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在娱乐文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娱乐类节目。从早期的《综艺大观》到新近崛起的“真人秀”浪潮,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文艺表演色彩浓郁的滥觞期、游艺色彩显现的发展期、通俗文化渗透的转型期、知识挟娱乐外衣卷土重来的狂飚期、注重博彩色彩多样期、“真人秀”狂潮下的创新期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电视节目的“娱乐经济”还只是刚刚拉开序幕,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必然成为“娱乐经济”中最广泛最蓬勃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娱乐节目形式,在我国已经引起电视节目制作者和观众的巨大关注.它以真实的画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就了一场大众娱乐.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走向“平民化“、向受众回归的一个重要体现.但目前这类节目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真人秀节目出现了模仿痕迹重、缺乏创新、观赏性和道德底线相矛盾、缺少应有的“娱乐“氛围、缺乏产业化的运作理念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认真解决,使真人秀节目真正实现本土化,实现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席卷全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风潮让我们惊奇地看到了电视荧屏的全新表现。电视娱乐节目成为电视荧屏的新宠,承担起了电视媒介的娱乐功能。纵观这些年中国大陆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我们的娱乐节目在经历了单纯模仿港台和国外娱乐节目的阶段之后,节目的根基又回到了本土文化的土壤上来。从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两方面看,本土化是电视娱乐节目经营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电视选秀究其实质是一种平民化的娱乐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被业界及电视受众所接受,尤其是被追求时尚的青少年一代所接纳,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流行文化。人们只需呆在家里,就能评点、欣赏自己所认为的美好形象。在当代大众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高雅或粗俗等二分法进行评判。电视选秀节目本身所蕴藏的模糊美学规则就会造成评判结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配额抽样调查,发放300份问卷获取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受众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认知度较高,但满意度较低;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可以扩大该卫视的影响力,但对公信力的提升并无显著影响;受众普遍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持不信任或怀疑的态度。通过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电视真人秀节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电视真人秀节目自引入国内以来,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随着激烈的商业化竞争和电视节目的整体娱乐化,电视工作者一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着本土化改造,一方面又不断挖掘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让真人秀这种舶来品在中国出现奇观化发展态势。本文以当前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花儿与少年》等真人秀节目为讨论范本,对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表现和原因进行学理化的分析和解读,以期对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中国电视媒体快速发展的舞台上,真人秀节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类型越来越多,收视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交换空间》作为其中一档生活服务类真人秀节目,倡导亲自参与、绿色家装、热爱生活、情感沟通,并展示了一定的设计内涵。与其它真人秀节目相比,《交换空间》虽没有大红大紫,但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收视率,节目的生命力也较长。从《交换空间》的节目设置中体现出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特征,对大众设计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电视仍是大众传播中的强势媒体,随着电视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认同,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电视从过去的政治说教角色演变成服务大众的游戏娱乐工具,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电视产业市场化,商品化的必然.与此同时它也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快乐大本营>作为我国娱乐节目的典范,其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不可小觑.要想让节目获得成功,必须使节目中的多个因素紧密协调、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9.
天津卫视在2010年9月推出了全国首档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该档节目—经推出便以其独特的关注视角、新颖的环节设置、争议话题的不断出新迅速抓住了观众的视线,获得了热烈的反响.本文试以《非你莫属》为分析对象,对这一节目的环节构成、人物元素设置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借此梳理这一类职场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开始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制作质量和社会影响明显提高,各类综艺节目、娱乐节目都在自觉使用真人秀元素,这一变化对节目主持人有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将如何在此类节目中进行"真"和"秀"的主持风格的"完美转身",把握主持角色与节目风格的恰当契合,最终达到满足大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着电视真人秀节目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伟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95-100
真人秀节目作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吸引着受众,但似乎难以走出同质化、娱乐化的困境。在广电总局下达“限娱令”之后,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纷纷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然而在这种尝试中,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构真人秀节目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研究节目倾向低俗化的失衡现状,从节目的价值导向、服务功能、媒体公信力及电视媒介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三我失衡”的危害,可以从“三我和谐”的平衡中探索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电视娱乐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生产,然而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严重和媚俗化问题突出,很多节目红极一时却又昙花一现。本文从受众、政府、市场、电视机构角度,以湖南卫视为例,阐述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问题,试图寻求中国娱乐电视节目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6,(19)
2016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再允许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 这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3,(7)
2012年,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掀起了一股狂热的真人秀风暴,一时好评如潮.2013年初,又一档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横空崛起,风头立刻盖过《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5.
论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快乐大本营》,引起中国电视娱乐狂潮,很多电视台竞相模仿效尤。目前,电视娱乐节目面临收拾率下降,批评声不断的尴尬处境。其原因有很多,诸如制作本身如游戏走向极端、模仿雷同无特色、节目理念等等。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及各种评价做出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电视娱乐节目的走向出路。  相似文献   

16.
《变形计》是2006年湖南卫视继《超级女声》节目后新研发的一档节目。湖南卫视作为国内电视娱乐的领军者,尽管节目创新不断,但《变形计》的诞生意义却格外深远,其节目的前瞻性研发理念及其引发的边际效应,逐渐演化为国内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旻玥 《文教资料》2014,(36):151-152
近些年,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其持续火爆的原因,则是在于真人秀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给观众营造了另一种视听盛宴。本文将从人物设置元素、主题结构元素、视听技巧元素、剪辑编排元素等基本元素,来对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背景简介】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各卫视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此外各台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选秀节目数量也将严格受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甘肃在校大学生电视收视调查,发现电视仍是大学生们娱乐休闲和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新闻资讯类节目、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是大学生最关注的节目类型,而一些国外节目,如美剧、日韩剧、韩国娱乐节目在大学生中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20.
美国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日益受到受众的力捧,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更加剧了各大真人秀节目的跨文化传播。文章从几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入手,剖析了其中所渗透的美国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