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篇将四川省21市州分为成都、川南、川东北、川西部四大经济区域,并利用四川省2000—2010年各市州GDP和人口数据,首先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情况,然后运用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四川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标准差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经过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其中四大区域间经济差异和成都经济圈经济差异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贡献最大,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最后讨论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收敛的。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5,(6):75-79
以陕西省的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分析了2007—2013年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的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区域间贡献率远高于区域内贡献率,区域内贡献率主要来自于关中地区。提出通过实现陕北跨越发展、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同时加强三大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三种指标从多个视角测算2007、2009、2011和2012年小城镇公共服务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指标的测算结果均表明公路里程,中学学校数,病床数,敬老院、福利院,图书馆、文化站,体育场馆这六项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有扩大之势。(2)从区域间和区域内泰尔指数数值及其贡献率来看,除了排水管道长度在2007年这一年出现了区域间泰尔指数大于区域内泰尔指数的情况,这四年间小城镇各项公共服务的区域内差异贡献率均在50%以上,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3)从东、中、西及东北部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小城镇公共服务的差异大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省份小城镇公共服务的差异正在逐步扩大,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各省份小城镇公共服务的差异则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将四川省划分为五个经济区域的基础上,利用1990-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各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绝对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发展,并在2000年之后与绝对差异呈反方向发展.对于四川区域差异现象要正确看待,既要承认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又要采取措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人均GDP指标,运用变差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广东省1995年到2004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趋势进行探究。利用泰尔指数的可分解性把广东省总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解为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各区域内部差异并分析各部分对总区域差异的贡献份额。研究发现,1995年到2004年间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而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珠三角内部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期寿命来反映居民健康水平,应用变异系数、极值差率和泰尔指数等方法考察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变动,同时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从而考察了居民健康水平地区差异的构成,最后对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结果表明,居民健康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水平高于不发达地区,同时居民健康水平差异呈现明显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2001-2012年辽宁省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作为指标,采用Theil指数辅以Gini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对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角度上,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逐渐减小;空间角度上,辽宁省辽中地区、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三大分区区域内较区域间差异显著.最后,对影响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实现旅游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国30(西藏数据缺失)个省(市、区)2003-2009年农村教育资源数据,测算省际农村教育资源的基尼系数、锡尔指数和加权变异系数,分析省际之间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农村教育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公平性较差,且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对占有更多资源,但这种不公平的状态有所缓解.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均GDP、GDP和人口指标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测度,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来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得出结论: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一直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基本呈缓慢缩小趋势,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是造成山东省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四大区域的比较上看,鲁西北的经济差异程度最大,鲁中地区次之,山东半岛地区的经济差异下降幅度最明显,鲁南地区的经济差异水平最低,但近几年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优质教师资源区域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蓉 《教育科学》2012,28(4):47-52
本文采用锡尔指数模型,探讨2003-2010年间我国中小学高学历教师和高级教师等优质教师资源的整体区域均衡性,且从区域和学段两方面进一步探讨均衡程度及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区域非均衡状况较为明显,但近年来已有所改善。职称水平的区域均衡性略优于学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一流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经费支出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的整体情况。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支出数据显示了其在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上的具体特征。在支出规模上,总支出规模逐年增长,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地区间规模大小和增速快慢也不相一致;师均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不同学校间的差异较大;生均支出规模变动趋势不一,校际差距大于区间差距;支出规模占GDP的比重基本稳定,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在支出结构上,总体较为单一且保持稳定,横向维度表现为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基本持平,纵向维度以教育支出为主并呈现稳定的一元格局,同时支出结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虽然我国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不断上升、支出结构较为稳定、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无明显关系,但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结构较为单一、科目不够具体、数据较为粗糙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可通过继续增加大学收入以扩大支出规模、持续优化支出结构以反映大学功能、不断细化预算科目且公开支出数据等途径,进一步调整一流大学的支出规模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经费利用效率,进而更好地推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σ系数及经济增长率的标准差分别测算了1999年至2007年西部地区12省内部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发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拉大,这不但表现在西部12省(市、区)的总体差异,而且表现在地理位置相近的西南地区各省份之间、西北地区各省份之间,以及收入水平相当的高收入省份之间、低收入省份之间。借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考察单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行为变化,发现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进的趋同集团,且稳定性很高。  相似文献   

13.
县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县域内城乡幼儿园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本研究采用泰尔指数,分析M县幼儿园教师资源在其镇、乡、村三级行政区域的分布特征与配置状况。结果发现,县域内幼儿园教师数量差额较小,教师结构和教师质量达标缺口较大;教师数量配置、结构配置和质量配置在镇、乡、村三级行政区域都呈现出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区域内差异较大的特征。总体来看,M县幼儿园教师资源在组间(即镇、乡、村之间)为低质量高公平配置;就组内来看,镇级园所之间、乡级园所之间均为低质量高公平配置,村级园所之间则为低质量低公平配置。针对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充分和不均衡问题,M县政府应建构县域内幼儿园教师分层准入制度,逐步推动县域内学前教育从有质量到高质量的过渡;建立县域内教师优先补偿机制,既要吸引优秀毕业生,又要留得住青年骨干教师;完善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基于教师需求分层培养,同时形成县域内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10年四个高等教育信息化指标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高校信息化资源配置的总体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差距有增大趋势,东部发展领先,西部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指标赶超中部。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投入、信息化发展的区位选择以及教育资源的聚集效应对高等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影响。最后对缩小高等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差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运用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和经济区位商分析1989~2003年福建省67个县(市)区的人均GDP,考察这些研究样本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对库兹涅茨系数的进一步计算,解析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发展的MF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立足于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应用物质流分析法(MFA)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发现:水源地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消耗有下降趋势,GDP总量增长仍然是依靠高的资源消耗实现的;南阳市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物质消耗结构变化,工业污染物随经济增长同步增长,而且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人均物耗高,公众高消费的意识高于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17.
Today the modern Silk Road between Asia and Europe is increasingly well-travelled in both directions by students, academics and policy makers.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have been making more attempts to shape this route by creating an educational partnership through an inter-regional forum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policy development: the Asia–Europe Meeting (ASEM). Beside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 education has been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since the 2000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strategic act of cooperation by ASEM education ministers. Higher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are the main topics for the multi-level dialogues and exchanges of idea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mergence of this new inter-regional educational phenomenon and examines its characteristics by analysing the case of the 10-year-old ASEM Lifelong Learning Initiative. Furthermore, the paper argues that ASEM education cooperation carries characteristics of a cultural and associational process, an agenda-setting process, a policy transfer process, an instrument for intra-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building reg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重庆全市和“一圈两翼”的空间划分,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相关测量指标,测算了重庆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反映了近几年重庆市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探究了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三大区域之间,各个区域之内的差距较不明显: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各个区域内,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很不明显。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影响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