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山水画流承千年,于黑白笔墨间描山水风貌,绘空灵意境,承千年而不灭。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书画历史长河中,一路延续着的华夏优秀文化血脉。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以笔墨线条勾勒晕染,形成特殊的风景画,简称"山水"。中国山水画之发端比西方的风景画早了近千年,一路继承发展得更加丰富、丰满,更加灵性。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是  相似文献   

2.
董明 《甘肃教育》2007,(11S):61-61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共同点:自然美是基础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二者之间的表现对象基本相同。二者都是以表现大自然的山川景色、客观景物为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用绘画表现大自然的壮美、生机和万千景象,寄托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外艺术家共同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通过线条和水墨表达神韵,往往追求意象、写意。而西方则更重视写实,是对事物原型的逼真再现,造型手段也不同于中国的线条和水墨,往往以光线的明暗,色彩等为主。这样的差异尤其表现在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之间,艺术手法的不同,绘画方式的不同,所呈现的空间表现也迥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5.
中西美术的比较,其研究领域甚为广博.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与源自西方的风景画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体系与发展路径,但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西方风景画都以人生存的自然风光为描绘对象,致力于对客体的美的发现和寄托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与情感.可谓山水画与风景画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另外两个画种又有着几乎相近的起源.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表现对象、美学原则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下面就这几方面谈谈两者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是两种不同的绘画体系,产生这两种绘画形式的渊源是不同的,而且两种画法产生的渊源也是不同的。本文试从中国宋代画院画家郭熙的《早春图》与19世纪法国风景画大师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这两幅作品的比较中来论述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这两种独立的绘画体系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世界美术分东西方两大体系,两大体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术创作,产生出美术视野的多元性,就绘画而言,东方绘画以中国为代表,我们就以东方艺术的一个代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支流西方风景画进行比较,看看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是两个画种几乎相近的起源;其次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最后我们看看中西方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以及工具材料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观,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明显不同。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深受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的影响,崇尚返璞归真、简练素朴之美,主张用最简单的水墨色彩表达最丰富的意境。而西方风景画遵循的则是真实的色彩观,重光谱色,讲明暗阴影对照等。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相对于人物画和花鸟画的一种分类。而风景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相对于人物画和静物画的一种分类。在外国的绘画分类中并没有山水画这一概念;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没有风景画这一概念。只不过中国称为“山水画”,外国称为“风景画”。人们之所以在概念上混淆,是因为画面的内容大都相同。的确,它们的表现内容都离不开山川、江河、树木、建筑、交通工具和风雪雨雾等自然景色。从绘画内容上讲,山水画与风景画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相似文献   

10.
山水风景画既是自然景观的呈现,也是画家的心境之物。中西方画家在创作中都讲究“物化于心”与“心物交互”,乃至“因心造境”,具有相通、相契之处。然而,由于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中西方山水风景画家在处理主观与客观、心与物、情与景之间的具体关系时,存有较为明显的思维差异,具体表现在创作理念、造型手段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相通之处与差异特点都可以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中得到印证与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与古典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山水画的程式造型和审美意象往往来源于古典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华,它们集中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建筑工程图样促进了当时建筑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推动了山水画的程式化发展,建筑形制带来的人文精神与实用观念使山水画庞大而丰厚的审美体系得到完善,对于深入山水画的创作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在绘画题材、构图、透视、笔墨、色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迥异的表现方法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带有主观表现主义的特征;西方风景油画重“理”,以客观再现自然风案为目的.可称为自然的人化西方人通过对风景油画的描绘采实现对客观世界物理形式和谐的把握,在理想的视觉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油画风景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虽然都是以自然景观作为表现对象,结果却是大相径庭这种差异性之所以产生,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种绘画体系所接受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审美趣味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是一种朦胧的学问。它指的是理论朦胧和实践朦胧。朦胧之由是自然朦胧,视觉朦胧,创作朦胧,心理朦胧,象征朦胧,起源朦胧。中国山水画在朦胧中继往开来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人物画起源最早。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物画也由兴而衰。直到近代,透视,色彩,光学结构,素描写生等造型手段融入中国画,特别是建国后中国人物画家走向,加之改革开放后政治文化开明,经济繁荣,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6.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它的美学价值在于明确回答了山水画的本质特点是源于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情感变化与自然山水景物变迁的对应关系。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提出对自然山水“取之精粹”的艺术概括的观点,以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原理和空间表现的“高远、深远、平远”即“三远”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7.
"卧游",表明宗炳要以欣赏山水画的艺术美代替欣赏自然山水,因为在山水美的欣赏中,可以实行对"道"的观照,"卧游"同样能满足人们对山水的渴望。宗炳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实践者,又同时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建设者,他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他把孔子的"仁者乐山"与道家的"游心物外"融为一体,作为欣赏自然美与创作山水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当前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提高山水画的途径,指出临摹是中国山水画教学中传授基本技法、技能,感悟笔墨精神的一条最简便、最有效,也最必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花鸟画作为绘画形式,比山水、人物出现早。它经历了宋、明、清、现当代等四个大的鼎盛发展时期。长安画派多擅花鸟,是花鸟画在现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张施民师承“二蔡”和康师尧,但更重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在花鸟画创作上有自己的不少特点,他是长安画派的第二代重要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