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从而使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稳步、有序地推进.高考数学命题受此影响,出现了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的命题新视角,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题目.《标准》中选修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  相似文献   

2.
2009年福建理综高考试题(物理卷)能紧扣新课程标准,在形式、结构及命题要求上都与2009年考试大纲和我省《考试说明》基本一致,实现从传统的高考到新课程背景下首次高考的平稳过渡,既体现了我省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总体感觉: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将考纲中考查科学素养的命题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2008年高考江苏数学卷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紧扣《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2008年江苏省高考数学科考试说明》的规定.全卷围绕新课程的要求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多方位、多层次地考查同学们的数学基础知识、理性思维、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新增内容及传统的重点内容在试卷中得到了比较恰当的体现,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是福建省实施课标课程改革后高考第二年.今年的试卷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以及《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为依据,强调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共同基础”的掌握程度,这样的高考命题有力地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与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5.
函数与导数     
2009年是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一年.从2007年起,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率先进行新课程高考,2008年江苏省跟进,2009年又有天津、福建、安徽、辽宁和浙江5个省市进行了新课程高考.本文围绕“函数与导数”这个专题,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以下简称《大纲》)的分析和比较为出发点,对2009年各省市该部分内容的高考试题进行归类和分析,找寻命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2010年高考数学复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101-102,105
2011年福建理综高考是本省自行命题的第三年,试题(物理卷)能紧扣新课程标准,在形式、结构及命题要求上都与2011年考试大纲及我省《考试说明》基本一致,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文章将通过分析试卷,从探究高考评价功能方面反思新课标下物理教学如何与高考对接,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2004年高考实施较大规模分省命题以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写作试题也都做了很多大胆的改革,特别是一些新课程实验先行省份,更是走在了改革的前列。这些改革都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基础的。通过探究2003年以来各地高考写作题改革趋势,领会新课标理念,教师能从更高的视角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提高学生高考写作能力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对高中课程进行了改革。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国家教育部已于2000年1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HD3年4月又公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作为检测高中毕业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素养情况的考试,高考已经体现出明显的新思想、新观念,发挥了其有效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数学教学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复习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革新理念,才能做到复习的对路得法,从而与高考接轨。那么,新课程标准给高考复习带来哪些全新理念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2010年福建理综高考是本省第二年自行命题,试题(物理卷)能紧扣新课程标准,在形式、结构及命题要求上都与2010年考试大纲和我省《考试说明》基本一致,实现从传统的高考到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平稳过渡,既体现了我省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进入新课程,2007年,这四个省首次进入新课程下的高考.算法作为数学必修课的新增内容,在四省高考数学中均有所体现,其命题的风格及方式必然会对以后以及其他省份的算法命题起导向作用.因此,有必要按照《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算法初步的定位进行解读和分析.《标准》中算法初步的定位如下:(1)在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春 《高中数理化》2010,(11):47-49
2010年高考是北京市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化学试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试题与《化学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吻合度,也必将影响今后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以及中学新课程实施.在此,笔者从《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和具体要求,以及《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能力要求和知识点等角度,探讨了2010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并对新课改方案下的高考化学备考复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给传统的考试评价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如何在中考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近年来各地在中考命题中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纵观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呈现出回归自然,在意境中亲近数学;回归生活,在现实中触摸数学;回归课本,在活动中感悟数学三大特点.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中考动态,本文拟以《标准》为依据对2007年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进行简略评析、感悟,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3年福建理综高考试题(物理)能紧扣新课程标准,既体现了我省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按照“提高质量,保持平稳”的基本原则,注重检测与评价功能,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也为新一年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已逐步深入人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所倡导的诸多理念,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工作者都进行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尝试.但如何使《课标》的基本理念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真正达到引领和指导教学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综观全国各地的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对立体几何内容的考查尊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标准》)、遵循《2011年高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突出了对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的那样:“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我们确实感觉到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体现新课程本质的变化,而有些却是出乎意料,背离或者说误解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变化.后者表明新课程理念与中学数学课堂学习行为还存在着某种不适切,在结果上表现为低效或无效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9.
会欣赏才会分享.老师对学生的欣赏会使学生心灵舒展愉快放飞,学生对老师的欣赏会让老师精神鼓舞不辍耕耘.教师和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欣赏,能够把握教学的重点,感悟考试的热点,分享考试的快乐.2009年的高考数学出现了不少新题、“亮题”,这些“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让人深思,值得欣赏.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参加新课标实验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区将面临全新模式的高考,2008年,江苏省也将进入新课程高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数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考纲”)已经正式出版,新考纲是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以下简称“旧考纲”)为蓝本制订的.下面通过新、旧考纲的对比,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高考改革的方向,尽早地适应新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