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近代以来,西北开发一直是历届政府所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晚清政府,北京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曾有过相应的开发西北措施,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一度被冷落的西北开发再次掀起高潮,各界人士纷纷著书立说,对如何开发西北,建设西北提出了诸多的意见,尤其是在总结了前几次开发西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开发应注意的问题,这个今天西部大开发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国人曾有过对西北的开发。在南京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倡导努力下,西北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建设为建立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有积极意义,并为复兴西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据颇有影响的民办《大公报》评析这一时期的西北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西北民众知识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西北开发和抗战建国的大局的情况下,西北师院利用本身的优势承担起唤起民众,努力推行社会教育的任务,成为西北社会教育的拓荒者。西北师院举办社教的主要内容有抗日宣传、民众补习教育和合作社训练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多次嘉奖,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社会教育示范区。西北师院将教育民众看作是改造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是当时教育救国思潮的一种体现,同时,西北师院的实践表明高等院校有广阔的社会责任,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外,“新民德”“开民智”也应当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王朝对西北均有开发政策,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时常受到来自西北方向敌对势力的威胁。为了稳定西北政局,保护开发成果以及王朝主体的安全,明朝对西北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等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5.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经济区基本形成,关中经济区更加成熟,河西经济区崛起,西北经济地域特色逐渐明朗。经济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发展,商业作用依然重要;西域与中原内地的经济联系有所加强;从东晋南朝开始,江左政权与西北各地的经济联系与交流渠道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时期的“西北水利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时期.江南人如虞集、归有光、徐贞明、冯应京、徐光启、顾炎武等,为了寻求江南重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发展西北水利思想。他们所说的西北,指的是黄河流域包括今天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万历十三年,在明神宗支持下,徐贞明在京东地区实施西北水利建设。但由于受到占有大量荒地的北方官员和宦官的反对,西北水利最终没有完成,而只是成为这一时期江南人的一种理想。但是他们关于西北水利的理论,对今天西北地区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州独立,作为甘肃辛亥革命中的一件大事,其作用不仅在于当时对甘肃封建势力是一重击,而且对辛亥西北战局有重要影响,并最终促使全国共和局面的完成,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文章从秦州独立对当时西北封建势力“迎驾西北”企图的冲击与阻遏这一角度,去探讨秦州独立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曾出现过一个西北史地研究群,其成旯间的学术交游随着道光初年西北边事而活跃起来,在以后的三十年间,学者们在西北史地研究中直面讲谈、交换文献、分享成果。其中,既有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有前辈与后学之间的相承相袭。这些学术交游活动,促进了西北史地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为了巩固在西北的统治和开拓新疆,明洪武初期和清乾隆中期自东南迁入西北的汉族移民达400万人左右。主源于西北炎黄的汉族从西北出发,以华北为中心舞台完成了民族形成的过程后.从秦汉开始不断迁入西北,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都出现过高潮,并在与西北不同时期的少数民族族群的互动认同融合中,吸收了部分西北少数民族,从而形成了今天西北汉族的分布格局和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比较,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历史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应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充分重视在西部大开发中黔西北彝区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西安,这座名闻遐迩的古城有一种磁力吸引着我,促使我向她走近。我想聆听高亢的西北民歌,渴望厚重的民族文化滋养,让我的生命变得厚实。于是,我从风光迤俪的海南热土来到寒风萧萧的西北高原,寻求生命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罗家伦的西北开发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西北开发重要性和基本原则的体认;注重西北经济发展,绘制经济建设蓝图;选拔培养边疆人才,重视西北教育事业;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为西北人民谋福利等。罗家伦维护祖国统一,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重视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思想及其为边疆建设所做的有益工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东南西北是一组方位词,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将其嵌入对联,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民惟邦本,长治久安,因地制宜和自强求富,这四大思想指导着宗棠在西北的开发实践,也是他开发西北取得实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迁至陕西城固,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在北平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在抗战的岁月里,国立西北师院秉承北平师大诚笃朴实、艰苦奋斗的校风,在推行民众教育、服务地方建设、加强本校的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抗战胜利的时候,西北师院在师生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在各国立西北高等院校的前列,甚至和各国立师范院校相比,也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宗教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可以说,宗教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识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因素。以及如何正确发挥其宗教的功能直接关系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西北丰厚的资源及重要的地平位置早为人们所关注。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曾计划进行西北开发。但由于重视不够、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此次西北开发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整个初步开发计划都没有完全得到实施。西北开发收效甚微。研究此次西北开发,无疑可以给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管理工作述要文/马振林我国西北地区住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等原因,这些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一直很缓慢。为此,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自1985年6月12日成立以来,就面向大西北民族地区定向招生、培养与分...  相似文献   

19.
清王朝对西北地区的重新统一,使西北边疆地区和内地的政治,经济、化的联系不断加强,在这种宏阔的历史大背景下,清代中叶后兴起了以研究边陲史地,谋求保国固土为主要内容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在这一学术潮流中,祁韵士以其“信今而证古”的研究原则和开创性的系列作品,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成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开创。  相似文献   

20.
忆魏庚人教授——纪念魏老师逝世五周年武汉大学数学系路见可我是魏庚人教授的学生.1937—1939年间,在西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原在西安,为西北临时大学高中部;1938年春迁至陕西城固古路坝,改为西北联合大学附中;1939年秋迁至城固县城,定名为西北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