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乏味的语言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当然也说得通,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不让人喜欢的。可是,你是否留意过,一些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写过一些让人感觉乏味的文字,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有  相似文献   

2.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07,(12):33-34
李海源是初二男生,一直以来他都有块心病——当他特别担心一件事时,就特害怕它发生。可越是害怕它发生,他就越是要想,那种想的感觉就像它真的已经发生了。一想到自己的心病,李海源就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读〈伊索寓言〉》一文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理解难句含义。其作者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其思想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般人所难企及的。这种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反映到他的文章中又总是用最简约的形式去表述,是真正的“言简意赅”,这样钱钟书先生文章的语言就具有了立体化特征。因此,对其语言的解读也必须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下面就《读〈伊索寓言〉》的几句话,试作这方面的解析。1.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解读一:这句话写尽了大作家的悲哀。死后可以养活一大批人的大作家,生前却常常连自己也养活不…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一个蕴涵情、事、理的有生命的浑然整体,不能拆开来讲解。所谓的"写作技巧"只是文章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只是文章大河里的一滴水,那种脱离文本讲述写作技巧的做法得到的永远是枯萎的树叶和马上干涸的河水。鲁迅说:"凡是已有定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都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相似文献   

5.
[话题由来] 写事,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写事的作文,一定要把事情写完整,而要把事情写完整,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对事件进行叙述。有的同学在写事时,只凭着自己的感觉,写到哪里算哪里,结果不但造成了文章的条理不清,还无法把意思表达明白,让读者看了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6.
《今日中学生》2007,(10):47-47
我是一个初二的学生,想不到第一次投稿,就被你们选中,在“少年作家”里面发表了。我高兴又惊讶,想都不敢想自己的作品会登上《今日中学生》!看见自己醒目的名字,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大作家一样,感觉实在美好极了。谢谢你们给我这样的肯定,也谢谢你们一直这么鼓励、扶持和培养乡村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的个性     
我很爱笑,虽然没有淑女的小酒窝,可一有高兴事,我便会手舞足蹈地"狂笑",一点不夸张.听人说:"疯子笑时就是手舞足蹈."可我从不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非常调皮,可以说是活泼吧.自己也感觉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个性,从懂事开始就这样了.  相似文献   

8.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07,(35):33-34
李海源是初二男生,一直以来他都有块心病——当他特别担心一件事时,就特害怕它发生。可越是害怕它发生,他就越是要想,那种想的感觉就像它真的已经发生了。一想到自己的心病,李海源就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大家可能会奇怪,一个初二男生能有什么难处,让自己生出这样的心病呢?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8,(3):37-37
广西南宁一家长来信说:我孩子11岁了,家庭作业要催促,自己房间不知道整理,连书包也乱糟糟的……我也常提醒他学习要自觉。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好,要学会承担责任。可他依然老方一贴,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知心红茶坊     
Q:临近高考,我觉得自己的脾气变得很差,非常敏感。遇到一点小事,就对周围的人乱发脾气,我觉得这样很不好,可是又觉得很难控制自己,请帮帮我吧! A:坏脾气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变成恣肆的野草.逐渐湮没你的心田。不要有压迫自己的感觉.试着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来感觉舒服的事,在迷茫的时候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辨明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伟媛 《学周刊C版》2011,(7):140-140
在写作时,学生常常重视段落和层次而忽略过渡和照应,导致文章结构松散,文气不够贯通。“过渡”与“照应”都是作文中常见的技巧方法。一篇文章在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跳跃性很大,用一两句话过渡,文章的思路就会很顺畅,没有不衔接的缺陷。如果文章缺少照应,就会给人一种不完整或是偏离题意的感觉。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过渡与照应,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愿意做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不做不该做的,做错了敢于承认并愿意承担后果,这就是责任感。而现代学生绝大多数缺乏责任意识、责任感和责任心,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剖析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3.
爱人     
安妮宝贝 《音乐世界》2010,(10):159-159
爱一个人,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好像用杯子装满一杯水,清清凉凉地喝下去,你的身体需要它,感觉自己健康和愉悦,从此认定它是一个好习惯,所以愿意日日夜夜重复。  相似文献   

14.
黄岳辉 《高中生》2008,(11):62-63
中学生作文,在论述上往往存在论述不深、参悟不透的毛病,常常一事论述完了,文章也就戛然而止。如此就事论事、不见引申、没上升到理性高度的文章,总让人感觉有些泛泛而谈。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就拿自己的文章来说吧,当自己看到自己前一段时间写的文章,总会觉得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改一改。许多大作家,他们的文章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我们耳边经常闪现关于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关于杜甫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现代的叶圣陶在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改文章时,都那么的仔细。这些都不言而喻:修改在好的文章的形成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许春华 《甘肃教育》2008,(11):64-64
王蒙先生“自恃”是著作等身的大作家,在孙子面前往往“好为人师”。孙子有时候语文不及格.他就十分奇怪:“语文怎么会不及格呢?”想不到孙子根本“看不起”赫赫有名的老爷子:语文“你讲不了.你根本就不懂”。这自然大伤大作家的“自尊心”。于是,他要孙子拿几道师目出来。结果是,大作家终于“败下阵来”。“败下阵来”的,相信决不会是王蒙先生一人。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我收到班上优秀学生小C一封名为《痛》的电子邮件,内容如下: 人不理解某些事,或感觉自己被背叛了的时候,就会感到很伤心。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感觉。——题记  相似文献   

18.
“一事一议”是中学生学写议论文的一项人门训练,写好“一事一议”类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所谓“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一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事论理,理从事来。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这类文章的写作模式可作如下构想: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于小说创作,从来就主张“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①.他认为,小说创作的方法是靠每个作者自己读和写的实践体会出来的.“读“,一方面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话书“,另一方面是多看一些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②.因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但这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就要看作者的未定稿本.   ……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感觉难度最大的还是“习作”的教学。虽然不可能让每个孩子成为大作家,但还是要学会“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