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以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前3名的平均成绩作为中国高校田径竞技水平的代表,对高校田径运动发展水平进行趋势分析,运用灰色理论和方法进行建模预测。对中国高校田径竞技水平在2000年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和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竞技健美操奥运化与市场化的国际发展导向下,我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以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组织形象观点为理论依据、以近3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队的现实表现为实践依据,提出了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构建其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动力层、支撑层和环境层竞争力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8项;归纳其特征为技能集合性、难以替代性、多元延展性、动态调整性。最后,从技术创新与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协会实体化与跨项选材育人、话语权提升与项目受众培育等方面提出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主成分提取和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举重、体操、羽毛球等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判断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部分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是由竞技体育制度等4个一级指标,高效的体育竞争情报采集传递系统等8个二级指标组成。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蕴含在各运动项目核心竞争力之中,由各运动项目的单项核心竞争力整合而成。  相似文献   

4.
试论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是竞技各方竞争力体系的较量,支撑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是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由内部核心层、中间支持层、外在表现层构成。竞技体育的核心竞争力追求3大价值、符合5个条件、具有6个特征。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可从3个途径构建。  相似文献   

5.
世界田径锦标赛作为全球顶级田径赛事之一,其竞争格局可以反映出当今世界田坛的发展与变化。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特尔菲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分布、金(奖)牌区域归属、运动成绩及我国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实力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世界田坛竞争格局仍不平衡;金(奖)牌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大洲优势项群各不相同;赛事运动成绩整体趋于平淡;中国田径队创世锦赛18年最佳战绩.但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强.与世界田径强国仍存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对竞技体育事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对竞技体育事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在国内学术界是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论述其概念和基本特征 ,初步阐明了确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同时运用一系列评价指标来进一步衡量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及排位 ,其结果充分证明了科学定位的有效意义 ,为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和上级决策者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与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成绩对比,对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实力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田径竞技水平相对于全国水平还处于二流水平,大学未能达到独立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要求。2)大学田径各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各项目运动员梯队建设还不理想。大学生田径整体水平普遍落后的原因主要有:1)"高水平运动员"的概念笼统、不公平竞争严重;2)高水平教练员缺乏;3)大学生运动员学训矛盾严重;4)依赖专业运动员挂靠现象不利于大学竞技运动的长远发展;5)投入经费少、竞赛少,缺乏交流;6)缺乏有效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女子竞技田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竞技田径发展轨迹呈倒V字型,其最好竞技成绩大部分出现在国内赛场上,与奥运战略所背驰;中国女子竞技田径各项目发展极不平衡,从项目所属项群看,中长跑类项群、短跑类项群、投掷类项群发展较好;从单项发展速度看,铅球、铁饼、标枪发展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9.
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基于竞争力、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定义,依据前人对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理解,对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定义进行了研究。在其定义基础上,对其动力层竞争力、支撑层竞争力和环境层竞争力的组成部分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对中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所表现出来的多元延展性、价值超越性、效应持久性、路径依赖性、无可替代性、动力性、集合性、动态调整性等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发展竞技速度滑冰是中国体育强国战略之需,也是北京冬奥实力展现之愿。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项目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对象,在分析国内外速滑竞争力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设计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认证。结果显示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模型包含三个表现要素和十二个形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识别体系和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的诊断体系组成;现阶段我国速滑竞争力已在逐步优化,但尚未形成与他国抗衡的稳定力量,科技攻关、体制建设及后备人才储备方面建设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对第24~27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变化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近几届奥运会男、女田径各项竞技水平发展变化的总态势,对其发展和衰退和程度进行了排序,旨在为我国田径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奥运会田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短道速滑项目技战术训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柴萍  刘珊  宋来 《冰雪运动》2010,32(3):15-17,63
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进展与项目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依存度,研究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科研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水平对项目成绩的提高、巩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短道速滑项目技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技术训练,以及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上;战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术类型划分、认识和训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研究存在描述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缺乏理论导向和系统性主要问题。提出拓宽研究领域,将技战术训练体系的形成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创新技战术训练方法,强对比赛战术实战模拟的研究;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建立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模式等促进短道速滑项目科研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文献分析研究,发现有关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研究多集中于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竞技年龄和身体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尽管以往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竞技年龄、运动寿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资料,但多数研究是分散的、零碎的,只是从一个项目进行研究一个或几个竞技特征,或者研究几个项目的一个竞技特征,而对一个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的一些竞技成长与状态规律的研究就很少,没有总结为一个项群的内在竞技特征规律。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出世界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性训练竞技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4.
雅典奥运会各国田径整体竞技实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媒体评价法和积分评价法,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田径项目的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对各国的田径整体竞技实力给予了客观评价,旨在为训练管理和决策部门制定我国田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操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证明难度与美感的矛盾统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竞技体操的难度发展入手,以美的本质为标准对体操界存在的动作难度与美感之间关系的疑惑进行探视,以期引导竞技体操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竞技体育发展的隐性指标为视角,探析体育强国建设路径,指出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应充分利用建立邦交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推广我国的成功经验,宣传"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以点带面、层层渗透,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竞技体育项目的拓展上,可将奥运弱势项目分散到各省市,利用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优势,打造和形成具有各省市地方特色的优势竞技体育项目,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79-1999年间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发展态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中国田径运动男、女总体以及各单项竞技水平发展变化的态势 ,笔者采用了文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 1979~ 1999年 2 0年间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成绩的演变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对中国田径整体、局部的发展程度进行了高低排序。研究表明 ,中国田径在过去 2 0年里经过了发展、提高和滑坡的过程 ,成绩运行轨迹为锯齿状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全运会为周期跳动式前进特点 ,而且各项目发展两极分化严重 ,男女存在不平衡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文对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中属于优势竞技项目的短道速滑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第16-21届冬奥会上奖牌分布情况和国内短道速滑联赛各项目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体上我国短道速滑女子项目优于男子项目,短距离项目优于中长距离项目,但与世界短道速滑优势国家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正确认识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实力,对我国运动员历届冬奥会上竞技实力表现、国内联赛竞赛成绩和后备人才结构状况进行分析,进而透析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竞技实力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