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民幸福的内涵与理解“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通俗地可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况和生活”。与幸福相近的是“快乐”,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持续快乐亦可理解为幸福。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总之,幸福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是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  相似文献   

2.
传统哲学认为,幸福、快乐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感受,它们既不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同时也不是一种纯粹的主观感受。幸福是内在的,快乐是外在的;幸福是长久的,快乐是短暂的。幸福与快乐到底是什么关系。首先围绕幸福指数与快乐指数的相关文献展开论述,接着分析中国梦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最后就快乐指数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作了说明。研究发现,幸福属于经济学范畴,快乐属于社会学范畴。今天的中国人幸福但不快乐,快乐体验变得缺乏。要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实现国民物质财富的增长,更要实现国民精神世界的快乐。为此,政府必须转变治国方略,重视拓展快乐源,提高国民的快乐指数。  相似文献   

3.
晏妮 《科教文汇》2007,(10X):175-175
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对幸福的追求中会产生各不相同的人生感悟。本文将幸福理解为一种对比体验,并在不断追求完满的过程中体验到。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对幸福的追求中会产生各不相同的人生感悟.本文将幸福理解为一种对比体验,并在不断追求完满的过程中体验到.  相似文献   

5.
教育以人的幸福追求为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幸福,拥有更高的幸福力追求幸福更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远方,更在脚下。  相似文献   

6.
教育以人的幸福追求为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幸福,拥有更高的幸福力追求幸福更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远方,更在脚下。  相似文献   

7.
王菊 《科教文汇》2010,(7):10-10,24
幸福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并需要有物质财富作为保障。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实现教师的幸福教育,使教师幸福地教,才能实现学生幸福地学。教师的幸福教育也是全面的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并需要有物质财富作为保障。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实现教师的幸福教育,使教师幸福地教,才能实现学生幸福地学。教师的幸福教育也是全面的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任荣 《未来与发展》2016,(10):101-105
高峰体验作为一种美妙的情感体验,既是一种特殊的幸福快乐,又对幸福产生巨大的后续影响,是高校教师幸福提升的重要体现和巨大动力。高校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自我和谐目标的确立、热爱工作获得的成长是高峰体验获得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教师可通过调整认知幸福的角度,多元定义追求目标,从而发挥自身及精神性目标在高峰体验创设的作用,在感恩之中不断自我超越从而在收获高峰体验中获得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钱财≠幸福     
《科技风》2007,(12)
我们所说的"幸福",并非仅仅是对吃喝玩乐和安逸的追求,而是一种广义的对心理健康的追求和主观感受。一般人认为,金钱财富增加就意味着幸福增加。但是,许多事实表明,钱财与幸福的关系比人们一般认为的要小得多。例如,从  相似文献   

11.
石畅 《科教文汇》2013,(21):29-30
教育在价值和实践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当下幸福。然而幸福是教育的终极价值,关涉幸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作为学生"重要他人"的教师应当从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状态上关涉学生当下幸福。  相似文献   

12.
周秀 《科教文汇》2014,(24):146-147
幸福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感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解决情感的最佳药剂。而当代我国中学德育课堂中仅仅重视对学生幸福观感性认知层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谅模式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对我国的幸福观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吕健 《科教文汇》2014,(6):23-24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幸福观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引导是促进其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试图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涵入手,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进而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继承并整合了前人对幸福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幸福就是至善的观点。幸福作为至善是人的目的,具有自足性、完满性,并表现为一种善好的生活。至善的实现有赖于人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按照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做中道的事情。德性有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之分,理智德性是人的最好部分的德性。与此对应的沉思作为努斯的活动,是神性的活动,是最完善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方阳春  袁庆  臧睿  任艳红 《科研管理》2022,43(2):184-192
   随着国家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感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如何提升新时代员工幸福感成为当前企业亟待思考的关键问题。包容型领导风格作为一种融合包容理念的新型领导方式,会影响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新时代员工的幸福感。本文基于能力-动机-机会理论,通过对355名企业员工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Bootstrap等统计方法,探讨包容型领导风格对新时代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上级发展性反馈和工作旺盛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包容型领导风格正向影响新时代员工工作幸福感;(2)上级发展性反馈和工作旺盛感均中介了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3)上级发展性反馈和工作旺盛感在包容型领导风格和工作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既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的包容型领导风格研究,又揭示了新时代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对于培育新时代包容型领导风格、提升员工幸福感以及践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珺  覃涛 《科教文汇》2013,(22):187-187,191
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幸福感的提升这三个方面。存在现状调查多、影响因素杂、提升方案少的现象。应该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到预测作用较强的因子,为制定可操作的提升幸福感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许珍 《科教文汇》2011,(34):172-174
本文从幸福和幸福感的内涵出发来探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借鉴其他研究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认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并对当前大学生幸福感缺失进行归因。在分析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基础上,提出塑造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观幸福感是当前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开展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科学衡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总结,说明了主观幸福感与相关概念如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等的区别,着重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的三因素测量模型,以及主观幸福感与工作效能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