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9月1日,中国少儿科普第一刊《我们爱科学》在北京举行了2012年体验科学大行动——全国少年儿童“玩转科学”有奖竞赛活动的发布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中国少年儿童》“我是金牌小读者”读刊分享会。  相似文献   

2.
9月1日,中国少儿科普第一刊《我们爱科学》在北京举行了2012年体验科学大行动——全国少年儿童“玩转科学”有奖竞赛活动的发布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中国少年儿童》“我是金牌小读者”读刊分享会。  相似文献   

3.
顾力 《出版广角》2012,(11):82-84
美国的《读者文摘》曾以每期1000万册的发行量成为美国本土发行量最大的月刊,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杂志之一;中国的《读者》杂志则是中国文摘期刊市场的第一品牌.本文将对《读者文摘》的发展模式和轨迹进行探讨,并将其与以《读者》为代表的中国大众类文摘期刊作比较,旨在为我国期刊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吴佩 《青年记者》2009,(12):56-57
众所周知,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已成为中国期刊业的翘楚。而作为《读者》杂志社在扩张之路上创办的第一份子刊,《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以来,沿袭了《读者》主刊的营销策略,但在面对各种市场挑战时依然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恩 《新闻记者》2004,(5):30-30
全美国最有钱及最有影响力的500万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之所以成功,用其出版人KarenElliottHouse的话说:“在全球拥有700名记者和编辑队伍的《华尔街日报》每时每刻都在致力于一件事,那就是让我们的读者对这个日益复杂的商业金融世界保持清晰的认识,同时为他们提供取得生意、事业和个人生活的成功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最近,针对中国读者的口味,直接由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翻译过来的《人民币升值争议》一书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人民币升值争议》是《华尔街日报》“中国观察”、“环球视野”及“…  相似文献   

6.
《读者》: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川 《报刊之友》2002,(1):32-32
全国8000多种期刊中,《读者》早已是屈指可数的名刊了。就月发行量来说,她紧随《知音》、《半月谈》之后,名列第三。过去忙于公务,需要审读的报刊也看不过来,自然无暇领略《读者》的风采。退出“一线”,人闲了,身轻了,心静了,赶忙订了一份《读者》,以品一品这个名刊的滋味。  相似文献   

7.
《纽约时报》与《今日美国》雅典奥运报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纸、广播、电视,是当今世界传播媒体中的三大主力。如果从大传播媒体着手研究问题,各种媒体所遵循的传播学原理和传播规律都是互通共用的。下面刊载的这篇文章,介绍并分析了美国有影响的两家报纸《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是如何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进行报道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登载分析报纸传播行为的文章先例不多,意在借鉴兄弟媒体与别国的传媒经验,以便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广播电视报道。  相似文献   

8.
作为北京地区第一强势主流媒体,《北京晚报》不仅在正刊上下足了功夫,其在副刊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本文通过对《北京晚报》副刊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其对文学阵地的坚守、分众化的栏目设置、动静结合的内容编排、与读者互动以增强读者的忠诚度以及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等特色,具体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0,(7):6-6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美国《编辑与出版商》杂志5月25日报道,据美国媒体审计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自从2007年被新闻集团收购后,《华尔街日报》的读者数量已增长了20%。而在此时期,《纽约时报》和《今日美国》的读者几乎未见增长。  相似文献   

10.
陈新玲 《新闻记者》2001,(12):45-46
1999年元旦 ,上海的报业市场颇为不平静。经过1998年11月19日和26日两次试刊后 ,中国第一张一日三刊、早午晚滚动出版的报纸新《新闻报》在这一天正式创刊 ,在强调服务性和市民性的基础上 ,增加了信息量和可读性 ,受到读者的普遍青睐 ,当天三刊的总印数达511280份。创办两年多以来 ,《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的发行量日见增长 ,作为上海第一张早报 ,《新闻晨报》的出现 ,无疑填补了上海报业市场的一个空白 ,并由此给读者带来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晨报”概念。晨报应运而生近几年来 ,都市报、新闻报(多为新闻性周刊)和…  相似文献   

11.
解读《读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研究一些名书名刊的编辑过程.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本期选发的这组研究《读者》的文章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首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期刊中国》一书,原为书的开篇一节。该文不仅对《读者》的分析全面深刻,而且文字简练流畅。我们选发时加了题目并作了一些删节,意在推出此文的同时,向读者力荐此书我们认为了解中国期刊业的内幕、前景、困惑诸多方面,当有助于在谈论“期刊中国”的同时.去建设期刊大国其他两篇文章.均出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之手。文中的看法虽不能说有多么成熟.但都经过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或许还能带给我们些许新鲜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吴平  向敏 《中国编辑》2015,(2):80-83
1922年创刊的《儿童世界》被誉为"中国儿童报刊史上的一座高峰"。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而且是郑振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主编的第一份杂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虽然郑振铎担任主编仅一年时间,但是在其精心培育下,《儿童世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并获得儿童读者的青睐,为日后跻身少儿"名刊"奠定了基础。文章试图从编辑视角对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情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所谓都市报就是立足城市,面向普通读者大众,为市民服务的报纸。应该说,它是西方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大众化报纸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体现。都市报以丰富的报刊内容,活泼的形式满足了普通读者的信息需求。西安自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创刊以来,涌现了《华商报》《今早报》、《西安商报》、《经济新报》等一大批都市报,他们在西安迅速聚集了大批忠实读者,赢得了读者的好感及信赖。但近年来,老百姓对都市报的批评也越来越多,造成了读者又爱又恨,边骂边看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许我们可以从美国19世纪相当成功的大众化报刊《世界报》《新闻报》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心 《编辑之友》2004,(6):16-21
《读者》(原名《读者文摘》,为了叙述方便,本文一律称其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国内排名第一,2004年11月份月发行量达874万。正因为树大,所以招风,正因为引人注目,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议论。《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四,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所以她不仅仅属于甘肃人民出版社,也不仅仅属于甘肃省,而属于中国。所以,人们对《读者》的期望值就越来越高:这些议论是否正确,这些期望是否切合实际,为弄清真相,笔者在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在兰州召开期间同《读者》现任主编彭长城交谈了整整一个上午,并一口气读完了他赠送给我的师永刚著的《读者时代》,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实践》2012,(1):29-29
本刊讯 亲爱的读者,当您翻阅本期《新闻实践》时,您一定会发现与以往不太一样——是的,本刊改出大十六刊了。  相似文献   

18.
《今日美国》(USA TODAY)是美国第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大型日报,创刊于1982年9月。在其问世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发行量即跃至全美第三位,五年内更攀升至第一,如今报纸的发行量已超过230万份,成为继《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之后美国读者的新宠。笔者以为,这份“报林新锐”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美国  相似文献   

19.
《吴医汇讲》: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远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5,27(4):307-309
为了澄清究竟哪本期刊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我们通过追根溯源,梳理中国期刊发端的史实,否定了某些人宣称的200年前由外国传教士在马来西亚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的主张,以雄辩的史料确认:223年前由国人在苏州创办的《吴医汇讲》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 《传媒》2001,(2):27-28
《人才市场报》已走过了8年的奋斗历程。 现在,《人才市场报》是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重要成员,不仅在上海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读者面已覆盖全国。 《人才市场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版面——由四开四版周一刊发展到目前的四开32版周二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