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药不成饵     
吴芜 《垂钓》2005,5(11):16-18
在20年前的第一届全国钓鱼比赛中,淡水钓鱼项目不分鱼种,只比谁钓得多、钓得大。这个传统足足延续了六届:由于倾向自然、钓法淳朴,所以对钓场、钓具和钓饵的限制比较少,钓手之间强调的是技术而不是钓饵。1991年出现“台钓法”后,跟着就出台了统一钓具、规范鱼饵、设定有效鱼种的比赛规定。如果把“台钓”出现以前的比赛称为“初级阶段”,那么自1995年开始的以鲫鱼为对象鱼、按尾数计成绩的“钓王杯”比赛就上升为拼钓饵了。  相似文献   

2.
钓饵秘奥技     
汤昕东 《垂钓》2008,8(2):13-14
钓鱼人常说:一分运气、两分钓技、七分钓饵。由此可见,钓饵在垂钓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竞技比赛中。当彼此钓位、钓技不分伯仲时,钓饵往往是一决胜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米之差     
徐廷国 《垂钓》2002,2(6):60-60
2001年5月的一天,我去一水库钓鱼。此库野生鲤鱼较多,我是专为钓鲤而去的。我的钓具是:两支海竿挂“炸弹”钓远,一支带轮的手竿钓近。诱饵、钓饵均用煮熟的红薯,只是钓饵比诱饵的成色好些,形状有别。  相似文献   

4.
孤礁鲷民 《垂钓》2012,(5):44-45
说起矶钓钓饵,很多刚刚接触矶钓的钓友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好探讨的?无非就是挂在钩子上钓鱼,这种不行就换另一种呗,有什么可讨论的!其实,浮游矾钓讲究的是“诱钓同步”,还有人主张“诱钓同类”,也就是钓饵要和诱饵用同样的东西一一如此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里,我只想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矶钓在使用钓饵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于银富  王焕顺 《垂钓》2001,(1):47-47
在传统钓法中,钓者往往都是先打窝再垂钓,有的钓者还使用粘蘸饵,形成了立体鱼窝。鱼情好的话,整个鱼窝的中下层水域都有鱼在游动索饵。如果我们仍按“沉丝待鱼”的千年陈规老技,钓获量定然不丰。轻提、巧拖则是“主动出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的钓鱼法,这种钓法使钓饵在提拖的过程中,死饵变“活饵”,活饵更活。即利用晃动、  相似文献   

6.
陆鼎 《钓鱼》2011,(2):52-52
如果我必须对自己进行一个界定,我应该说本人是一个“阳光”的钓鱼人我钓到了小鱼会自觉地救生;严格控制钓获的数量,不会因为兴趣大而“滥钓“:在鱼类的产卵期谨慎小心……但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阴暗”秘密——我是反对挖取钓饵的钓鱼人!别太快下结论,我并非不喜欢像其他人那样挖取作饵用的虫饵,但我对用”另类”钓饵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7.
管察 《钓鱼》2006,(11):21-22
听在蠡湖钓鱼的人说,有一个小伙子专钓鲤鱼,数十人吃蛋或只钓几条猫鱼的时候他连中鲤鱼,他的钓饵是自制的,可以示人,但配方保密。有人钓不到鱼,他说“你到我的窝里试试”,用他的钓饵下去,竟然立竿见影钓上了鲤鱼。如果他提早走了,别人向用他索要剩下的钓饵,钓不到鱼的人也都中了鲤鱼。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 钓灵的得与失 有些初学“台钓”的钓友,总以为浮漂调得越灵越好,钓的也是越灵越好,不晓得钓钝通常也是多获鱼的诀窍。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漂调钓得过于灵敏,特别是双饵离底时,鱼群游近钓饵后,鱼的腹鳍、尾鳍的扇动、刮碰。会使钓饵晃动不止;鱼鳍的扇动还会使钓饵附近的水出现上升涡流和下旋涡流.使浮漂一会儿上送一会儿下顿,而且送顿得特别标准,真像鱼吃饵似的。若不明就里,长此以往,真的会令人心灰意懒,停竿不钓了。 也有不少钓友,从“传统钓”改学“台钓”,最后又回到了“传统钓”。多数原因,是对“台钓…  相似文献   

