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反映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小说,更是一部洞察爱情、展示人物心灵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现开启了爱情描写的新天地。对书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作者司汤达在小说里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是吸血的爱,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真诚的爱,拉莫尔小姐的爱是折磨的爱。  相似文献   

2.
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瑞那夫人爱上了于连,而强烈的阶级意识阻止于连去爱瑞那夫人;其次是于连为了报复和反抗德·瑞那先生以及上流社会而去占有瑞那夫人,最后才是真挚的相爱;于连与玛特儿的关于是一种斗争、征服和占有,主要是为了反抗贵族阶级和等级制度。以往把于连与瑞那夫人和玛特儿的关系看作是为了金钱和权势向上爬而勾搭、诱惑她们,这恰巧是当时教会以及上层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红与黑》作者司汤达认为小说中主人公于连与市长夫人德·瑞纳夫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爱情”,然而这样真诚的爱却无法继续,最终结束。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这种爱结束的必然性:一是这种爱不完全真诚,有其目的和动机;二是从于连的出身、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指出其爱情远不及其勃勃野心。最后指出即使于连复活,他和德·瑞纳夫人的爱情仍会因为其野心和荣誉而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4.
《红与黑》中的悲剧人物除主人公朱利安(另译为于连)外,还有德·雷纳尔及夫人,德·拉莫尔先生和玛蒂尔德小姐。[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红与黑     
维里埃尔?这个王朝复辟时期发展起来的偏僻小城,一派喧闹繁华的景象。市长德·雷纳尔出身高贵,对新富的济贫所长满怀妒意。为要教训他的倨傲无礼,以炫耀优越地位,市长决意给孩子们请个家庭教师。索雷木匠的儿子于连,体质赢弱,长相漂亮,一对黑眼珠十分惹人。他弄斧子的本领远比父兄逊色,在家里备受奚落,有时甚至挨打,所以他恨他们。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红与黑》中于连对德.瑞那夫人和玛蒂尔德的两段爱情分别作出评述,从而比较得出: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属于感性的激情之爱,对玛蒂尔德的爱情属于理性的虚荣之爱。  相似文献   

7.
于连是司汤达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他的性格是复杂的,这在他的生命最后阶段尤其表现得集中:一声枪响,德·瑞拉夫人倒下了,于连琅珰入狱。枪响前后,于连判若两人:自幼就支配他整个身心的狂热野心如今灰飞烟灭;昨日还占有他心灵的对玛特尔小姐的爱情已换作厌倦冷漠;而对“出卖”他的仇人德·瑞拉夫人,却重修旧好,热恋如狂;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他贪恋着前所未有的爱情的欢娱,却又断然拒绝情人的恳求,不求赦免,唯求速死;此外,不久前还是统治阶级忠实走卒的他,几天后竟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俨如为民请命的造反英雄。如此复杂的矛盾集中于一人身上,无怪乎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之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8.
《红与黑》中的悲剧人物除主人公朱利安(另译为于连)外,还有德·雷纳尔及夫人,德·拉莫尔先生和玛蒂尔德小姐。先说德·雷纳尔,身为一市之长,妻子却和别人去偷情,岂不悲哉!我们暂且不论妻子的品德如何,作为男人,作为丈夫是否有失职之嫌?男人的职责之一,就是对于女人的管教和需要的满  相似文献   

9.
《红与黑》中作者司汤达描述了德·莱纳夫人对于连的充满真诚的激情之爱,而于连对德·莱纳夫人的爱却是虚伪之爱,于连的性格身份地位及所处的时代,出人头地的欲望远超对爱情的渴望。他们之间爱情的不对等,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爱情以毁灭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爱情在司汤达的生活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爱情,他的每部作品都涉及这一主题。本文以司汤达的《红与黑》为例,通过分析于连与德瑞那夫人和马特儿小姐的爱情,来认识小说中所透露的司汤达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1.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索黑尔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其主要的一种说法认为于连是野心家,他的一生“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的一生”,他最后被杀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的悲剧。我们认为这样评价于连似乎有些简单。应该怎样评价这个人物呢?杜勃罗留勃夫说:“批评的第一个工作(在我们的意义上说)——发现事实,指出事实,……接着另一工作——根据事实进行评判”。笔者试图从于连形象的事实出发,根据他的性格特征,对这个人物“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3.
德·瑞那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生活的背后隐藏着家庭妇女生活的悲剧.本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悲剧的起因,希望能给现代女性以爱情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读完美国作家白涅德夫人写的《小公主》,文章主人公撒拉·库尔的经历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完全被撒拉·库尔征服了。撒拉·库尔是个美丽纯洁、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父母相继去世后,撒拉·库尔的处境完全改变了,学校将她赶了出去,无依  相似文献   

15.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分析,是教学这篇小说的核心所在。但是,多年来人们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评价女主人公的形象呢?笔者通过一节“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模式示范课,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中,对这个多层面、多元化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一、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渴求享乐,她是虚荣的牺牲品在讨论中,一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道:玛蒂尔德不应该有挤进上流社会的梦想,是虚荣毁了她的一生。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嫁给的又是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这对她…  相似文献   

16.
读好的书     
简飚 《初中生》2002,(5):59-60
在书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我看到了林林总总的人情世事,了解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人轶事.我看到了当年为争取中国四万万同胞解放的那一代先驱们,怎样用壮烈的牺牲去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我知道了简·爱自尊自立又自爱的那一条心路;我看到了久卧病榻的白朗宁夫人在爱情的光辉照耀时,一挥而就,写下震撼人心的<十四行诗>;我懂得了大画家梵高追求艺术本质的理想;了解了罗曼·罗兰不能容忍灵魂平庸的忧伤.  相似文献   

17.
朱莉、德·莫尔索夫人都是追求爱情的女性,都是贤妻良母.卢梭把朱莉写成了理想的人物,启发人们怎样理智地生活和相爱;巴翁的莫尔索夫人是一个现实主义典型,她的爱情追求是一个悲剧,表现作者科学的爱情观和对家庭、婚姻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59年 查蒂·卡西 这个玩具娃娃非常受兴旺人家的喜爱。她会说:“我爱你,妈妈!”之类的奉承话。 1985年 特迪·腊克斯平 他有一双古怪的眼睛,塞入磁带,就能听到他讲话。 1992年 十几岁的多嘴芭比 她总会叫嚷:“数学课太难了!”听到这句话,有理性的女人便纷纷表示反感。 2000年 比利·巴斯 这是一条会唱歌  相似文献   

19.
自尊和出人头地,这就是于连·索黑尔的价值观。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向教会和贵族妥协,但自尊却决定了于连向贵族和教会冲突的必然性,这一矛盾塑造了于连病态的人格,是他必将走向理想幻灭的内因,再加上法兰西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个外部条件,于  相似文献   

20.
父亲节是在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的倡议下成立的。多德夫人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病逝了。她和五个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