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图 ,A、B两物体的质量为mA=3Kg ,mB=1Kg。求两物体在组成下述系统时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 物体A、B用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2 物体A、B在光滑的楔形斜面上用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定滑轮连接。3 物体A、B在楔形斜面上用轻绳跨过斜面顶端的定滑轮连接 ,物  相似文献   

2.
题目 如图 1所示 ,用导热材料制成的两端开口的U形管ABCD ,其中AB高L1=2 4cm ,CD高L2 =2 0cm ,截面积分别为SAB =1cm2 ,SCD =2cm2 .开始时两管均有高h =1 6cm的水银柱 ,现用两个橡皮帽将两个管口封闭 ,打开下方的阀门K ,用注射器从底部缓慢抽出水银 ,当其中的一个管内的水银被抽干时立即关闭阀门K .(已知大气压强p0 =75cmHg)请判断首先被抽干的是哪个管中的水银 ?此题摘自 2 0 0 1年高考前夕某市的高考模拟题 .这样一道看似比较简单的试题 ,但同学们在解答时出错率还是很高的 .分析研究学生答题情况后…  相似文献   

3.
压强公式p=中,F表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着重理解垂直二字;S表示受力面积。正确理解受力面积应包括四层含义:①S是直接承受压力的面积;②S是相互挤压的两物体直接接触的面积;③S不是物体的投影面积;④S是和压力互相垂直的面积.下面举例说明受力面积S的选取和计算.例1如图1所示,A是一个底面积为2厘米2的圆柱体,B是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木板,圆柱体重10牛,木块重6牛,将它们放在面积为0.8米2的正方形水平桌面上,问:(1)如图.1A放置时,A对B的压强和B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多少?(2)…  相似文献   

4.
压强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的定义式 :P =F/S ,反映了物体单位面积上压力的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压力F的大小有关 ,还跟物体的受力面积有关 ,要正确运用公式必须先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一、压力式中的压力“F”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中“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是概念中应理解的关键词。压力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 ,作用在被压物体表面上。例 1 如图 1,用 10 0N的力 ,将物重为 5 0N的物体紧压在墙壁上 ,则墙壁受到物体对它的压力是多大 ?图 1分析 :题中出现二个力 ,根据压力的定义 ,重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填空题1 如图 1,C是⊙O上一点 ,AB为 10 0° ,则∠AOB =度 ,∠ACB =度 .(2 0 0 1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题 )2 已知△ABC内接于⊙O ,∠AOB =13 0° ,则∠C的度数为 . (2 0 0 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3 如图 2 ,在半径为 1cm的圆中 ,弦MN垂直平分弦AB ,则MN =cm . (2 0 0 1年江西省中考题 )4 D是半径为 5cm的⊙O内的一点 ,且OD =3cm ,则在过点D的所有弦中 ,最小的弦AB =cm .(2 0 0 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 )图 1图 2图 3图 4   5 如图 3 ,A、B、C是⊙O上的点 ,OA∥BC ,如果∠B =2 0°…  相似文献   

6.
一、判断题 (10分 )1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   )3 经过梯形一腰中点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   )4 两个相似多边形对角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   )5 若b2 =ac,则a∶b =b∶c(   )二、填空题 (2 4分 )1 如图 1,AB∥EF∥CD ,AD∥MN∥BC ,则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2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比是 1∶ 2 ,其面积之差为 12cm2 ,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分别为。3 在矩形ABCD中 ,E为BC中点 ,DF⊥AE于F ,AB =2cm ,BC =3cm ,…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1 在△ABC中 ,∠C =90°,∠A =32°,那么∠B =.(2 0 0 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题 )2 在Rt△ABC中 ,若锐角A的平分线与锐角B的邻补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则∠ADB =. (2 0 0 1年河北省中考题 )3 如图 1,在△ABC中 ,∠B =∠C ,FD⊥BC ,DE⊥AB ,∠AFD =15 8° ,则∠EDF =度 . (2 0 0 1年天津市中考题 )4 长度为 5cm ,7cm ,10cm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答 :.(2 0 0 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图 1图 2   5 如图 2 ,AD∥BC ,E在AB的延长线上 .若∠ 1=6 0° ,∠ 2 =5 0°,则∠A…  相似文献   