9.
亲近黑鲷     
李克 《垂钓》2010,(2):51-52
先说一个概念:亲近。 在施钓过程中,目标鱼与钓饵发生互动关系的过程可用触、嗅、衔、吞、搏五个字概括。不论最终你能否将鱼收入鱼护,总之你是“亲近”目标鱼了。明了这种现象或状态,对施钓者正确判断已采取的施钓策略是否符合即时环境十分重要!“亲近”目标鱼是“钓获”目标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1.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2.
史为林 《钓鱼》2010,(3):46-47
垂钓前辈谭佛航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有过这样一段话,印象很深:“红虫是冬钓和春钓的最佳钓饵。在初冬结冰之前的水面垂钓和结冰后的冰钓,以及开春冰化后的水面钓,都可用红虫当钓饵。”  相似文献   

13.
河南钓友刘贵来信称:他买的“万能”袋装钓饵,号称万能,就是不上鱼,并生气地说自己上当受骗了。 劝刘君莫生气,我且问你,世上真有“万能”的事吗?我的看法是没有的。要真有一种万能钓饵,恐怕给钓友也带不来多少欢乐,钓手们不必去钻研钓什么鱼用什么饵,只要带上这“万能”就可以了。使钓手研究钓  相似文献   

14.
赵巍 《中国钓鱼》2003,(3):20-21
“三钓”就是钓组、钓饵、钓位。注重了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三钓”细节,就抓住了垂钓活动中的关键,垂钓就可能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杨天举  昕东 《垂钓》2008,8(3):57-57
钓鱼人常说:三分钓技,七分钓饵。但要选择好钓饵,掌握鱼类的生活习性和摄食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5,(11):33-33
北京钓友刘先生在电话中说:他每年出钓的次数虽不多,但从钓的时间较长,钓龄超过20年。近年有个问题越来越疑惑:以前垂钓,钓饵就是窝头,如果说要加什么香料的话,至多也就是滴几滴曲酒,这在当时就算是最讲究,也是最出效果的钓饵。可如今用窝头的人少了,鱼的嘴也刁了,不吃粗粮吃细粮。要是走进渔具店,香气扑鼻,无饵不香。刘先生说难道窝头真的就钓不上鱼,要从鱼的食谱中消失?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5,(14):30-30
利用钓饵雾化,把鱼往上引,鱼上来后就拉,就钓一标深。可是如此简单,明白得就像大宇幼儿园读本一样的操作过程却蕴含着无尽智慧。比如同是一标深,有的人一场钓几十尾,空竿率80%:有的人钓200多尾还觉得遗憾。成绩悬殊,是技术,是钓饵,是线组,抑或是几种原因搅在一起?且听吉彦军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本刊收到一些钓友来稿,报告他们钓获大鱼的好消息。其中有的成绩在今年“十大钓手”通讯赛中暂列前茅,有的成绩甚至打破了本刊“纪录台”刊登的最高纪录。但是,这些成绩怎样才能被确认,有的钓友却忽略了。如不能被确认,实在是一件憾事。按照此项比赛的规程,钓友钓获大鱼后,在寄稿之前,不要忘记办好以下事项:一、及时拍摄钓者与鱼的照片,有条件的最好制作鱼拓;二、请当地钓鱼协会或所在单位工会开具加盖公章的证明;三、请见证人写出证明材料;四、文稿中要详尽介绍钓获的时间、地点、气候、所用钓具钓饵,以及钓获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6,(21):45-45
<全游动钓组>(1)全游动钓组的装置到上次为止,我们讲解了固定、移动、游动这“三大基本钓组”。从这次开始.我们将向大家讲解最新、最尖端的“全游动钓法”。所谓全游动钓法,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完全不使用固定浮标的棉线结,挡珠等.让钓饵自然而然的沉落下去的钓法。从浅层到深层无处不能探寻,钓饵送到鱼的口边,鱼食饵的时候阻力也很小。实在是可以说成如同梦中的钓法。  相似文献   

20.
如果钓饵的比重改变,前面提到的原则就要跟着改变。很多人不知其中奥秘,天天在那里改钓饵配方,可是多加赤尾青粉、肝粉会使钓饵比重增加,把钓饵调稀一点比重又会减轻,原本两饵压沉标示杆十目,因为钓饵调稀、调软而使其比重减轻,就有可能变成只能压沉九目。在书斋里谈论“悬坠钓”,或靠个人悟性寻求“悬坠钓”理论发展的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钓饵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原汁原味的“悬坠钓理论”把钓饵的软和稀都计入重量关系。从压沉10目到只能压下9目,在水库、湖泊等野钓环境中或许并不重要,不明就理的说法是“水底不平造成了同一钓点的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