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卷缩发与直发,长睫毛与短睫毛,卷舌与不卷舌是人类的正常性状,研究证实,以上三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都分布于常染色体上,分别都由一对基因控制。河北省汉、满、回族的以上三对遗传性状和基因频率尚未见报道,我们调查了873名在校大中专学生的三对遗传性状,并做了统计分析。 1 调查方法 我们于1996~1997年在张家口市,怀来县,保定市对汉、满、回族健康大中专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讲解清楚的前提下,通过填表登记  相似文献   

2.
对300(男150,女150)例湖南汉族学生的10对遗传性状(上眼睑皱褶、耳垂、前额发际、耳盯聍、鼻孔形状、蒙古褶、达尔文节、鼻梁侧面观、折舌、卷舌)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上眼睑、蒙古褶、达尔文节、折舌、卷舌的显性频率超过50%,各性状基因频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10对遗传性状中,前额发际同时与耳垂、耳盯聍、蒙古褶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西学院汉、回民族学生的ABO血型、单双眼睑、耳垂有无及舌卷曲4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比较了这4对性状的基因频率在两民族间的分布.结果表明:ABO血型、单双眼睑及耳垂有无3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在汉族和回族间存在明显差异,而舌卷曲基因频率在两民族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布依族人口的5对遗传性状的进行调查,计算出每对性状的出现率、除交叉臂外的基因频率,分析这些性状在性别间的差异,并与此前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得出:惯用手在男女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卷舌、上眼睑皱褶、环食指长、交叉臂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与贵州平塘布依族比较,卷舌存在极显著差异(u=4.3704);环食指长(u=0.2213)无显著差异;上眼睑皱褶显性与贵州南部布依族(u=0.2861)比较无显著差异,与贵州侗族(u=4.0956)、湖南侗族(u=4.622)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贵州布依族的遗传性状在不同地区间有一定程度的异同,与共同起源的侗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调查河北汉族、满族、回族耵聍性状的基础上计算出上述三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并进行三个民族之间、三个民族与外国人之间耵聍干、湿型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汉族干型基因频率最高,依次是:汉>回>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探讨遗传性状与种族差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统一发表 ,在老师的配合下根据吴汝康等人的“人体测量法”对河北汉、蒙、满三民族共 74 6人的 8对遗传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 :计算出每对性状的出现率和基因频率 ,分析三民族之间的差异 ,并且与我国其它民族进行了比较。结论 :不同种族遗传性状有明显不同 ,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种群形成了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7.
人体一些正常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已知道有不少种的人体疾病和畸形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但对由基因所控制的人体正常性状中分离现象的认识颇少。下面介绍一些由单基因控制的具完全显隐性的关系的人体正常性状,供学生学习时参考。发际即着生头发区域的边缘。在前额中央,发际向脑门处有一突出,这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发际平齐的为隐性。发旋即俗语所称的“顶”。头发在这一部位向右旋,即顺时针方向,是由显性基因所控制的。左旋为隐性。发状常见卷直、发色、多少三种情况1、卷直分为直发和卷发两种形状。在黄种人中,直发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卷发为隐性性状。2、发色…  相似文献   

8.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是医学生物学实验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们通过相互调查,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遗传学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如表现型、基因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医学作风。本文对贵  相似文献   

