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对挖掘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季本华 《教书育人》2012,(23):64-6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点所在,也是新课程关于数学教学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实现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对如何设疑予以重视和关注,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驰骋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者德波诺曾提出:"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想活动。""思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他们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登堂入室,要使学生具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就应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4.
孙冬萍 《现代语文》2006,(11):66-6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中,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可说是探究学习的出发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在语文阅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这恰恰是一个不易突破的难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也怕老师让自己提问:老师怕学生乱提问敷衍老师的要求,也不敢要求学生提问。于是乎不愿意提问、提不出问题成了探究学习中永远的“痛”。笔者经过一段时间对阅读提问教学实践探究,试在此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精神和提问能力做简要阐述,以求与同行研讨改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是在他们本身的“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即思维过程,便是由提问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必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正>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是新课程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一、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的重要性、必要性1.让学生学会提问既是传统经验,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就能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我认为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各种问题热情鼓励,正面引导,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授之以渔,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等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龚幼平 《科学课》2010,(2):40-42
质疑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起点,没有疑问,学生不可能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没有疑问,学生的科学学习就缺少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科学探究,已经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觉到引导学生质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是放手让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的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促使他们深入地探究学习,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敢于提问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挫伤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  相似文献   

10.
姜玉燕 《考试周刊》2013,(53):64-64
<正>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提问的途径和方法。问题意识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利用问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课后访谈,分析学生课堂提问现状,并提出“恰当选择教学材料,让学生有问题可问;努力营造提问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合理运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善于提问;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提问”等策略,让学生学会提问,提高学习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师生智慧交互、思想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经验与方法的必要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细化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问题意识,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还要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会提问;更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能力提问,从而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有了疑问,就能勇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高质有效的化学课堂,要求学生能进行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学习,其中自主学习是前提,合作学习是重点,探究学习是关键。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倘若不能自主地提出问题,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就不可能。要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生疑,善于质疑,积极释疑。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我们必须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质疑,对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敢于猜想、敢于提问、敢于表达、敢于尝试,引导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探索,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知识,深刻体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倡平等,鼓励提问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的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问。为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人而异,通过不同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一旦被调动,提问就会越来越多。对于学生不成熟的问题,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肯定,让学生意识到提问题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教师应不断重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通过课堂提问形式促进学生做到深入学习。因此,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应践行以课堂提问为基础,推动学生高效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的思想理念,让数学学习实现深度的思想意识,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理解知识、认识知识,弥补学生在传统数学课堂中学习的能力不足和兴趣不足;通过课堂提问形式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跟随教师脚步主动完成相关内容的探索,设计有效的提问和探究方式,保障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借助课堂提问形式,促进初中数学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放慢脚步与学生一同前行,耐心等待,为他们学习提出问题保驾护航。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平等对话中产生质疑、实践探索中引发提问、学习评价中诱发提问、练习互动中刺激提问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出问题,并以此助推学生思考的深入,使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提问中逐渐显露出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20.
曹胜利 《时代教育》2012,(6):146-147
"自主"是基础,没有独立思考,"合作"与"探究"就根本无从谈起。"自主",就要让学生有决定权,有选择权,能自己选择。只会听老师的安排,决不是"自主"。"合作""探究"是外显形式,合作不仅仅是小组形式的合作,更有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要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得到提高。竞赛是合作,向别人学习也是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显著特色,在探究中寻找差距,在探究中让思维得到碰撞,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创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