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党的十六大一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向全国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出版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大力倡导“三贴近”,积极鼓励“三贴近”,努力实践“三贴近”,这样出版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深化出版改革,多出精品图书,用优秀作品引导人的庄严使命。坚持“三贴近”是出版战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重大课题,是出版宣传创新的根本途径。所以,出版社要多出好书、多出精品图书,首先要围绕“三贴近”,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从把选题策划实际中、生活中、群众中,以新视觉捕捉内容新、题材新、形式新以及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其他受广大群众喜欢的高质量的图书选题,以此为契机,实现“三贴近”。一图书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策划好图书选题是出版社的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或叫“基础工程”。不论出版社规模大小,员工多少,年出书品种多寡,都必须脚踏实地地按“三贴近”的原则把选题策划认真抓好。而要真正把选题工作抓好,就要求各出版社从社领导到编辑都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出版工作之中,要在出书策划和出版结...  相似文献   

2.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营”的第一个解释是谋求,第二个解释是经营。这两个解释应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按照笔者的理解,它应该包含三层涵义,即:谋划、宣传和竞争。所谓谋划,是指对推出的图书的内容、作者、读者和市场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进而对其销售的手段、方法、途径做出全面的规划,并逐一贯彻实施。在这一阶段,必须彻底摈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发行”观念,改变因执行指令性计划而形成的只管上端不管下端、只顾执行指令不顾效果的弊端,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从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这里…  相似文献   

3.
所谓图书品位,是指一部图书从选题命名、内容质量、文章格调、编排形式直至印装水平等方面的质量在读者心中的总体价值。当前,科技出版社如何生产出符合社会需求,又使读者满意的高品位的图书呢?应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选题——独辟蹊径创特色选题决定内容,内容反映选题。一部好书,源于一个好选题,选题是提高图书内容品位的保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求科技图书的选题必须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光要及时介绍新领域、新学科,也要介绍老领域、老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要不断推出社会和读者迫切需求的、内容新颖的图书,…  相似文献   

4.
“工夫”和“功夫”这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它的意义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 大体说来,凡是和时间有关的,都用“工夫”,可以指占用或花费时间,如:王技术员只用了半天工夫就解决了一难题。也可指空闲时间,如:以后有工夫,我还会再来的。有时在方言中,“工夫”相当于“时候”,如:王教授深情地说,在延安那工夫,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大家的革命热情很高。 “功夫”则指本领、本事或操作、表演、学术、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如说某某杂技演员、武林高手有真功夫,某某人作诗、作画、  相似文献   

5.
出版社要出好书、出精品书,首先要有好的选题。而好的选题绝对不会凭空而来,必须实实在在地到群众中、到市场上去捕捉。为此,策划选题也就成了出版社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实践证明,按照“三贴近”原则去论证确定选题,对于选题的成功策划是很有帮助的。所谓“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般来讲,图书选题的实际策划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一、创意。质疑,往往会导致创新。因此策划图书选题,编辑需要强烈的超越现状的渴望,需要有深厚的创意思想基础。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神贯注地投入出版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6.
“下榻”与新闻很有缘分,在报端常见:某某贵宾下榻某某宾馆。其意表达的庄重而文雅,大概非“下榻”无以替代。实在应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语言文字财富。“下榻”二字,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已很少使用。是典型的书面语,古人很早就为我们创造出来了。如果追根朔源,得先说“榻”字。汉代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因为还没出现专门的坐具,不论什么贵宾,主人皆与之席地相向而坐。大约在汉代出现了“榻”这种家具。《释名卷六》上说:“长狭而卑曰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今天从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墓葬壁画上,都可见到“榻”;晋代名画…  相似文献   

7.
一个偶然的机会,古人集《列子》中提出的“通感”话题,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书中曰:“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这里的“同”,相当于现在的“通”,它是说人的感觉,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彼此可以打通。人们从听觉可以得到视觉感受,而从视觉可以得到嗅觉的感受。我们平时说,这个人嗓子很“亮”那个人说话很“甜”;这幅画“有声有色”,那篇文章“淡而无味”等,这些其实都是通感的作用。假如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规律,把广播稿写得具体形象,写得既有声,又有色彩、场景和画面,让  相似文献   

8.
人民音乐出版社通过深入研究音乐图书市场的规律、趋势与特点,在实施精品战略上不断创新,以抓“两头”带“中间”为宗旨。 据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祖振声介绍说,所谓抓“两头”带“中间”,即“两头”指音乐学术著作和普及性音乐图书“中间”指的是面向音乐院校、艺术院校  相似文献   

