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艳丽 《教师》2013,(24):46-46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和每一位学生自己都很关注的问题。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数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一篇好的作文,往往能为学生在考场上带来优势。初中的作文写作是学生真正接触作文,学会写作的开始,因此,初中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是很多老师不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项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对于不少学生来讲作文总成为"无米之炊"。有些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学生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学生缺少生活积累,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当然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写出好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刘霞 《语文天地》2015,(8):74-75
写作是用语言文字来诉说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自我对世界的看法与认识。写作来源于生活,是通过文字将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展现给别人。所以初中语文课堂随机写作教学必须将情感融入写作之中,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才能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真实。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写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脑力活动,学生虽然有写作的素材但是没有写作的兴趣也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写作就好比吃饭,没有兴趣就相当于没有食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写作  相似文献   

4.
张进雄 《成才之路》2010,(13):79-79
作文是表达,更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作文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发现,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讲和修改是写作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两个环节,如果处理好了,就可以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的空间,作文的评与改是我们每位老师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教授一些句型的模板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老师们利用写作模板,引导学生对这种固定句型的套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的修改加工以形成新的句式文章,激发自我的灵感创作。与此同时,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应是自主自由性写作。《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成为广大师生共同感到头痛的事情。一提到作文,学生感到无话可写,老师感到很难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被写作所困惑着。特别是学生不情愿去写作文,老师就逼迫着让他们写,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实在是不成样子,老师看了真是哭笑不得。其实我们这样的逼迫学生写作文是永远写不出来好文章的,学生作文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产生写作灵感,增强自主写作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迸发出不可估量的写作  相似文献   

8.
马纲 《现代语文》2014,(11):148-149
作文是作者用自己的言语表达自己的认识,是把作者内心的想法和对外界事物的观点加以外化的行为。作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付诸于文本的过程。作文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恰当的言语、恰当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确立良好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现有知识努力成文。反之,学生就不能进入写作的兴奋状态,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消极作文。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的最大遗憾,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故初中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现有知识努力成文。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法设法调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写作技能努力作文。相反,学生就不能完全进入写作的兴奋状态,面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烦恼一篇又一篇的写作。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头痛的是"你给我写作文",学生喜欢的是"写自己的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老师让学生"你给我写"的状态,学生在不情愿、在没有写作兴趣的状况下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作文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生命活动中自然需求的升华,作文教学的根本就是"人""文"融合。作文必须求真、求实、求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平时循规蹈矩的作文教学,把握好课内、课外的机会,随机施教,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并有感而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深刻认识随机写作的内涵与意义,发挥随机写作的优点,熟练随机写作的训练技巧与方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不少学生只能寥寥数语,而且文章中拼写错误和其他语病到处可见,学生英语作文的质量不能尽如人意。尽管很多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批改学生的作文,但是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英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重复着同一种模式:老师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发回给学生。长此以往,单调乏味,作文教学的活力将会受到扼杀。另外,学生是如何对待自己作文中的错误,教师的批改是否真正达到促进作用,这样的跟踪调查我们教师做得并不多。鉴于英语写作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这种状况,笔者对…  相似文献   

15.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难,难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和策略上。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材料积累,能够自由地表达,愉快地习作,写作教学课必须弹奏好“写作预热”、“写作指导”、“写作延伸”三步曲。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抓住中学作文教学,让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生活,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三点作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写作信心,是写作成功的基石;培养写作热情,是写作成功的关键;适时地指导写作技巧,是写作成功的催化剂。作文教学只有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鹏恩 《广东教育》2007,(12):129-129
所谓"自主性作文"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自主择题,确定写作方向,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加以表达,最终完成写作的一种写作方法和写作模式.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其精髓就是要把过去学生由"被动性作文"转变为"自主性作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作文教学必须作出改革,摒弃陈旧的观念,程式化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写作,让学生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写真文,成为写作的主人.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学生爱作文,作好文.  相似文献   

18.
一、作文教学方面1.培养兴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主要的内驱力。所以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培养其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活跃写作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对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等方面放宽要求,可让学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区,真正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学生自然会乐于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手写我口,我笔录我心”。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自己要表的情,让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过去的怕写作文或要我写的现象转变为"从生活到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美好局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源,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  相似文献   

20.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一部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