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尤其是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更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心"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学生是坐到了课堂里,可学生的"心"在课堂吗?即使"心"在课堂,学生的心有没有用到学习上呢?学生的心是用到了学习上,可他(她)是不是在专心地听授课教师的讲授呢?如果他(她)没用心的话,授课教师讲的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振宇 《广西教育》2007,(6B):35-35
世间万物,能够打动人心灵的东西才是美的东西。语文也一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而最能打动人心的是蕴涵在作品里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蕴涵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情感,在学生作文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爱语文,文抒“我”心,心映宇宙万物,心感世间百态,心念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4.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用全新的表述阐释了“语文教学观”。它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感悟”,要尽可能少归纳,尽量诉诸学生感性,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让他们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悟。这种“语文教学观”,不但符合语文的基础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符合语文人文性的特点。那么“感悟”从何来呢 ?笔者认为,就阅读教学而言,最直接的来源是阅读材料,可以说,没有阅读材料,也就没有阅读活动,“感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但也绝不能说有了阅读过程就必然会有“感悟”,因为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  相似文献   

5.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6.
徐莉 《学语文》2004,(3):20-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要求,师生互动学习已受到普遍重视。课堂几十分钟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潜心研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如下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时间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应该知道学语文究竟学什么和怎样学。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使“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9-79
笑一笑,十年少。不错,笑不仅使人快乐.而且给人带来成功。你看“神六”那两位航天员满脸微笑地接受国家交给他们的光荣任务,满脸笑容地凯旋。因为他们知道笑是坚强、勇敢的表现,是自信的表现。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是以微笑面对学生,课堂中我也是采用微笑教学。微笑给我的工作带来很好的效果,是微笑改善了师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任教已有几十年了,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提起上课.心里却有莫名的恐惧。走进教室.看到几十双眼睛望着我.我的心跳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身上开始冒汗,双腿也有些发软.讲话也不利索了。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像我这样对课堂有恐惧感的教师还真不少.教师为什么会有“课堂恐惧”?繁重的心理压力催生的心理倦怠.对课堂过高的自我期望,课堂经验不足,教学技能的缺乏.不良的师生关系。内向、紧张、敏感的个性心里因素等是造成教师“课堂恐惧”的主因。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极具工具性的学科.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于他们初、高中阶段乃至终身的学习都是有益的.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效果。而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已与过去的学生大不相同了。由于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的日益普及,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他们更喜欢影像和图文资料.而不愿意仅仅阅读文字资料。同时,有些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弱化了语文的读写功能,因而语文教学.既要很好地体现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从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抓起。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改革大潮席卷中国的今天,许多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只知道在如何灌输学生知识上下功夫,很少在语文学习方法传授上下功夫,致使许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不正确,或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结果是,功夫没少下,而收效却很小,以致许多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招来了不少人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和质疑。我以为,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学习更为重要,因此,我们的老师“授之鱼”,倒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刘奇 《中学理科》2007,(12):13-14
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常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上课“吃不透”.对此,教师绝不能不加分析地斥之为“基础差”.为什么“吃不透”呢?就教学角度讲,这里有一个思维活动量的问题.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早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逐步进入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过渡,这一时期的学生富有探索精神.我们的教学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合理的思维素材,则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科学地组织好思维材料,为他们接受知识提供桥梁和阶梯.  相似文献   

15.
刘颖梅 《教师》2010,(16):35-35
21世纪,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有人认为: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我认为,生命化的课堂,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非生活化”倾向,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张贵红 《今日教育》2007,(4S):21-21
一堂“甩掉纪律”的课 开学之初.我听了参加工作第二年的小黄老师的第一堂英语课.她自然的教态、完备的知识体系.是我必须承认的优点.但她明显掌握不了五十几人的课堂纪律.这使她的知识传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跟她交流之后.没想到她对我说:不瞒您说,如果您不来听课的话.我不准备这样上,因为他们都说我镇不住课堂.我准备一上课就让他们拿出本子来写26个字母.然后马上就批,把那些不能完全写正确的学生抓出来.让他们站到后面去.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我也不好惹的.听完这一段话.我心里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课堂纪律到底是应该“单挑”还是“融入”?我觉着新教师普遍对这个问题处理得不够妥当.  相似文献   

18.
要想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精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把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带进课堂。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心灵.能用风趣的语言引人人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语文素养.比“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抱着求索的心愿,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发智力因素,将开发大脑的记忆功能与语文能力训练融合进行,一个是基本客观记忆规律,一个是主观的课堂内外的训练,怎样将二者有机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作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儿童期是发展人的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学又是一个主要的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作文课堂上充分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