9.
“含金量”这个词,近年来在新闻界使用频率比较高。认为某一件新闻作品很好或者能够创优获奖时.就常常说“含金量”比较高。那么,“含金量”到底是指什么?都“含”哪些“量”?笔者试从消息这个新闻的主体切入,作些探讨。所谓消息的“含金量”,是指这条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或高低。这是从内涵上来讲的。一般来说,具有“新闻”和“宣传”双重价值的消息,其“含金量”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而从外延上来讲,消息的“含金量”,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合且”(这里的“新闻”特指新的信息)。一条消…  相似文献   

10.
小平同志南退谈话和十四大召开以来,图书出版空前繁荣。在这个很好的形势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某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有些出版社卖书号,或以“协作出版”为名卖书号,以此牟利,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可以说,它纯粹是出版主体的内伤,是长在健康肌体上的一个瘤。目前,尚不能说它就是恶性的,但如不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除,转化为恶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书号,是国家赋予出版社的一种权利。对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试论提高科技图书的品位俞鼎芬,蔡作锦所谓品位,原来是一个化学名词,指的是矿石所含有用成分的百分率,是矿石价值的标志。把这个概念引申到对图书的评价上,则是指一部图书从选题命名、内容质量、文章格调、编排形式直至印装水平等等方面的质量在读者心中的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中的“特定环境”是相对于文艺创作中的“典型环境”而言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仅要求事实上的准确,而且要求本质上的真实;后者则只要求艺术上的真实。所谓写人物通讯要真实地再现先进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无非是指要把主人公生存、活动的历史背景以及他同周围的具体人物关系显示出来,从而真正立起一个高大丰满、光采照人的英雄形象。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这一至理名言,原则上无疑包适用于人物通讯的写作。  相似文献   

13.
心理类图书市场需求旺盛,属于长销书,必须做出自身的特色,才能形成品牌效应.细分心理类图书的行业市场,才能找到一条属于心理类图书的特色出版之路.“万千心理图书”注重特色心理图书的出版,把图书的读者定位、选题设计等内功作为核心工作,其强大的作者背景更是它们从激烈竞争中胜出的一大优势,而作为一种“立体”读物,其“外观”设计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的体会是,要写好通讯。需在“特、巧、情、理”上下功夫。 经营“土特产”,巧开“百宝箱” 先说“特”。所谓“特”,就是“奇特”、“独特”。首先是选题要“特”。对于驻地记者来说,选题要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精品、夺大奖、争市场已成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要求是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出版需要的出版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孵化器”,出什么样的书直接掌握在编辑的手中。图书选题的确定、编辑加工的完成、装帧形式、宣传发行策略,甚至图书的作者选择、内容构成和特色、读者层次的定位,都要由该书的责任编辑确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的价值是责任编辑创意、学识、投入的综合反映。要想培育出精品图书,首先要有具有“精品”素质的编辑的“精心”投…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典型报道主要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典型人物或群体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指导方针。在先进典型的采访中要不要采访报道对象的“对立面”,听取反面意见呢?笔者认为不仅要,而且很有必要。何为“对立面”?这里说的“对立面”主要是指如下两类人:一是与报道对象有意见或矛盾的人,二是在某些问题上与被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17.
“新”就是创新,“特”就是特色。创新和特色在图书出版产业化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图书出版的生命。美术图书出版也同样需要创新和特色,去赢得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传统的美术图书出版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选题质量不高、选题重复、书稿质量低下、拼凑品种等等。这种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出版码洋规模和编辑任务的完成,中国加入WTO后,新的机遇和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对策,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发展之路。美术图书出版如何创新?如何编辑和出版有特色的美术图书去占领图书市场?这是需要我们每个美术…  相似文献   

18.
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中拥有读者,长盛不衰,就必须在选题上追求独特,使之有新颖的创意,在战略战术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不断地寻找开发“双效”图书的生长点。1抓住需求热点,适应市场抓需求热点并非人云亦云,应据自家实情,利用自家优势,以独特性的创新思路,创造有特色的图书产品,去适应市场中某一领域。中国大学的考试制度使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用书备受青睐。作为出版策划人,必须在已形成的大学英语类图书的基础上,在全国的热卖中,深入研究读者需求的热点,在热潮中,寻找自己最具魅力的选题去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19.
期刊创特色应做到“五求”●陈爱武特色是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的首要条件,特色是期刊的永恒主题。然而怎样才能办得有特色、有个性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五求”。一、选题求新有人认为,选题是图书出版社的事,编期刊不需要选题计划,作者寄来什么稿件,选择好的认真加工后...  相似文献   

20.
拿出选题,容易;拿出好选题,不容易!这里边凝聚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也是一个创作者。一本成品图书,它的出版就像母亲“十月怀怡”终于分娩一样,那种喜悦自不必说。因此由编辑去宣传自己策划的书,就像介绍自己“孩子”的孕育、成长过程一样,充满激情,也最具有说服力。图书出版后,编辑是最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的了,他(她)一般能相对客观公正地看待作品,在这里,编辑担当的角色是评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