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刍议赣南客家葬俗黄诗结葬礼,是赣南客家人生活中诞生礼、成年礼、婚礼的四大仪礼之一。葬礼,俗称“办丧事”,先民称之“凶事”、“凶礼”。它是客家人最后一项“仪礼”。是亲属、邻里、友好进行哀悼、纪念、评价死者的仪式。同时,又是殓殡祭奠死者的礼节。文献说“以...  相似文献   

2.
百花园     
大自然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动物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同伴怀有“恻隐之心、悼念之情”,为同伴举行五花八门的葬礼。鸟类的葬礼鹤是富于感情的禽类。栖息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每逢发现死去的同类,便会在尸体上空久久盘旋。接着,在其“头领”的带领下飞到地面,默默地围着死者转圈,似乎是在“瞻仰”遗容。而生活在西伯利亚的灰鹤有着另一种“葬礼风俗”:  相似文献   

3.
当同伴死去     
当同伴死去的时候,不单单是人,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侧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兽们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  相似文献   

4.
欧阳军 《初中生》2006,(16):40-41
人死了,人们会举行葬礼,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在动物世界里,一些动物死了,也会举行奇特的葬礼.  相似文献   

5.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 鹤是极富情感的禽类:生活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恻隐 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每发现死之心”、“悼念之情”,并且出现 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尸体上五花八门的“葬礼”,有些“葬 空盘旋。然后,由首领带着大队礼”还是很隆重的。 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团团 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 转,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一死,为首的雄象用象…  相似文献   

6.
动物学家发现,有的动物对死亡的同类存在“悼念之情”,并会有五花八门的奇特葬礼。灰鹤当灰鹤发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由首领带着大队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团团转,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最后,停立在尸体跟前,发出凄楚的叫声,并低垂着脑袋,似乎在召开肃穆的“追悼会”。  相似文献   

7.
Kate  Fox  燕南 《英语沙龙》2009,(1):56-57
幽默和搞笑是英国人经常使用的主要社交应对手法,但在葬礼这一正式的悲情场合就都不合适了。不仅幽默要大受限制,而且一般情况下忌讳的“较真”,这时却需要积极鼓励。人们要对失去亲人的家属说些严肃、认真、发自内心的话,如果自己是死者亲属,对别人的致词也要以严肃、认真、发自内心的话语来应对。  相似文献   

8.
一、整体入手,感“知特殊”1.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读全文,思考“:特殊的葬礼”特殊在什么地方。2.组织讨论,形成共识。特殊之一:这次葬礼的对象不是人,而是瀑布。特殊之二:主持这次葬礼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这是国葬。(问学生:假如是为“人”举行葬礼,什么样的人死后才有资格由国家总统主持葬礼?——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设疑: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给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呢?)特殊之三:参加这次葬礼的人特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二、图文结合,导“读昔今”(一)导读第三自然…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的一位学生在课间向我问了一个字——“吊”的释义问题。因为我刚刚在课堂上讲了一些汉字构造法方面的知识.可能这个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我沉思了片刻,从字形的角度作了这样的解释:“吊”,是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部的“口”字表示吊唁者安慰死者的家属.也可表示吊唁者在参加葬礼时泣.哀痛死者。下部的“巾”字,指参加吊唁者在哭泣时,需要手帕一类的东西擦试眼泪。自以为自己的解释能自圆其说,我的那位学生也不住地点头.赞同我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葬礼     
动物学家发现 ,动物也有“葬礼”,有些“葬礼”还是很隆重的。例如大象。老象一死 ,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 ,用鼻子卷起土块 ,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 ,很快将死象掩埋。然后 ,为首的雄象带着众相踩土 ,不多时就筑成一座“象墓”,此时雄象一声号叫 ,众象便绕着“象墓”慢慢行走 ,以示“哀悼”。老猴死后 ,猴儿们会围着它凄然泪下 ,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生活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 ,每发现死亡的同类 ,便会久久在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 ,由首领带着大队飞落地面 ,默默地绕着尸体团团转 ,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而西伯利…  相似文献   

11.
死亡的必然性使人类面对死亡时只能选择超越,而超越死亡的不同方式反映了中西方独特的文化特征。葬礼是人类对死亡超越的外在仪式,中西方皆有,但不同的葬礼体现了不同的中西文化。现代葬礼在颜色服饰,葬礼用具和典礼仪式中相互融合借鉴,演化改变,这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影响,融合吸收,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死者安息之道——坟墓,这与占代流行的祖先崇拜及有神论思想有关。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余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相似文献   

13.
2007年,考古学家们在英国古城索尔兹伯里距离巨石阵仅3.2公里的东北部的杜灵顿垣墙发现了一个史前村落遗址。研究人员推测,杜灵顿垣墙是村民生活的地方,而巨石阵可能是举行葬礼以及死者长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从1994年到2004年,王宏剑参展并屡次获奖的作品全是农村和农民题材。《冬之祭》表现生命和土地的轮回转化,葬礼是众生对死者大化于自然的肃然祈祷;《阳关三叠》刻画的是离乡欲突入城市的民工潮起伏跌宕的一个特写镜头,仿佛伴随火车长笛一鸣的到来,堆叠拥挤状如城墙的人流行将扭曲坍塌,“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典意象顿时破碎变形;《孟良崮》弹奏的是农民在劳作间隙的写意曲和欢乐颂。  相似文献   

15.
葬礼演说是古代希腊一个悠久的风俗与传统,在雅典表现尤其突出。在战事结束后,雅典城邦要为阵亡将士举行公共葬礼,并选出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发表演说,赞扬死者,慰藉生者。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中记录了雅典民主政治领袖伯里克利的演说,柏拉图在其著作中则借苏格拉底之口虚构了伯里克利的情妇阿斯帕西亚的演说。两篇演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深刻地打上了作者思想、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死者》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的压轴之作.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相似文献   

17.
每部优秀作品的诞生,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艺术创造,每位作家都力图在自己的作品里,搭建一个浸有自我的情感体验、烙有自我的生命感悟的独特艺术世界。霍达在《穆斯林葬林礼》中(下称《葬礼》),就苦心营构了一个悲剧氛围笼罩下心灵嘶鸣的“葬礼世界”。在霍达的这个艺术天地里,她对两场民族大灾难的情绪贮存,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悲剧运命的切身体验,尤其是对他们不幸婚恋的苦涩品味,构成了“葬礼世界”的内在景观,而她全心塑铸的人物形象和精心布设的悲剧氛围则是“葬礼世界”中与之相应的外在景致。当艺术灵光射向这黑色的世界时,那…  相似文献   

18.
上古时代,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等原因,为了衣食温饱,人类不得不同大自然作斗争,生者尚不能保全,对死者也就无暇顾及了,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变化,鬼魂观念也随之产生,人们相信死者有灵,人死后要到另外一个不同于现实人世的世界生活,所以将死者弃之荒野的不近人情的做法行不通了,墓葬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大象不幸遇难或者染病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向来重视对死者的哀悼.悼文名目繁多,《文心雕龙》将其分为诔、碑、哀、吊四种.“诔”是临丧而作的祭文,“碑”是刻石墓前,以述死者功德行状,“哀”为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