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里,说明文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应抓好学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基本表达方式的训练外,还须重视说明能力的培养。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文为例,讲请“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小语教材中的说明文,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科学知识性说明文,即通常所说的常识性课文;一类是读写知识性说明文。在教学这些说明文时,可以课文为例,讲清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三个基本特点。 1.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而介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普类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教学这类文章,要把握小学语文的文本特点,更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小学教师在上这类课文时,像教初高中学生一样大讲特讲说明的方法,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一类的课,忽视了小学科普类说明文的语文味,没有用教材去造就学生的语感,生长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性课文。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特征,说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说明文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题材十分广泛:有天文知识,如《太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地理知识,如《石头书》(苏教版三年级  相似文献   

4.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也称常识性课文,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篇幅,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教师将说明文上成重知识积累的科学课,有些教师过分强调说明的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言语实践不足、语文气息不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如何让说明文教学也充满语文味,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气息中感受说明文的精彩呢?  相似文献   

5.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也称常识性课文。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特征,说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说明文在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题材十分广泛:有天文知识,如《太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课);地理知识,如《石头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建筑知识,如《赵州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9课);植物知识,如《花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  相似文献   

6.
正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科普说明文篇幅短小,中心鲜明突出,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教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选编科普说明类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将其上成单纯的科学知识课,应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科普类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呢?一、了解文本价值,激发学习热情1.提升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  相似文献   

7.
纵观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编排了科普类课文,其中科普说明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科普说明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独特,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科普说明文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南“科”改姓“语”。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交往日益增多,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听、说”能力。现就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在小学阶段,说明文是进行“听”的训练的好教材。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都便于学生掌握,特别是说明文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更能使学生大开“听”界。例如在讲授《鲸》一文时,有关鲸的体积、属类、分类等说明内容,可采取教师读、学生听的方式,然后再让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9.
常识性说明文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教学常识性说明文,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还应让学生理解这类课文的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教学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琼 《学语文》2011,(3):48-48
说明文的特点,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说明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很强的知识性、逻辑性,没有其他文体来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不少师生感到教学起来相对死板与枯燥。因此,提高说明文教学的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在此,我与大家谈谈自己在初中说明文教学巾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文体,具有知识性、实用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语言逻辑思维和文章结构体系等进行培养,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对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进行相应的创新,体现说明文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小学四年级教材为例,对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把握事物特征,训练学生思维──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初探银川市二十一小杨宝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介绍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的课文。这些课文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在低年级主要采用童话等文艺形式,中高年级大部分则是用说明文形式。作者在说明事物时...  相似文献   

14.
教说明文单元,我采用了单元教学法中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讲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精读与略读这一单元,应教课文有《泥石流》、《大豆》、《蛇岛》,《景泰蓝的制作》等。我选《泥石流》作为精读课文,其余三篇作为略读课文。通过《泥石流》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掌握说明文的共性特征。我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什么是说明?说明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解说。二、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三、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性(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知识性(传  相似文献   

15.
了解说明文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文体。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和阐释,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科普说明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人教版课标实验课本中分量也不轻,据笔者统计有四十余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把科普知识的传授当成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目的,将课文上成了忘却文本的科学课;其二,过度的课外知识拓展,背离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的习得;其三,忽视文体特点,与其他文体的文章等同视之;其四,只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止步于感知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忽视了对语言形式的探寻、迁移和运用。我们要立足语用,重新审视科普说明文的语文价值,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课文,这些课文均包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地质、科技尖端等各个方面。这些课文大部分是说明文。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作者在说明事  相似文献   

18.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融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说明性文体。按其内容来说,可以包括传播科学思想、述说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介绍科技名人等;就其表达方式而言,它固然以说明为主,但不同品种的科普说明文,因其写作意图的不同,也可以适当运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科普说明文从表达风格上看,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科普说明文,一类是文艺性科普说明文,文艺性科普说明文也叫做科学小品。科普小百科之一: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科普说明文寥寥无几,因为所占比例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那么,第二学段科普说明文该如何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简单的做法。一、从学生出发,让情趣味充满课堂 (一)关注文体,从文体出发 仔细揣摩中年级的科普文,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些课文童话色彩非常浓厚……编者在安排此类文章时,就已经考虑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科普文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一、一道难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说明文往往会被老师上成科学课。的确,怎么把握说明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说明文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说明文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值得研究。下面就以《恐龙》(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为例来说说这类课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恐龙》讲述了恐龙的种类与生活习性,属于一篇科学常识类的课文。而我们在40分钟的课堂里该向学生传达些什么呢?很多老师把它定位于“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于是一堂课中,翻来覆去地问学生“:你知道了哪些恐龙?“”这种恐龙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来写这种恐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