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军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有鲜明的创造性和很强的解释力,以韩军为代表的"这一代"语文改革者的思想和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语文新课程改革,对于促进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也有重要意义;我们对于韩军"这一代"语文教育改革者的重视还不够,他们的价值应该予以重估。  相似文献   

2.
韩军在2000年提出“新语文教育”,在今天,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其中的一些思想还是能让人感到震撼。在韩军那里,语文教育像经历了一次大颠覆,习以为常的倒了下来,被遗忘、被忽略的却被高高举起。概括来说,韩军主要在下面几个层面对语文教育做了发入深省的辨析。  相似文献   

3.
著名语文教育家韩军提出新语文教育的观念,我认为它的新,就新在了既反击传统,又崇尚传统。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质上这两个传统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指现代语文教育的传  相似文献   

4.
师:对于本来就缺乏思想资源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来说,写作浮于事表、泛泛而谈是一个积久的弊病。韩军老师曾说“母语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如何由表象走向本质,如何由单纯技巧的操练走向人性化的深度写作,如何唤醒学生内在生命知觉,让写作不仅反映为“文字的存在”,更成为生命和思想的承载,理应成为语文教育人格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化主题。  相似文献   

5.
翟娓 《语文知识》2016,(21):86-87
2012年,新语文教学代表人——北京的韩军老师在"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上了一节《背影》的研讨课。之后,围绕韩军《背影》教学的视频、实录、解说等资源,国内语文界先后开展了多轮大讨论。其中以四川师大李华平为代表的多位教授发表了一些批评文章。其实,当年韩军的《背影》教学实是教学实验,是非典型的教学课例。  相似文献   

6.
<正>一2015年发生的韩军老师与李华平老师的这场论争,对于认识语文教育教学,对于端正语文教育思想,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李华平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第10期上发表的《迷失在学科丛林里的语文课——兼评韩军〈背影〉课例》,对韩军《背影》课进行评析,认为韩军这节课把"生命和死亡意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语文教育”的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林致韩军的信 韩军兄:   读到了你的《新语文教育论纲》(载《语文教学通讯》 2000年 17期“封面人物”专栏)一文。   最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人们对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差异这么大,有的说很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的说问题很严重,甚至说“祸国殃民”。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语文教育本身,而在语文教育以外的东西,具体说,人们站的立场、人们评价语文教育的标准不同。这个立场,这个标准不是别的,就是对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关于语文教育对人应该起到什么作用的认识。而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又在对人本身的认识,对人…  相似文献   

8.
我跟随靳家彦老师学习语文教学艺术已经十几年了。在靳老师的家中,在外出讲学的途中,我常常聆听到靳老师对语文和语文教育的看法。语文是靳老师一生的挚爱。对语文,对语文教育,对语文教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0,(11):1-1
在中国中学语文教坛,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特级教师韩军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教师。上世纪90年代至今十几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留下了韩军思想的足印。1993年1月,他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中学语文教坛,韩军无疑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教师。90年代至今二十几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历史,留下了韩军思想的足印。韩军在中国语文教育界第一次呼唤"人文精神",由此引发持续多年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教育大讨论。韩军作为一种有一定影响的、又有着较大争议的思想的代表人物,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剔除其可能存在的偏激成分,理顺当前语文界的种种论争,至今仍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埋怨语文教材不好,语文老师误尽苍生,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却深感这些只是表层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看看语文老师所处的中学语文教育环境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埋怨语文教材不好,语文老师误尽苍生,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却深感这些只是表层的原因。我们不妨来看看语文老师所处的中学语文教育环境吧。  相似文献   

13.
用一节一节的好课诠释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表达对语文教育的挚爱,践行辩证、和谐的教学理念,是佐晓梅老师多年的一贯做法。《司马光》一课是佐老师众多阅读教学精品课中的一个真实剪影,走进它,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园地争奇斗艳,令笔者流连忘返。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的吟唱艺术更是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叫人如痴如醉。 韩军老师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韩军说,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失落了太多的“根本”,于是他“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在《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的讨论中,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眼泪”;有人认为,我们失落了“语文基础知识”、“讲授式教学法”、“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等等。其实,细想来,最根本的是,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到底应该突出其人文性还是工具性的问题,在语文教学领域已争论了很久。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这种复杂性似乎变得更为突出,它使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产生了很多困惑。如何认识和把握语文教学的特性?如何让语文课堂在读与写之间真正“散发语文的味道”?如何将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同新课程理念有机地结合?…… 本期几篇文章反映了一些语文老师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其学生塑造灵魂的过程,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慧,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朱光潜先生说过,所有的纯文学是诗意的,读韩军的《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即给你诗意的感受,对生命的虔诚,对语文的思索与厚爱,足显韩军对语文教学的虔诚,下面笔者谈一谈对这位名师的理解。一、个性的张扬、为人的自谦在韩军老师自我解说中,他写了这样的话语,"先  相似文献   

18.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怎样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良师?怎样蜕变成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本文通过研究韩军的职业成长经历发现,勤于学习与善于思考在语文老师的职业成长经历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叙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后来落户美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由丁刚教授等国内学者的介绍,教育叙事走进了中国。教育叙事起源于文学,因此,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语文教育研究当中,应该是理性的回归。广西潘冠海老师从语文教育研  相似文献   

20.
张亚凌 《初中生》2007,(9):26-27
同学们,作为一名从教15年的语文老师,我的确难以给你们描绘出语文有多么美丽,我只能凭着自己的真切感受带你们走进生活,从而亲近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