8.
锥体的体积公式为V =13 Sh(其中S是锥体的底面积 ,h为锥体的高 ) .由此可类比地得出抛物线y=ax2 (a >0 )与x轴及直线x =m(m >0 )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 =13 Lm(其中L为x=m时的函数值 ,即L =am2 ) .下面给出其初等证明 .图 1证明 如图 1 ,设抛物线y=ax2 的焦点为F(0 ,a4) ,准线方程为 y =- a4 ,直线x =m与抛物线y=ax2 交于点C ,与准线交于点B ,与x轴交于点D ,准线与 y轴交于点A .则梯形ABCF的面积为S梯形ABCF =12 m(a2 l a4)=12 m(34 a l) .矩形ABDO(O为坐标原点 …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如图 1,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 ,∠ABC =115° .那么 ,∠AOC等于 (   ) .(A) 115°   (B) 12 0°   (C) 130°   (D) 135°图 1图 22 .如图 2 ,以BC为直径 ,以O为圆心作半圆 ,点A、F把半圆三等分 ,AD⊥BC于点D ,且BC =12 .连结BF交AD于点E .则AE的长为 (   ) .(A) 2 3(B) 33(C) 3(D) 32 33.已知Rt△ABC外切于⊙O ,∠ACB =90° ,∠BOC =10 5° ,BC =2 0cm .那么 ,Rt△ABC的面积是(   ) .(A) 180 3cm2 (B) 2 0 0 3cm…  相似文献   

10.
一、1   2   3   4   5 二、1 9  2 4cm2 ,16cm2 ,3.125cm  4 12  5 1  6 1∶9  7 32   8 6cm ,33cm ,183cm2三、1 B  2 B  3 C  4 A  5 A  6 B四、1 4 0cm2 △DAC∽△ABC ACBC=CDAC AC2 =BC·CD AC2 =CD(CD BD) =CD2 CD·BDBD =AD AC2 =CD2 CD·AD AC2 -CD2 =CD·AD3 略  4 过B作DO的平行线与AO的延长线交于M 5 EF =3  6 MK∥ACML∥BC RPPM=BPPL=BMMA=RQQA PQ∥AB。初二几何期…  相似文献   

11.
一、力学综合题例 1 如图 1所示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5 0 0cm2 ,其中盛有水 ,水的深度为 8cm .现将一质量为 1 8kg ,底面积为 10 0cm2 的长方体木块放入容器中 ,液面上升了 2cm .求 :(1)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 ;(2 )缓慢向容器中注水 ,至少再加入多少千克水才能使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强为零 .(取g =10N/kg)解析 :(1)本题是应用公式p =ρgh进行计算的题目 .容器中水深 10cm时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 =ρ水 gh =10 3 × 10× 10× 10 -2 =10 3 (Pa) .根据同一液体内部某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可知 ,水对木块底…  相似文献   

12.
利用比值参数解面积题 ,快捷简便 ,特别是求解那些较难的中考压轴题、数学竞赛题 ,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 基本原理设D是△ABC中BC边上的一点 (图 1 ) ,已知BD/BC =K(K为 0 <K <1 )则容易证明 :S△ABDS△ABD =KS△ADCS△ABC =1 -KS△ABDS△ADC =K1 -K式中的参数K是两条线段的比值 ,故称比值参数。比值参数K的设法有许多 ,可得到诸多的面积公式。例 :四边形ABCD中 ,AC交BD于O(图 2 )若AO/OC =K ,则 S△ABDS△BCD=K从而得到 :S△AOD·S△BOC =S△AOB·S…  相似文献   

13.
1 电路如图 1所示 ,已知VCC =12V ,晶体管的β =5 0 ,rbe=1kΩ ,RS=1kΩ ,UBEQ =0 ,Rb=4 0 0kΩ ,Re=RL=Rc=4kΩ。图 1 题 1电路图试分析当开关K全部闭合和全部打开时电路的工作状态 ,并填表 1。表 1 题 1表 (待填表 )K的状态 IBQ(mA)ICQ(mA)Au(或AuS)Ri(kΩ)Ro(kΩ)全部闭合全部打开2 工作点稳定电路如图 2所示。已知晶体管的β =10 0 ,UBEQ =0 .6V ,rbb′ =30 0Ω ,VCC =12V ,Rb1=2 0kΩ ,Rb2 =6 0kΩ ,RS =1.6kΩ ,RC =RL =3.6kΩ1,Re=2 .4kΩ。试求 …  相似文献   

