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千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一生的经历极富传奇性。离开大陆、漂泊海外的张大千常常创作山水画作品来表达对祖国的怀念之情。《资中八胜册》、《长江万里图》、(《庐山图》是张大千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这三幅山水画蕴含了张大千浓厚的爱国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2.
对于绘画大家张大千先生来讲,山水画最注重的为造化,师法自然。他的山水画大约历经了三个演变阶段,即仿古阶段、成熟阶段及创新阶段。张大千先生的泼墨山水画是艺术界内最为宝贵的财富,充分反映出了画家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蜀中山水孕育了张大干的蜀中画与蜀中诗。蜀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名胜、古迹众多,风物、风情、风习奇特,不仅成为张大千诗画创作的题材,而且是他情感的寄托和艺术的生命,影响到他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张大千以造化为师,天地万物为他所用,蜀中时期笔墨风范开始具有独创性,成为张大千绘画技法“变革”的前奏。蜀中诗画是张大干艺术世界的奇葩,反映出张大干恋乡的情感特性和“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大千以其晚年独创的泼彩技艺,卓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开创型的中国画大师。对于他的山水画表现力而言,他的泼彩主要起了如下四种作用:以彩当墨,以笔当泼;以墨作底,以彩醒墨;以色作泼,晕染天趣;以笔运彩,抽象天成。这几种泼彩效果的使用,也体现了张大千在泼彩山水画中对泼彩利用上的三种境界。特别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中的一些作品,已经达到了以形为形、以色为色的最高境界,从而使张大千山水画开始了由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当年张大千应邀到巴黎举行展览会时,陪伴着张大千进军西方艺坛的,只有徐雯波一人。
  张大千在大陆时期,从不出席自己画展的揭幕仪式,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一个“习惯”。他的这个习惯,却在他第一次在巴黎“东方美术馆”举行“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时打破了。当时,一手为他筹办展览的“东方美术馆”馆长萨尔要求他亲自出席画展揭幕,以示隆重。他答应了,并决定带徐雯波一同出席。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20世纪文化生态背景下的张大千,成为中国画界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关键性人物。张大千的山水画创新是20世纪文化生态背景的使然,他潜移默化地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青绿山水。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14,(23):37-39
厨艺更在丹青上 张大千是丹青巨匠,当世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徐悲鸿对他更是推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少有人知的是,丹青圣手张大千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而且是厨界高手。作为一个美食家,张大千享年八十五岁,算是高寿的。这大概与他豁朗快乐的天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黄宾虹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艺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代宗师。黄宾虹一生的绘画与金石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金石美学又使他对书法和绘画的认识进入刚柔相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于山水画创作中总结出“画之道在书法中”,“以书法之法入画”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雄浑古朴”的金石风格。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张正权、张权、张爰。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艺术最大的成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这位画坛圣手,在艺术上充满奇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艺术珍品。而在感情经历上,他也极具传奇色彩。早在张大千远渡日本  相似文献   

11.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充分阐释了“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他对于空间艺术有精辟、周到的论述,他把时间特征表达得如此鲜明,向空间艺术注入了时间意识,突破了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公认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的理论,开拓了山水画时空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在早年以临古仿古居多,尤其擅长模仿清初石涛的山水画,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有一次,张大千临摹了一张石涛的山水画,放到北京琉璃厂一个古董商的古玩斋里出售。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这个古玩斋的老板相熟,老板便拿出石涛山水画给徐悲鸿看。徐悲鸿看了半天,无论从笔墨、落款、印章及采用的纸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大干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他一生探索和发展“光”语言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完成了中国画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转变,也验证了中国画的生命力,这是张大千艺术上最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4.
黄公望在前人基础上自创“浅绛”山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的表现形式,其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代表了他一生最高的艺术成就。他改变了自宋以来陈陈相因的画风,完成了山水画由“重格律,以理贯法”到“重气韵,以趣运法”的升华,建立起了人画的“萧索淡泊、平淡天真”的最高审美境界和典型风范。  相似文献   

15.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将传统色墨与自然色光紧密结合,突破了千百年来文人画的用色模式,极大的张扬了中国画色彩魅力,这是张大千融合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与西方现代艺术之后整体色光观念下的独特用色方式。水、色、墨是色彩的主体,色与墨的浓淡、轻重、虚实变化是色光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明暗、黑白灰关系的说明。这种通过主观感觉筛选之后综合交织出来的总体印象符号化的色彩、色光观,是泼墨泼彩山水画超越现实又存在于现实、不似而似的具有极强审美内涵的高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所谓“创新”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重视继承和挖掘传统艺术精神。黄宾虹上接宋元画脉,是以继承为底蕴,以国学为根基,以造化为旨意,吐故纳新,下开一代中国山水画之新风。他把中国山水画这一传统精要至主观化至客观化、至意象美至抽象美、至古至新。他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时代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范宽善山水,初学李成,继师法荆浩,和关仝、李成为五代、北宋年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三家鼎力,照耀古今,为百代之师”的山水画大师。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范宽:“工画山水,理通神会,奇能绝世;体与关,李特异,而格律相抗。宽仪壮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常往来雍(今陕西耀县)雒(今洛阳)间;天圣中犹在”。他的山水画艺术从“与其师人不如师造化”到“求其气韵”“得山之骨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这种创新与继承,“以似为工”严谨踏实的宋人画风影响着后代山水画坛,并开启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对张大千研究的深入,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多达二位数以上。张大千传记热的出现并非偶然。这些传记文学在满足公众对张大千艺术形象想象的热情的同时,能完整地向公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和人生问题,还原出一个真实生动、全面立体的张大千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5-7日,由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了《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张大千研究”研讨会。国内一批知名张大千研究专家、艺术评论家、书画家出席会议,为栏目的发展以及张大千研究的深入推进献计出策。  相似文献   

20.
徐复观先生探讨中国艺术精神以道家尤其是庄子为精髓和根本,认为这种纯艺术精神最终落实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上。徐氏在中国艺术精神之落实所得的“偏”,与他对中国艺术精神主体挖掘所呈现的“全”,不能相圆融,因而出现阐释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