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百家争鸣"的一部分,原始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经孔门弟子后学继承发展,体现了倡仁礼、重修身、重教化的德性政治光芒。而到汉朝,儒学与君权逐步结合,特别是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由民间学术一跃成为官方学术,内容发生了质的转变,纲纪观念浓重,呈现出强烈的威权政治色彩。西汉儒生在儒学的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董仲舒作为其中的一员,为使儒学更好地适应汉代政治,对儒学做出了新的改造,使儒学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新儒学即是对儒学的复兴,也是一种崭新的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援佛入儒",严格区别真假儒学,深刻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这是梁对中国传统儒家所进行的有力的改革。梁漱溟想通过儒学的现代化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新儒学的诞生。梁先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有利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3.
儒学经权论发端于孔子,发展于孟子、荀子,完备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公羊学家;作为对"经"进行变通、突破即"应变大道"而产生的"权",伴随着经权论的演变被越来越严格地置于"经"的制约之下,道德主体的自由选择越来越以遵循封建道德的要求为先决条件,儒学经权论这种逻辑走向与传统儒学伦理思想的演变趋势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激进主义思潮的冲击与现代新儒家之偏误,共同促进了"制度儒学"的形成。基于现代儒学研究之缺失,干春松主张以儒家思想与社会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审视儒学的本来面目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并对制度化儒学的基本形态、解体因缘及近代重建作了周详深湛的剖析。"制度儒学"是近年来"儒学复兴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制度儒学"学理上不够圆通,理论构建的意义也不大。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戊戌前的岭南讲学中,有大量关于"董氏学"思想的阐述。他指出了"董氏学"在儒学思想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董氏学"与孔子"改制思想"和"微言大义"有密切关系。他还着重说明了"董氏学"的入门途径。康有为讲学中的"董氏学"内容与其《春秋董氏学》的成书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汉是儒学文献体系初具的时期。一方面因惠帝"除挟书之律"、武帝"置写书之官"、成帝遣使"求遗书于天下",前代经典文献大量复出,为后世形成"七经"、"九经"甚至"十三经"打下了文献基础,也为汉世"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重儒和五经博士设立,儒家经典传授形成固定模式,大量解经文献涌现,在先秦旧有"传记"之外,西汉产生了许多反映经学"家法"的"章句"文献;也由于儒学及其经典得到重视,西汉还产生了神化儒学的"谶纬"文献。章句和谶纬在西汉曾经盛行一时,但终因太过曲学阿世和唯利是趋,而缺学术价值和传世价值,最终都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7.
"道统"是传统儒学核心观念之一。道统在近现代学术体系中的失落与回归经过了一个由几乎绝迹到宽泛使用的过程。20世纪前期学人对道统的宽泛理解,目的在于凸显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的独特性,之后便进入对儒家自身思想脉络梳理与深化的过程,并最终归结为对朱子学术的义理分析与地位评定。  相似文献   

8.
黄玉顺"生活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新"文化保守主义"之一种。"生活儒学"以"生活"为基底,以破解—回归—构造为基本进路,上承原始儒家学说,援引西方现代哲学范畴重构儒家形而上学。"生活儒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新儒学面临双重困境和儒学多极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李承贵的"人文儒学"以"人文主义"为基底,上承原始儒家学说之人文特质,援引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试图构建新的儒家形而上学。"人文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人文儒学"成为儒学本体形态的可能性不大,形上建构也并非儒学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0.
《明儒学案》不为李贽立学案,不是出于门户之见,而是由黄宗羲的学术史观所决定的。黄宗羲主张打破学术门户,在明末清初阳明心学成为众矢之的的学术背景下,亟辩儒释界限,力主心学非禅学,反对人们将王门后学的禅学流弊加在阳明头上,并细致区分了王学末流的学术归属,认为有儒学中夹杂禅学,但仍为儒学者;有失却儒学本质,归于禅学者。李贽是极端“狂禅”,且落发为僧,其学术已失儒学本质,被黄宗羲划归禅学,从而在总结明代儒学发展的《明儒学案》中悄然隐去了李贽。  相似文献   

