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中国女子教育在教会、官方和民间的推动下打破了男子独享教育的特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逐渐被国人所关注和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逐步被历史所抛弃.由于历史的推动,清季形成了一股兴办女学的思潮,女子教育运动得以开展,兴办女学在清季蔚然成风.然而,兴办女学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徐敢良 《文教资料》2006,(21):28-29
中国古代虽有女教,但无女学,没有正式的女子学校教育。到了近代,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兴办教会女学,在其启蒙下,妇女的教育权利及其自身价值逐步被国人关注。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缓慢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端。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明确提出了兴办女学的主张,论证了兴女学是提高国民素质,进而达到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戊戌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想对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女子教育问题被埋没了数千年,直到近代维新运动时期才被提上日程,真正开始受到国人的重视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即掀起了一股兴办女学运动的浪潮。然而女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力反对与破坏。所以在维新时期,主张发展女子教育的维新派与阻止发展女子教育的顽固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争。这一论争的结果客观上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会在华兴办女学之沿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会势力在华兴办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历史上很特殊的产物。本主要介绍了教会在华兴办女学的历史沿革,剖析了教会女学为宗教服务的实质及其特征。中还阐述了教会女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期对教会女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陈子褒是我国近代广东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倡男女平等教育、小学教育权归于女子等教育思想,他招收士生、兴办女学、编写妇女读物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当时教育领域具有先驱者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我们当前的女子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对中国女子教育问题十分关注,他为女子教育构建出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只有改变对女性压抑、摧残的陋习,实行男女平等,大力兴办女子教育,创设女学办学体制,才能有利于女性觉醒、家庭和睦以及胎教和家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女性自立、自强。其思想清晰地反映出他倡导的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兴办女学是保种保国、民智国富达到救亡图存之目的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8.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重要时期。1892年,郑观应在《女教》一文中呼吁效仿他国,兴办女学;梁启超曾经在《论女学》一文中写道:"欲强国,非造国民不可;欲造国民,非兴女学不可!"这几乎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觉者的共识。1898年,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创办。1902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上海爱国女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外国教会女学也在中国兴起,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浙江出现了兴办女学的高潮,随着各地各类女子学校的创办,于清末民初建立了近代女子教育体系,直到20年代末,男女同校的普遍实行,标志着清政府实行的两性双轨制教育的终结,标志着浙江女子教育近代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近代知识女性吕碧城的女子教育思想和女权观念是和谐统一的,吕碧城在天津兴办女学和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男性社会精英的帮助和支持下,吕碧城的女子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教育思想日益成熟,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吕碧城的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和实践,特别是其女权主张,是探讨近代社会性别关系变动等问题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3.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戒缠足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较早地关注女子教育,提倡和创办女学。为了更好地兴办女学,他积极鼓吹戒缠足,把缠足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在实践上设立不缠足会,在报刊上发表言论以此来推动中国近代戒缠足运动的发展。同时把不缠足的实践纳入自己的生活中,不仅要求女儿不缠足,还主张妻子放足。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不缠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是文化变迁的寒暑表。清朝末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在争议中萌芽;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和女子高等教育经历了从两性双轨制到混合双轨制的演变;"五四运动"前,中国政府一直无视女子高等教育;"五四运动"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才真正起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教会女子大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成为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发展与解放的必由之路;并以西方近代妇女观对中国传统落后的妇女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兴办女学是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1907年,清廷终于向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开了一扇小门。不过,西教士呼吁中国兴女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兴学育才本身,也不是中国的富强,而是为了广兴基督教于中国。  相似文献   

17.
近代之前,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我国一直没有专门、正规的女子教育。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近代化,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已经风雨飘摇,传统女学也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近代女子教育便应运而生,它是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女子教育真正开始受到国人重视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21-125
封建社会中,女子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清末民初之时,中外思想交融、新旧观念碰撞,使得女子教育事业有所进展,体现在教会女学为新式女子教育拓荒、留学教育推动女子教育向前发展、女子教育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等方面。由此,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女性不断涌现。本论题以梁启超先生笔下的康女士为研究案例,探究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陈凯 《职业教育研究》2012,(11):179-180
晚清推行"新政",振兴实业,兴办工艺,倡导新式学堂教育,致风气渐开,女学、女子职业教育遂亦兴起。原本为社会慈善机构的天津广仁堂、育婴堂,也一改"有养无教"的状态,办起了女学堂、工艺厂,使它们向着近代女子职业教育的方向迈进,以致有"开妇女运动之先河"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