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所有的树几乎都生长在土中,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在祖国的校园中把自己的每一滴养分毫不保留地送给小树,让它长呀长,长呀长,长成高大的树木,直到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养分。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出现在沙漠的一片绿洲上,大家把小树种在我身上。小树一天天长大,我一天比一天消瘦,但我却一天比一天更高兴,心情一天比一天开朗,因为小树依靠我长成了大树。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出现在祖国各地,只要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我愿意把自己的养分送给他人,这个世界因此而美丽。我好像听见小鸟在歌唱,大树们在欢歌笑语。疲惫的我,虽然已经无力做任何事,但我微笑,…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年轻的供销社仓库保管员。一次,与我同龄的发货员张风英问我有啥追求,我答没有。她建议我业余时间学习写稿,还给我介绍了一位常  相似文献   

3.
我见过两次毛泽东。一次他站着,一次他躺下。一次他在天安门城楼。接见我们外地来的红卫兵;一次是在毛泽东纪念堂,我排队瞻仰他的遗容。每个人都说,初恋最令人难以忘怀,我遍寻记忆的苍茫大海,找不出我的初恋。在我的少女时代,我最热爱、最崇拜的男性是毛泽东。我把所有纯真的爱情,全部的憧憬和希望,都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山东苍山县三合乡中心学校陶钧:《新闻与写作》是一份严肃的刊物,它的格调很高,给生活以启迪,给人生以指导。我开始写稿屡投屡败,一篇篇如泥牛入海。我苦闷异常,正在我一筹莫展时,我得到了一本《新闻与写作》。仔细阅读起来。《新闻与写作》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写作之路,在这位导师的指引下,我的稿子便一篇篇发表了,今天我又在省级刊物上发了一篇,这不禁想起我的这位良师益友,我应该与他同享成功的喜悦。以后不管我经济多么拮据,我都会与你同行。你永远是我前进的拐杖。特别感谢彭朝丞同志,他撰写的“新闻标题写作”栏目让我获益非浅。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案前有一盏台灯,一盏无极调光台灯。这盏灯,已伴随我度过数百个不眠夜,看着我将一篇篇稿件写了又抄,抄了又改。那是我调进县人武部不久,部领导安排我写一篇稿子,白天采访完成,晚上在昏暗的电灯下铺笺走笔。这时候,刘政委推门而入,要和我研究~下写作路子,于是,我和政委边谈边写两个多小时,稿子总算完成。我探着酸痛的双眼,送走政委。第二天晚上,正当我准备挑灯夜战时,政委又赶来了。这回,他带来一盏台灯,帮我插上电源,调试好亮度,并嘱我劳逸结合,注意保护好视力。顿时,我的心头一热,眼睛里便有一股滚烫的东西涌出来……  相似文献   

6.
从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每写一篇新闻稿件,都要细心地听取被采写者的意见。我曾采访过一位助理工程师,用微机控制百吨锅炉节约原煤的事。写稿时我为他加上了一段“闪光”的话,文章发表后,他感慨地对我说:“本来这是篇好文章,可你加上这样一段我没说过的话,就显得多余了”。我十分尴尬。至今想来,都是一件憾事。打那以后,我坚持每写完一篇新闻稿,都要让被采写者亲自看一看。再有就是不能强人所难。去年夏天,我采访了我厂一位优秀青年工程师。他谈到,我迷上了革新,竟  相似文献   

7.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是一位著名作家对职业女性的文学描绘。作为女人,我爱我家,用海水般温柔的力量,创造属于我的幸福家庭,这是我的理想;同时,作为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名军事记者,我爱我的事业,我用火焰般的激情和能量,干好我的本职工作,这是我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我去出差,住在省城的一家饭店。晚饭后有人敲我的门,我去开门,进来的是一位山村女教师。这是一位20来岁的姑娘,浓眉大眼,梳一条齐腰长的辫子,又黑又粗,扎一根红头绳。看多了城市的妖艳,再看这位朴实的山村姑娘,犹如推开窗户迎来一股新鲜的空气,浑身一阵清爽。我知道全省先进教师大会在这里召开,我就是专程从京城来采访这次大会的。“记者老师,求你一件事,你一定要帮帮我。”她有点拘束,看样子非常着急。“请坐,慢慢说。”我说。我张罗给她倒水,她却抢先给我倒了杯水,恭恭敬敬端给我。坐下后她说:“我叫张秀花,是张家滩的民办教师,开了一天会…  相似文献   

