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诗品平议》是陈衍专论钟嵘《诗品》的作。陈衍对于《诗品》以批驳为主,眼光挑剔。究其原因,陈衍是在以“学人之诗”思想衡评“诗人之诗”之论。《诗品平议》是陈衍“学人之诗”诗学思想的一次评论实践,浸染了清末学术风气,也体现了陈衍自己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收录元明清时期越南使者汉文著作.其中咏贾谊诗五十八首,多赞扬贾谊才华,叹息其不幸遭际。从异国眼光看贾谊,是贾谊研究资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上博简《孔子诗论》简一所载“《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的文字对孔子《诗)教具有重要意义,“乐”应为“《诗》乐”,“文”指“《诗)的文采”。“《诗》志”、“《诗》情”和“《诗)言”构成孔子《诗)教的三大核心内容。孔子籍《诗》培养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情理涵养和辞令谈吐,由“志”——“情”——“言”的过程是君子以《诗》入学由浅至深、由内修至发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吴闿生《诗义会通》完成于1927年。他肯定《诗序》中所谓的“古序”,而批判“续序”,以此反驳其时学界“废序”的呼声。吴氏以文义裁《诗》,针对顾颉刚等人重情理而反微言的言论,努力抉发其中的“微文”,尤推崇言外之意。他将桐城派文法运用于《诗》的分析中,并对能形成阳刚阴柔融合的文法颇为用心。在《诗经》的“经”字招牌被打破的年代,吴氏从文学层面研究《诗》,极为关注《诗》在古文史、赋史上的地位,赋予《诗》以新的价值。《诗义会通》是一部学术观点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谪居长沙三年。历代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到了长沙,都会想起贾谊。西汉初年的司马迁,便在《史记》中谈到他“适长沙”时,曾以“爽然自失”的心情诵读过贾谊的辞赋。唐代的杜甫,在《发潭州》诗中,也曾讴歌过“贾傅才未有”。清代杜诗注释者还说:“公(杜甫)至湖南,每怀贾谊。”①唐代的柳宗元在湖南时也以贾谊自比,他在写给刘禹锡的诗歌中说:“更似谪长沙”。宋明两代,人们干脆用长沙这个地名来代指贾谊,如明末张溥编的贾谊集就名  相似文献   

6.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7.
王倩 《教育学报》2007,3(1):89-93
朱熹的“《诗》教”思想,经历了从广泛学习前人成说,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断加以琢磨、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博采众说、删繁从简、以诗说《诗》、不断深化这样四个阶段,从而从一个学者、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的角度,来把握朱熹“《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过去,谈论先秦儒家诗学比较注重其伦理性内容,其实从孔子到孟子以致汉代的董仲舒,他们对《诗》的读解有比较浓厚的解释学思想。而这一思想是建立在春秋说《诗》“断章取义”的社会风气上的,当时赋诗者借《诗》言志,听诵者借诗以“观”志,这里的“志”是赋诗者所言之“志”,而非作诗者之“志”。赋诗行为的听者与诵者双方,所凭借的是“以类取,以类予”的思维方式,“类”即是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引譬连类与感发志意)。在战国时期赋诗的语境不再存在,孟子针对“断章取义”之不足提出“以意逆志”的说《诗》方式,但“断章取义”在说《诗》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故有论者提出“诗无达诂”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选》研究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难”本独立为类,“临终”本“诗”之子类;《古今诗苑英华》的“犹有遗恨”,指其未能达到“集其清英”的目的与体例上不像后来的《选》那样兼收其它体;《选》不再收何逊诗乃因其分量比《古今诗苑英华》少了三分之二的缘故,这与刘孝绰的“忌避”和《选》的体例如何无关;以《头陀寺碑》之得人《选》为刘孝绰“有意图的徇私情”一说,是断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汉代“齐诗”学派的解《诗》逻辑是以“阴阳五行”为形式,以“微言大义”为手段,以“通经致用”为目的.虽然“齐诗”与先秦《诗》学的联系因史料的缺乏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但就解《诗》方式而言,孔子、孟子的观念对其有巨大影响,特别是孟子及“始于孟子的齐学系统”对“齐诗”解经方式形成应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的诗篇 ,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 ,事件和作者。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 ,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 ,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 ,而后来居上的古文(小篆 )毛诗又何以言外呢 !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 ,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 ,既要珍惜传统 ,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彼其"是个双音词结构,"其"是"衬字",语助词。但"彼"不应该理解为常见的代词(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使用,在《诗经》中"彼"应是通假字,通"被"(攀糜切),有"翩翩貌"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文源五经"是《文心雕龙》文体论最重要的论点,具体到《诗》,刘勰讲"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在"论文叙笔"部分,《文心雕龙》实际考究的与《诗》有关联的远远超出上述四体。《文心雕龙》对《诗》的文体特点的总结和论述,鲜明地体现了刘勰的宗经思想,也恰当地见出了《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16世纪开始,作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诗经》向西传播.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海外《诗经》研究由综合性文化研究阶段渐渐进入了文学性研究阶段.这一时期,法、英、德3国在《诗经》研究方面取得了全新的发展并体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认为《诗经.大雅.生民》中"履帝武敏歆"隐指与人野合,但是未能指出"武敏"的含义,本文借助民俗学材料认为"武敏"代表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诗篇涉及到水。在《诗经》的歌唱中,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周人重要的生活资料,而且包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水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本文从地理因子的角度,考察水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客观物质因素;从风俗因子的角度,分析水文化依托的主观因素,以此为《诗经》水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无射”一词习见于《诗经》,前人释解多歧。考诸前人注疏,证之以出献文献,该词应释为“无穷”“永远”等义。  相似文献   

19.
《诗经》305篇长于家居生活的描写及日常情感的反映,而其中纯粹的战争诗,虽然篇幅极少,但作为我国战争文学的源头,战争诗艺术地展现了周人军事生活的历史画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它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独放异彩,摇曳多姿,令后人惊叹不已,成为中国战争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歌,表达的是男子对女子追求的决心和对女子的眷恋之情。本文试通过研究《诗经》中《关雎》和《蒹葭》之间的互文性,希望能更加了解这两首诗的主题、表现手法及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