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记者到一家县属报社编辑部,与同行们闲聊。其中在谈到订报这个问题时,这家报社的老总说:我们也订了很多报纸,但报架上惟有XX日报一张不少,而且报纸也都非常干净。此报对我们惟一的用处是,每年“两会”召开时,我们按照其格式小样学大样。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04,(7):13-13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全世界报纸网站的数量从1999年到现在增加了一倍。同期网上报纸的读者增长了350%。世界报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网上报纸的需求量已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业协会 (ANA)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虽然网上新闻的读者确实比传统报纸的读者多 ,但传统报纸不会轻易被网上新闻取代。协会更认为 ,因特网为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有相辅相承的作用。这项调查成功访问了近 3 70 0位 1 8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结果显示 ,5 7%的人有阅读日报习惯 ,而阅读星期天报纸的则多达 67%。虽然有愈来愈多的美国人选择浏览报社的网上新闻 ,但他们并没有离弃传统报纸。74%的受访者表示 ,纵然他们已开始浏览网上新闻 ,但没有改变阅读传统报章的习惯。有一成五的受访者表示 ,他们因为上网而少读了传统报纸 ,但有 …  相似文献   

4.
吴菁 《新闻采编》2004,(1):26-27
据武汉市一名记者披露,他所在报社的编辑大都是因做不好记者,才被淘汰到编辑岗位的,该报社奉行“采而不优则编”的“兵法”,是对编辑在报纸生产流程中地位的误解,进而言之,是对新闻生产规律的背离。  相似文献   

5.
茅震宇 《新闻记者》2004,(11):62-62
在许多地方,报纸(报社)在新闻报道内容、管理方式、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机关化倾向。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还是报纸的征订发行,包括广告经营等,都明显地“从机关里来,到机关里去”。但“机关化”现象的出现,其实并非报纸自身的意愿。“机关报,报机关”新闻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你们正受到两方面的攻击,在广告方面,有诸如网上拍卖行这样的公司正在抢夺报纸的分类广告;在编辑方面,有来自网上在线新闻服务的冲击。”2001年4月,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出席美国报业在旧金山举行的年会时告诫报社。当时,很多人觉得他有些夸大其辞。时至今日,安迪·格鲁夫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虽然,报纸依旧是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仍然是传媒产业的核心构成之一,但是报纸明显地受到人们休闲方式和生活习惯多样化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报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广告增长率明显下降,年轻读者流失严重。率先…  相似文献   

