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学校课程建设就是落实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将学校文化落地变现的过程。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具有挑战性而意义广阔的问题:推动学校文化课程化。实现学校文化课程化,关键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建构学校课程文化是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根本途径。怎样将学校文化植入课程.并相应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这里以校本探索为例,展开六个点位的探讨。一、为什么要将学校文化课程化如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德育一样.当下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存在两张皮现象,如将学校文化文字化、彩色化、口头化,以致形式化、形象化,学校文化缺乏认同与内化,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力和生命力。学校煞费苦心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因缺失文化引领而陷入无序状态。破解“两张皮”现象,我们的核心主张是:学校文化课程化。建树这一观点至少有四点理由:一是学校文化植入课程才有教育力量,这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教育特性。二是学校文化只有落地课程接受检验.才能证明其导向的科学性和生命力。三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以优质的课程建设和高水平实施为依托,而这种依托取决于学校课程领导力。四是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必须以渗透学校文化的课程文化建构为根本途径,脱离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文化也就生长不出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赵勤 《成才之路》2009,(29):75-75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人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现就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关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校不断地推出有着校园文化建设意义上的教育品牌。这是一种觉醒,一种集体失忆后的文化自觉:原来学校是可以按照个性进行文化设计与经营的.学校教育不再是一条标准化的产品生产流水线。学校不是泛化意义上的社会.每一所学校都有特有的文化,不管身在其中的人是否意识得到,它都存在。存在不一定是物质性的,校园文化就是一种精神性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卢华清 《山东教育》2010,(11):F0002-F0002,F0003
“文化行远,一脉传承。如果把教育比作一个坐标,教育质量代表教育的效度,学校文化则代表教育的高度。教师成长文化无疑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这是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校长张轶瑞心中恪守的教育理念。而霍家衡小学也一直坚持走构建教师成长文化之路,从根本上推动了学校教育的优质发展,造就了学校优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素质教育视野中审视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学校物质、制度、组织、形象、精神建设的助推器,是使学校充满凝聚力、生命力、智慧力、创新力的内燃机,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难怪有学者称,学校文化是一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我以为,在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应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和思想,具有以下三方面的要点:首先,要确立一种新的学校文化精神,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理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  相似文献   

6.
以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以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是学校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 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对学校教育意义的观点、看法和态度。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实践活动是互动的,教育活动是教育价值观的基础,教育活动又都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活动及其方式变革的先导。学校教育变革首先是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变革。有无先进的教育价值观是一个学校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时期的孝文化,将孝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孝文化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核心是奉献。爱的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孝的教育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特内涵。学校应该成为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论班级文化的解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剑梅 《教育探索》2001,(11):28-29
“教育即解放”这一命题宣告了学校文化建设只能以文化的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存在的根基,它的自立与解放,是学校文化迈向自由与独立的前提。当前,我国的班级文化仍处于知识权威与教育权力的束缚中,同时还处于与文化主体的分裂异化中。它的苍白与脆弱,使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自己的实践基础,也使学校的教育思想无法转化为真正的教育行为,学校文化的解放也就仅止步于空洞的口号与流于形式的教育改革。因而,探讨班级文化的解放既是为学校文化建设寻求生长的根基,也是为教育的解放寻求现实的途径。一…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是师范院校参与各类教育竞争、凝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点之一。高师院校学校文化的主调是教育文化,彰显并强化其教育文化气质是一所师范院校办出特色、品位、优势、水平的切入点。高师院校要建设好自身的文化品牌,就必须坚定文化信心,处理好教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好学校中的人、事、物三者的关系,努力催生出一种教育意蕴丰盈的独特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徐江 《宁夏教育》2009,(11):33-33
班级文化既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学校教育的特色,它是一个班集体乃至一所学校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的一项教育工作。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我觉得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朝着更为公平而卓越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方向迈进。学校文化建设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走廊文化建设成为众多学校管理者高度重视的学校文化建设重点。我国对于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的探索,多年来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也问题重重,存在为走廊文化而文化的问题,亟待重构走廊文化的功能定位,不断创新走廊文化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教育教学之本,是文化建设之要,也是管理水平之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既是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当务之急。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设计、建筑规划、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应该构建一个完备的体系。搞好学校文化建设,要注重抓好宏观顶层设计、提高校长文化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注重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教育功能,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党的十八大号召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所有这些,都对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开展教育文化研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学的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发展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玉艳 《教学随笔》2009,(12):39-39
办有灵魂的学校,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就必须通过学校文化打造一支适应教育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为此,学校提出了教师文化建设的三项目标:  相似文献   

16.
藏汉双语教育是藏族学校教育最明显的特色,藏汉双语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养成,必须根植于浓郁的双语教育文化.双语教育文化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之中.藏族学校双语教育文化建设是落实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生存的文化环境与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中小学生,面临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价值选择。基于北京市民价值观的现状,优化学生生存与发展文化环境的关键是抓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是: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的内在要素,开展实验研究和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营造者,又是学校丈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新者和发展者。在教育转型的今天,教师的精神丈化在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电大作为一种以开放性、远程性为特征的教育模式,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设富有特色的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文化,不仅是电大文化建设内涵的传承与提升,更是一所电大的发展目标、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本文以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探讨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文化建设,并对如何提升开放教育学生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岩梅 《河南教育》2009,(12):19-19
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新型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股新风。一所学校,一旦将具有校本特征的“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来塑造,使学校文化带有深深的理解特征与个性痕迹,就可以说形成了“理解型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