14.
题目 :如图 1所示 ,底面积为 4 0 0cm2 的圆柱形水槽内盛有适量的水 ,把质量为 1kg,高为 1 2cm ,横截面积为 1 0 0cm2 的柱形物块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后让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2cm ,弹簧测力计称量范围为 0至 1 0N ,在刻度盘上从 0至 1 0N之间的长度为 1 0cm(取g=1 0N/kg)图 1求 :①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向水槽内至少注入多少kg水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恰好为零 (柱形水槽容积足够大 ,以确保水不溢出 ) .这是 2 0 0 0年北京市海淀区的一道中考压轴题 .我校把它作为初三毕业班阶段性复习测验试题 ,结果发现许多学生解答此…  相似文献   

15.
考评 《中学教与学》2002,(11):44-4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2分 )一、单选题 (每小题 2分 ,共 2 0分 )图 11.如图 1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 ,系着它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 ,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 .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F =G   (B)G =N(C)F =N   (D)F +N =G2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 3∶2 ,体积之比为1∶3,那么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 .(A) 1∶2  (B) 2∶1  (C) 2∶9  (D) 9∶23.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 ,共同以 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 ,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 ,…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1 在△ABC中 ,AB =AC ,∠BAC =12 0° ,⊙A与BC相切于D ,与AB相交于E ,则∠ADE等于度 .(2 0 0 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2 已知 :如图 2 ,在Rt△ABC中 ,∠C =90°,AC =2 ,BC =1.若以C为圆心 ,CB长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P ,则AP= . (2 0 0 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题 )3 已知⊙O的半径为 4cm ,AB是⊙O的弦 ,点P在AB上 ,且OP =2cm ,PA =3cm ,则PB =cm .(2 0 0 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 )图 1图 2图 3图 4   4 已知 :如图 3,⊙O的弦AB平分弦CD ,AB =10 ,CD =8,且PA …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类难题 :盛有水 ,放有木块的柱形容器 ,当再向容器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后 ,求解容器底所受压强的增量Δp .这类题学生求解思路难确定 ,失误频频 .究其原因 ,液面改变深度因素颇多 ,题中隐含物体浮沉 ,讨论尺度心中没底 .如何把握好这类题目的求解思路呢 ?笔者以两道具体的习题加以剖析 ,以求理顺图 1思路 ,把准尺度 ,正确求解 .例 1 .如图 1所示的薄壁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 =1 5 0cm2 ,沉底的柱形木块密度ρ木 =0 .6× 1 0 3kg/m3,长l =2 0cm、横截面S′ =5 0cm2 (木块与容器底没有密合 ) ,水深h0 =1 0cm .若再向容器内…  相似文献   

18.
1 方法一a.原理。用力拉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等于F,物体与水平面的压力N等于物体重力G,测量拉力F及物体重力G,则物体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可由下式计算μ=fN=FG,如图1用橡皮筋拉物体时,橡皮筋伸长L1,设橡皮筋劲度系数为K,则橡皮筋对物体拉力F=KL1,同样,用橡皮筋竖直吊起木块时,如橡皮筋伸长L2,则物体所受重力G=KL2,这样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数μ=L1L2,只要测出橡皮筋两次伸长量L1和L2就可计算出动摩擦因数μ。b.器材。橡皮筋,细线,直尺,木块(或书、铅笔盒等作被测物),大头针。c.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6小题 ,每小题 5分 ,满分 3 0分 )1 设a <b <0 ,a2 +b2 =4ab ,则a +ba -b的值为 (   ) .(A) 3   (B) 6   (C) 2   (D) 32 已知a =1 999x +2 0 0 0 ,b =1 999x+2 0 0 1 ,c=1 999x +2 0 0 2 ,则多项式a2 +b2 +c2 -ab-bc-ca的值为 (   ) .(A) 0    (B) 1    (C) 2    (D) 3图 13 如图 1 ,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 ,连结AF、CE ,设AF、CE交于点G ,则S四边形AGCDS矩形ABCD 等于 (   ) .(A) 56  (B) 45    (C…  相似文献   

20.
定理 1 过圆锥曲线焦点的直线l对于过焦点的对称轴的倾斜角为α ,且与圆锥曲线交于A、B两点 ,若焦点F分弦AB所成的比为λ ,则λ=1+ecosα1-ecosα.(e为离心率 )     图 1证明 过焦点F作准线的垂线 ,垂足为K ,以焦点F为极点 ,FK的反向延长线为极轴 ,如图 1,建立极坐标系 ,则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ep1 ecosθ(允许 ρ <0 ) ,∴ρA =ep1-ecosα,ρB =ep1-ecos(π+α) =ep1+ecosα.∵ AFFB =λ ,AFFB =ρAρB =1+ecosα1-ecosα,∴λ=1+ecosα1-ecosα.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