十年前,毛主席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并用这个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夺取了政治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跃进。“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就是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正式提出的。长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艺史上出现过多种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虽是一篇浪漫主义作品,但从《孔乙己》以后的《呐喊》《徬徨》中的全部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鲁迅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的来说是从现实主义开始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要求“真”,所谓“真”,就是真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如果离开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失去了艺术魁力。《呐喊》《徬徨》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问题,是一个多次引起过争论的老问题。近年来,在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的新形势推动下,这个问题被再次提了出来,这对进一步解放文艺界的思想,冲破“四人帮”设置的种种禁区和教条生义的思想桎梏,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也有人在恢复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口号下,企图否定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台的原则,无端地把“造神文艺”与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文艺史上的流派和作家的创作方法,由于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形态和性质,但两者总是既有区别同时又密切相关的。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很难完全正确地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象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