9.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10.
很小的时候,我闯过一次祸。薄暮时分,不小心踩进装着一窝小鸡的纸箱子里,造成三只小鸡毙命、一只身负重伤的“重大事故”。在我家串门的叔叔急急忙忙抱起我,连连拍着说:“不怕,不怕。”我哭得很厉害,心里起伏着一种异样的感觉,不是因为小鸡和我,却是因为叔叔。我将这种感觉学给一个我很崇拜的大哥哥,他说:你被感动了。后来,我再给别人学这件事时,就会加上一句话:知道不知道,我被感动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是一个非常容易受感动的人。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小伙子蹲下身,给自己的母亲系鞋带,我很感动;过斑马线,看见一位小妹妹牵起一位盲人的手,我很感动;有一天散步时,一对老夫妻骑着一辆三轮车从我身边经过,老头登车,老太太坐在上边,剥一颗糖,胳膊伸得很长,绕过肩膀送进老头的嘴里。我竟然被感动得流下眼泪。我很庆幸身边都是好人,而且奇怪的是,所有的好人都被我碰上了。我是一个记者,于是我用我的笔,将这一切写成一篇篇的小文章,我的感动通过报纸,诉说给了更多的人。我很快乐,我认为这些小故事像春风春雨,可以融化掉冬天凝结的冰雪。但是后来就有人说我,你太软弱、太感性、太善良,太……总之,我已经很落伍了。市场经济了,媒体首先要生存,为了挣钱,要千方百计地刺...  相似文献   

11.
翻开我的相册,我与我的父亲李伯韩,有过多次合影。但我印象最深刻、最珍重的是这一张,我们父女在省档案馆技术部的一张留影(见本页左上)。1985年的一天,我父亲到省档案局馆检查工作。当时,我是省档案馆技术部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从事珍贵档案  相似文献   

12.
很多年前,有一只鸡从我手中跑掉了。 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秋天早晨,我一觉睡到九点多,起床后到卫生间刷牙、洗脸、剃须。突然,卫生间一角发出的奇怪的扑啦啦的声音吓了我一跳。我扭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被捆起来的漂亮的金色大公鸡。我笑了,因为我妈做的白斩鸡我认为全球第一。那时候,我还在写诗。我想像着鸡们从野鸡被训练成家鸡,然后温顺地被人类宰杀、拔毛、烹制、分块、装盘,最终很失败地进入我们肚里的过程。我怀着做人的傲陧怜悯着这只鸡。  相似文献   

13.
话语     
说句老实话,我上网主要是为了听取意见和呼声。不管这些意见来自哪个方面,总代表一种情况、一种现实、一种需求,对于我们的决策有帮助。至于我自己,我不希望宣扬自己,我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只能做好——让人民满意,不能做坏——那将是我的愧疚。  相似文献   

14.
樊云芳 《新闻实践》2009,(11):21-24
卢云第一眼看到我的眼光,我形容不来,或者说我从不敢承认:那眼光里带着一丝惊讶,一丝不悦——特别是那眼光接触到我腆起的腹部的时候。这眼光使我全身一颤,在整个会议期间,我一直躲着这位顶头上司。  相似文献   

15.
198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四版《讲短话偶感》一文写道:英国现代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同年11月18日解放日报四版《试试站着开会,如何?》一文写道: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这位作者寄稿时,曾附有一封短信,信中说:“去年我参加了两本教材的编写。有一本,印出后我才发现有××长署名的序,一问才知是主编代写的。知道我反对,没告诉我这个副主编。另一本,由我主编的,几个人都提出要写一篇序拿北京去请领导签个名,我未同意。沈阳市一位青年同志送给我一本他们编的书,序是一位××长署名的,却不是××长写的。上周哈尔滨一位同志来信说我和他合作编译的书。他将代××书记或××长写一序,我回信不同意。”看了这封信,我们决定发表来稿。  相似文献   

17.
一本《新闻知识》杂志,已经伴我走过七年的军旅生涯,每当翻阅厚厚的剪报本,看着那骄人的成绩,总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起,如果没有她倾注的关怀,我绝不会有成功的今天。说起我和《新闻知识》的结识,这里面还有一段趣事呢。那是我当兵第一年,我帮一位机关干部整理宿舍。这位干部的书可真多,整整摆满了三大书橱,我一边干活,一边翻着书看。一本旧的发黄杂志被我拿到手里,我刚要丢到一旁,猛然间“新闻知识”四个字映入我的眼帘,我随意翻了一下,没想到被精彩的内容给吸引住了.当时我正学写新闻报道.非常需要有关新闻知识的书刊,这…  相似文献   

18.
走进心灵     
作为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先后做过记者、编辑和节目主持人。我热爱我的工作,更热爱我的每一位听众朋友。是他们,为我撑起了一片多彩的天空。20多年来,我已记不清到过多少地方、采访过多少人和事。可是那群可爱的孩子,那次特别的生日晚会,给我心灵的震颤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办公桌上,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凝视她的艳红,体验她的庄重,感受她赋予我的责任,于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我书写我的新闻篇目,人生日记。我是从企业进入新闻圈的。在这以前,我下过乡,读了大学。当一名人民的记者是我早就有的梦想。我曾不止一次地捧着“学生证”或“工作证”说过:学生证、工作证,什么时候变成一张记者证?!此事成了亲朋好友至今仍在提起的一段往事。幸运的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真的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而神圣的殿堂。1983年初,我成了一名地市报的记者,开始用笔代步冲刺人生目标。17年中,我写了…  相似文献   

20.
汪国真诗选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