11.
1."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学术上去伪论,存真理
  A、对于孔子儒学的批判
  对于孔子儒学的批判有李贽有一段经典的言辞:
  "余自幼度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为尊,所谓矮子现场随人说研,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一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小而已···"  相似文献   

12.
本校作者论文选摘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潘德荣整理《本体诠释学与当代精神──与成中英教授对话》与当代新儒学不同,"新"新儒学是一个兼收并蓄、一体多元的体系;它并不恰守某一种方法,而是坚持在方法论上不断地自我突破,并以此作为创立本体诠释学的契机。本...  相似文献   

13.
“高处不胜寒”──现代新儒学道德形而上的迷惘李培超现代新儒学是指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以儒家学说为本位来吸纳、会通酉学的一个学术流派。迄今经过几代新儒者的薪火相传已蔚成学术园地里一片茂盛的森林,引世人瞩目。现代新儒学的全部理论核心和出发点就是关于形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学术史上习惯于以佛教标示隋唐思想,而以为其间儒学沉寂,尤以隋代为甚。其实,隋代儒学仍然在国家统一之后,重新收拾整顿,王通就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代表。他提出道在五常,倡扬儒学的道统,主张三教可一,上接原典儒学,下启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张岂之教授曾以东汉儒家的发展为例,提出:“东汉时期儒学以两个途径吸取了早期儒学即‘人学’的优秀理论思维:一个是融合百家之学的精神,另一条途径就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从汉代起,经学便成为儒学基本思想学术内容的主要构件。此后,经学就如先秦诸子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一样,作为一门独立的思想学术形态,跻身于学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关汉代经学的著述可谓是汗牛充栋,王继训教授的《汉代诸子与经学》独辟蹊径,以汉代经学发展为主线,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李泽厚对现代新儒学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理性解构现代新儒家的基础上,针对"儒学三期说"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提出了"儒学四期说"。而在现代新儒家的诸多代表人物中,李泽厚认为真正具有代表性并恰好构成相连接的层面或阶段的只有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这四人。虽然现代新儒家对于某些时代课题未能给出有力的回答,但李泽厚认为儒学仍有可为,在其发展中要打破传统的"内圣"决定"外王"的格局,实现"西体中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现代新儒家研究的疏理与总结李毅在短短的几年内,国内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学术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数年前对港台、海外儒学完全隔膜不知的情况已经改亦.斩儒学成为人们很右兴趣的认知和研究对象。本文拟对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18.
钱穆、余英时以史学立场为学术路向论述儒学,他们不仅推崇宋明理学,而且对于清代“道问学”精神评价甚高,并指出宋明与清代之间存在学术渊源。这与现代新儒家独尊宋明理学,语垢清代学术的哲学立场不无抵牾。然而,就其复兴儒学和寻求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来看,他们仍然相互同情,心有戚戚焉。因此,钱、余与现代新儒家虽“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仍可被视为20世纪复兴儒学这一学术思潮的新儒家。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以下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仁爱忠恕的道义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和谐观;儒学的普适价值与现代发展;儒学的推广与践行;儒学中的政治思想与现代转向;儒学的当代复兴与意义。学者一致认为,儒学必将在21世纪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百家争鸣”的一部分,原始儒学是由孔子创立,经孔门弟子后学继承发展,体现了倡仁礼、重修身、重教化的德性政治光芒。而到汉朝,儒学与君权逐步结合,特别是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由民间学术一跃成为官方学术,内容发生了质的转变,纲纪观念浓重,呈现出强烈的威权政治色彩。西汉儒生在儒学的这一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董仲舒作为其中的一员,为使儒学更好地适应汉代政治,对儒学做出了新的改造,使儒学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