9.
1多做游戏实验 高中阶段,知识深度增加,知识面拓宽,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若适当采用游戏实验,将学生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笔者利用人类10对单基因控制的性状——有耳垂和无耳垂;卷舌和不能卷舌;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拇指可向背面弯曲和不能向背面弯曲;食指比无名指长与比无名指短;左右手嵌合时右手拇指在上与左手拇指在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回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汉族(435例:男218例,女217例)的惯用手、鼻梁高低、直卷发3对遗传性状的调查,比较3对性状在民族间、性别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民族间惯用手无显著差异( u=0.5813),鼻根高度(u=10.0924)和发型(u=5.5040)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性别间也如此.回族、汉族男性与女性之间:鼻根高度有相同的显著差异;直发、惯用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出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测试数据用 SPSS 软件包统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困扰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忧郁症、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焦虑症和人际关系敏感等;(2)生活在青海地区的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3)青海地区汉、藏、回族男女大学生在一些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4)不同学校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主要是专业的不同造成的.结论:青海地区汉、藏、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一定的性别、校际、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ABO、Rh、MNSs血型系统的遗传学调查分析,了解河北省回族的血型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河北北方学院2004-2008级河北省籍回族学生158人进行ABO、Rh、MNSs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调查、统计,并将调查结果与汉族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族学生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IA:0.339 2,IB:0.241 1,i:0.421 0。Rh血型系统单倍型CDE=0.082 2,CDe=0.797 5,cDE=0.107 6,cDe=0.012 7,基因频率C=0.879 7,c=0.120 3,D=1.000 0,d=0,E=0.189 9,e=0.810 1。MNSs血型系统单倍型MS=0.031 6,Ms=0.506 3,NS=0.012 7,Ns=0.449 4 基因频率M=0.537 9,N=0.442 1,S=0.044 3,s=0.955 7。结论:河北省回族红细胞ABO血型基因频率既不同于居住地的汉、满民族,也有别于其它居住区的同一民族。Rh血型系统单倍型基因频率CDe0.797 5最高 未发现Rh阴性。MNSs血型单倍型Ms〉Ns〉MS〉NS 基因频率M〉N s〉S。与国内文献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味盲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从而为人种学及人类群体遗传学提供基本数据,并用于研究某些疾病。方法:本文是运用阈值法研究满、汉、回三民族人的尝味能力,并计算了味盲者和尝味者的基因频率。结果:三民族味盲基因频率分别为:满族:0.4588.汉族:0.2845 回族:0.4431。结论:满、汉、回三民族人对PTC尝味能力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用玉米、果蝇等材料进行遗传学实验外,开展对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人的许多正常体质特征都是遗传的,有些是明显的孟德尔遗传。为了结合高中生物学遗传部分教学并积累我国人类正常体征的遗传资料,我们选择了九种体征,对287个家庭共973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现整理如下。一、资料的来源与方法本文资料是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遗传基础知识,选择已知为单基因孟德尔遗传并易于观察检查的水平眼和凤眼、干耳垢和湿耳垢、游离耳垂和附着耳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直发和卷发、正常色党和色盲,握手时右手在上和左手在上、直拇指和后翘拇指、ABO血型等九种体质特征,作为调查项目(见图1和图2)。  相似文献   

15.
人类群体遗传学着重于实际调查,即对各个人群的各种性状与遗传标记进行调查,调查一般以取样方式进行.文章对滨州学院在校学生的拇指类型、食环指类型、通贯纹、卷舌、耳垂五对性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分析其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16.
湖南瓦乡人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调查了湖南苗族瓦乡人291例中学生(男142例,女149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5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间仅尖舌存在显著性别差异;5项舌运动类型中翻舌基因、尖舌基因、三叶舌基因间存在彼此互作关系,且翻舌基因与卷舌基因也存在互作关系.通过与国内其他已研究的群体比较,湖南苗族瓦乡人的叠舌和三叶舌出现率较高,而尖舌出现率较低,卷舌率和翻舌率处于中等水平,且瓦乡人各舌运动类型出现率大多数与其他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汉、藏、回族大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赵弘吕世虎本研究以青海省部分高校一年级汉、藏、回族学生为调查和测试对象,旨在定量分析和探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三个民族大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作用,为民族数学教育提供理论根据。一、研究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汉、回、蒙古族健康人群MBL基因ExonⅠ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检测MBL基因点突变频率;用MBLOli-gomer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MBL含量。结果:健康汉族人该基因突变频率0.23,血浆MBL含量均值1.99±1.50mg/L,二者负相关(r=-0.62);回族人突变频率0.15,MBL含量均值3.40±2.55mg/L,二者负相关(r=-0.67);蒙古族人基因突变频率0.18,含量均值2.52±1.95mg/L,二者负相关(r=-0.64)。结论:健康汉、回、蒙古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与其血浆含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河北汉族、满族、回族耳垂性状的基础上,计算出三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并进行了三个民族之间、三个民族与赫哲族、柯尔克孜族之间耳垂显性基因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北方民族群体的耳垂的基因频率由西向东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类眼皮这一性状表现,最普遍的表现型有两种:即双(含一双一单)、单之分。通过调查进一步弄清楚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