7.
<正>观点:从报纸开始数字化征程,使劲拥抱新媒体到现在,大部分报业所做的与新媒体相关的举动都是以加速纸媒的衰退为代价的。报纸内容的免费水平越来越高PDF电子版上网,为网民免费提供报纸版面内容,这样读者就可以不用再订报纸了。报纸新闻网站则使网上报纸阅读更适合网络的阅读习惯,人们更容易更便捷地从网上获得免费的报纸内容,这样读者到网上读报纸就更方便了。报社与新闻门户网站的合作,以极低的收入近乎于免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部手机、一部电脑可以让你轻轻松松、不费力气地完成你想做的事。比如网上购物、订餐等等,而且也可以从网络上关注时事新闻,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说对报纸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使报纸的发展空前落后于网络新闻的发展。所以,报社要对这种冲击引起重视,要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并改变这一现状。要理性地对待报纸和网络的关系,不能对网络有排斥心理,其实这对报纸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至少让报社意识到现在报纸的发展存在问题。报纸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和竞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要如何进行融合和竞争呢?以下将对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和竞争的战略研究加以阐述,希望对报社以及报社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报社的档案管理部门如果不进行报纸档案的编研工作,不对其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地开发利用,那么,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报纸档案的馆藏利用价值也势必要打折扣。如何让报纸档案为新时代的新闻报道服务,成为摆在报社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课题。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鹤岗日报社的档案部门通过与采编人员互联互通,成功地推出了大型专题系列报道《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受到省委宣传部的通报表扬,报纸档案在这场报道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读者需求,是每家报社、每个编辑的必做作业.从报纸产生数百年的历史看,报纸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适应和满足读者不断变化了的需求.报社只有掌握了读者需求,才能明确办报方向,把握编辑思想,从而有效发挥媒体的宣传功能.笔者结合<河北科技报>去年开展的读者调查活动,从跟踪并满足农村读者需求的角度谈谈科技报道思想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外的一些报纸网络版纷纷由免费阅读改为收费阅读,国内的一些报社也多次提出要对网络版读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本刊最近就报纸网络版收费问题做了一个小型网上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年轻记者心目中的理想报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岩 《新闻记者》2003,(2):43-44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读报?《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了“年轻人想读什么样的报纸以及为什么读报纸”的话题,并且描述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报纸。《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03年1-2月号发表了里兹·考克斯撰写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报纸扩版,报纸对新闻照片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各报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照片“告急”现象,迫切需要摄影记者提供数量多、质量高的新闻照片。要适应这样的形势,报社应当及时充实摄影部的力量,摄影记者则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记者素质是多方面的,这里我就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摄影记者必须提高观察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刃 《新闻三昧》2005,(11):21-23
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作为特殊的商品,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报纸的经营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家报社重要的、紧迫的课题。环视近年来运作成功的报纸,无一不重视经营,无一不投入相当的人、财、物力,甚至超过了编辑部本身。这是因为,经营已经成为报纸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赖甫跃 《今传媒》2009,(12):60-61
在目前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报纸品牌管理已成为报社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报纸品牌资产的积累靠的是报社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但一篇记者失实的新闻稿就可能极大地消解报纸的公信力,使报纸的品牌严重受损。所以,记者的管理是报纸品牌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英特网的普及,大量的网上照片涌现。报社编辑在编版时出于版面需要,难免要用些网上的图片。除去版权等等一些原因,网上图片也不能随便拿来就用。主要的问题是因为网上图片的精度不够,报纸印出来后会发现图片不清晰,甚至出现马赛克等问题。如何适当选择和处理网上图片,使其能在报纸印出来后效果不至于太差,这里我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媒体之间争独家、抢时效,使报纸之间的竞争、记者之间的拼抢意识更强更凶,于是,一些新闻东家漏、西家遗的现象每每出现,令每家报社的老总、记者十分头疼。 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漏新闻虽然是憾事,但又不可避免。遇到漏稿问题,不要懈怠,而是尽可能想方设法,将这条新闻当作一个新的信息,及时跟进,重新采  相似文献   

18.
(一)现状 1、上海的报纸从数量上看,已经不算少,但竞争能力强、经得住市场风险的报纸还不多。目前的收入主要还是依赖广告。1997年全市报纸发行总收入2亿多,广告经营总收入11个亿,全年有48家报纸盈利,30家持平,还有9家亏损。其中,广告经营额500万元以上的仅有9家,分别是新民晚报社、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劳动报社、上海证券报社、消费报社和上海商报社,都是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报纸或与金融、经济、商  相似文献   

19.
看着上个月的经营报表,李总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李总是一家行业报的总编辑,兼管经营。原来报社的效益一直不错,100多人,1年将近l亿元的营收,日子过得有滋有昧。可是这两年大不如前,报业的竞争本来就激烈,再加上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夹击,报纸的广告效益持续滑落,人才流失开始加剧,虽然报纸的内容也搬到了网上,但并不能给报社带来多少实际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漏报制流露出的老大情结如今各报都在认真执行一条沿袭己久的漏报制,有的报社还成立了检查组,每天都要对照各报认真检查,搞得记者疲于奔命,为完成任务,免于处罚,不得不扎堆采访,互串稿件,其结果,导致报纸千报一面,千篇一律,天下就不能出点什么事,一有个大动静,几乎所有的报纸就变成了一张报。这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浪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