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特点。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古镇文化有效链接,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传承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策略有:走进古镇——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走进社团——让学生拓展地域文化;走进教材——让学生创编地域文化。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传承地域文化是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改进,如能落到实处,必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经验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秦淮文化历史悠久,颇具特色,语文教师应在秦淮文化中找寻其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契合点,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传承秦淮文化的有效载体。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实现教学创新,促使语文教师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快乐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秦淮文化。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经过长期创造、积累和传承,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价值。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将更凸现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增强学生自豪感及服务家乡的意识。本文根据地域文化的特点,梳理教材内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每个切入点上设计丰富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我国作家莫言凭借充满地方人文色彩的小说作品获得  相似文献   

4.
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有效融合,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围绕“节日文化”“节气文化”“民间工艺”“家乡美食”等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郑利丹 《教师》2022,(3):27-29
地域文化是中职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可行性、价值和具体实施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地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丰富了语文内容,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文章提出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品读、欣赏、运用闽地文化,能让语文实践活动变得更有文化味,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6.
实境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应关注真实学习情境、集体共情研读这两个关键要素,做好多维主题构架,重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实境阅读背景下,探索五年制高职语文创新教学设计主题活动“行走的阅读”,按不同的阅读主题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走入实境、走进生活”,为学生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体验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参与”四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最主要的载体。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综合性——多学科、多目标、多角度;更强调实践性——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动手、动口、动脑。怎样才能更好地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意义?对此,北京市培新小学开展了实践探索和反思。一、我们的实践1.调研先行——了解需求"了解需求"是整个工作的起点。为了调查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列出了位于培新小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拓展视野。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呢?一、确定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综合性学习过程应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作为构建语文基本素养的这四个方面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教学第十册综合性学习内容——"走进信息世界之前",首先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A3):24-25
为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确把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统筹整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彰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语文味。于实践中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将是课程改革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在开发与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了解乡间口头语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把方言“搬进”课堂,拉近学生与社会距离,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达到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传承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对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注重传统节日文化教学。一、整合教材资源,感知节日文化在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涉及传统节日文化的篇目很多,如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沈从文的《端午日》等。教师可以将其梳理整合,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感知传统节日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活动形式可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12.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激发中职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本文把淮安名人文化引入到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丰富了淮安本土文化引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势在必行。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进行课文延伸拓展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肖冬云 《文教资料》2008,(35):107-108
本文作者从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文本阅读题中得到启示.认为语文教师应加强文学文学经典的阅读引导,让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更新作文理念,让学生完成独特精神文化和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涵和意义,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让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能真正得到落实,让童心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彰显。  相似文献   

16.
李雪梅 《初中生》2007,(4):18-19
近两年来,地域文化类试题走进了初中语文试卷。这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热情,传承了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小学语文与乡土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其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加强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二,能够有效挖掘教育工作者的潜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能够将乡土文化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中,使得零散的乡土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且能够在民间传承。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初中生》2007,(10):18-19
近两年来,地域文化类试题走进了初中语文试卷.这是落实语文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热情,传承了人类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元坑古镇中悠久灿烂的宗祠文化,古色古香的古民居,绵延千年的古文教文化。这一切宝贵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需要语文老师用心去挖掘,并将古镇文化融进语文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古镇文化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点不言而喻.怎样更好地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我们选取各年级的一个自然班进行了两项调研:一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校周边资源单位,最重要的是知道学生的需求,我们对于考查地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对于周边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二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这正符合了我校的课程文化主题——"基于学生需求,自由享受"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