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4岁时,全家人吃梨,父亲让孔融先拿,孔融拿了个最小的梨,他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父亲夸孔融  相似文献   

2.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相似文献   

3.
“孔融让梨”体现了“礼让”的传统美德,因此这个成语故事流传甚广。此事本无争议。可是后来不讲“礼让”的人多了起来,他们开始怀疑孔融让梨的动机,甚至还展开了一次———一直以来,“孔融让梨”的故事情节都是这样的:孔融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孔融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据说最先对此事提出质疑的是一位水果商。他说:“孔融让梨是不假,但我觉得另有隐情。我征战水果市场四十年,尚不知道‘让’为何物,况他四岁小儿?”于是,他提出了———“孔融让梨”…  相似文献   

4.
换梨     
爸爸——这孩子,真没出息!上了两个多月的幼儿园,霸食的赖毛病还没改!瞧,一人一个梨,她看看我们,竟拿自己这个小的,换了奶奶手里的那个最大的!唉,人家孔融四岁让梨,我们这个蓉蓉却……  相似文献   

5.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  相似文献   

6.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想告诉学生要学会谦让,举了孔融让梨的例子。刚讲完,马上有个学生举手说:"孔融不应该让他的哥哥吃大的,应该自己吃大的,尊老爱幼嘛。"经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学也激动起来了,纷纷举手赞成。无独有偶,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分苹果"的故事,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让社会成功人士和监狱服刑的犯人分别追忆母亲的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一位犯人说:小时候母亲拿来一篮子苹果,他心里想要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但弟弟抢先说要那个又大又红的,妈妈板着脸生气地说:"小孩子怎么不懂得谦让!"于是这位犯人说:"妈,我要那个又小又青的苹果。"妈妈表扬了他,从此他学会了撒谎,长大以后走  相似文献   

7.
孔融很喜礁吃梨,可面对父亲的朋友带来的一盘有大有小的梨时,孔融却拿了一个小梨.别人问他为什么拿一个小梨,孔融说:“大人吃大的,小人吃小的.”孔融的回答是他美好心灵的真实表白,是他合情合理谦让的表现。可是,有不少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不善于从孩子的心理实际出发,往往对孩子进行为谦让而谦让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最低的大海     
赵熙 《课外生活》2009,(10):26-27
小时候,家里不管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是让我先挑,我都挑最大的、最好的。而弟弟都拿最小的、最差的。妈妈常当着我的面说:“两个苹果,你拿这个,看看不是最大的,放下,又拿那个,拿到手里后,又不满意,又要前面那一个了。就这样反复多次,自己都不知道该拿哪一个。”  相似文献   

9.
幽默     
《教师博览》2006,(11):28-28
儿子的“孝心”史密斯在大学读书时不用功,整日贪玩,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你能得一个优,我奖给你一辆汽车。”期末考试以后,史密斯给父亲回信:“亲爱的父亲,我决定还是考一个不及格,因为你挣钱很不容易,我不忍让你破费。”天才儿童一个小孩来到瓜园,挑了一个又大又好的瓜便询问价钱。“那要四角钱。”农夫回答。“我只有四分钱。”小孩子说。“那么,”那农夫微笑了一下,随即指着一个又小又青的瓜说,“那个瓜卖给你吧!”“好的,我就要那个瓜,”小孩子说:“不过你现在不忙把它从瓜藤上割下来,我过一两个星期再来拿…  相似文献   

10.
讲究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  相似文献   

11.
讲究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  相似文献   

12.
两个苹果     
小红对王老师说:“我妈妈一点也不爱我,一天到晚总是骂骂咧咧,我不想回家了。”王老师劝小红回家。小红说:“我死也不回去。”王老师想一想,拿来两个苹果说:“这样吧,让我验证一下,看你妈妈是不是爱你。你把这两个苹果带回去,跟你妈妈说是我送给你和她吃的,你让她先拿一个。等你妈妈拿了一个出来,你把另外那个带回来给我看,我就知道你妈妈是不是爱你了。”小红把王老师给的两个苹果带回家,对母亲说:“妈,王老师给我两个苹果,叫我吃一个,叫你也吃一个。”她把两个苹果放在母亲身边的茶几上,两个苹果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并没…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一个词语很流行,那就是“幸福指数”,作为校长,也不妨拿这个去衡量一下学校中的所有人:他们在这里过得是否幸福,是否只是迫于职业压力而工作着,是否一入校便只是为了那个明确的升学目标而苦苦攀登着。  相似文献   

14.
这样的我     
从小到现在,别人都说我“傻”,这个人真的“傻”吗?这个“傻”字,得从我的名字说,我叫师帅,虽然说我的性格挺符合这名字,可我总觉得别扭之极,幼儿园时,小朋友特别是女孩子,她们的名字都很好听,像贝贝、宝宝、妙妙、雅雅等,而我呢?我叫师师,活脱脱一个男生!爸爸就说我“傻”,他还对我说:“多一横文才出众,少一横率领千军万马”,父亲这么一说,我觉得自己更“傻”了。上了小学,老师发苹果给大家吃,我虽站队里第一个,可拿苹果却拿最小的一个,同学们看见我拿小苹果,纷纷笑着说:“师帅好傻呀!人小苹果小,从头到脚都小…  相似文献   

15.
讲究     
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庚。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来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16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16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  相似文献   

16.
"融四岁,能让梨",这件小事流传百世,小孔融被后人奉为小孩子学习的楷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孔融为什么不拿大梨拿小梨.其中可能另有缘由: 1.孔融是个天才--未来的文学家嘛,天才都不会在意日常小事,不要说是梨大梨小,就连是梨是苹果,还是萝卜、番茄,可能都不在意.  相似文献   

17.
“孔融让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故事说孔融小时候有次和兄弟一起吃梨子,大家都拣大的拿,只有孔融拣小的。旁人问为什么,他回答说: “我年纪小, 所以应该吃小的。”孔融懂得谦让的时候,仅仅才四岁。智力的早熟,当然值得称羡,道德观念的早熟,那就更值得赞叹了。  相似文献   

18.
案例1、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篮鲜果,由孩子们任拿一个去照着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拿苹果让大家观察一番,再让学生照着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则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然后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19.
7月7日,在齐鲁晚报上看张亚慧的一篇题为《孔融,你不应该让梨》的文章,个中观点,不敢苟同,又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亚慧在文中阐述了孔融不应该让梨的理由:孔融选择了小梨是一种不诚实,不可爱的表现,是一种“小聪明”“小把戏”,而吃了大梨子的几个哥哥,势必会受到舆论的压力,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兄弟间的团结。文章还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孔融长大后,一定是个不会审时度势,精于管理的人。作古一千多年的孔融,长大后到底成为了一个怎么样的人,已经不需要我们预言了。据史料记载,孔融系孔子二十世孙,自幼接受正规、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不…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88年4期刊登的“猴子分苹果”问题,本文将这一还原问题用倒推法递推,原题是:“海滩上有一堆苹果,这是五个猴子的财产,它们要平均分配,第一个猴子来了,它左等右等别的猴子都不来,它便把苹果分成五堆每一堆一样多,还剩下一个,它把剩下的一个扔到海里,自己拿走了五堆中的一堆,第二个猴子来了,它又把苹果分成五堆,又多一个,它又扔掉一个,拿一堆走了,以后每个猴子来了都如此办理,问原来至少有多少苹果?最后至少有多少苹果? 解:设第一个猴子来到海滩时,把苹果平均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