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晚唐五代花间词以及北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欧阳修词内容为直接描写女性的妩媚,甚至写男女私情,体现艳情娱乐的审美特征;其次,欧阳修词描绘自然风关,抒发文人的闲情雅志;欧阳修部分词专意于内心深处隐秘的细微感受描写,透露出士大夫的感伤情怀。欧阳修词呈现多元化的审美特征,成为唐宋词史中把词的娱乐性功能推向抒情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雅词中描写了一些贵族女性形象,她们端庄凝重、不怒不怨,和其它词中的女性形象有着迥然的区别。欧阳修描绘此类女性如此成功的原因与欧阳修高雅的审美追求、名家影响、中国文人传统"男子作闺音"的心态以及词的诗化、雅化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4.
晏殊、欧阳修词,其内容大都是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趣,词风深美婉约,风格雅洁隽秀。晏殊的祝寿词,在词史上或有一定的影响;欧阳修写人物形象的词,值得肯定。而其豪放词,对苏、辛豪放派的形成,则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清评论家批评杨慎词作"以曲入词",词曲之别,不仅仅是体式即格律声韵之别,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意态之分.考察杨慎词作和词论,当辩证地分析其"以曲入词"之表现: 杨慎词或"字面往往混入曲子",语俗意浅,但是 "破体出位",以曲之清新笔法描绘闲适生活,亦不乏情趣;杨慎词或"杂于俚俗",词风香艳无骨,但是"以诗入词",部分表达传统闺怨相思闲愁之作,亦带有传统文人词之意蕴;杨慎词或"炜煜而谲诳",以富瞻的辞采表达出一种耿耿不平之气,彰显其文人的"疏狂"本性,表现出健壮之气.因此,杨慎的词作和词学主张,都表现出对词风多样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秦少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大家,他的词情真意切,柔婉精微,含蓄蕴藉,韵律优美.他汲取了前辈词人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俗"则"终有品格",雅则"当行本色",后代词评家对他好评如潮.他的词对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派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日语教科书或日汉词典上,对"あなた"一词的解释,就是"你"或"您",所以,许多学习日语的人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常常不分场合不分对象毫无顾忌地使用"あなた"一词.但是,日本人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是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亲疏关系、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态以及不同的场合,来区别使用不同的对称词(第二人称代词、亲属名称、地位、职业名称等).在这些对称词中,学习者最容易误用的就是"あなた",本文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探讨一下现代日语中"あなた"一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刘敞出守扬州,欧阳修作《朝中措》饯之。词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系欧公述刘,而非述己;如果述己,则通篇表白自己和自己的感慨,不写所送之人刘敞,与题不符。这首词的主题就是赞扬和劝慰即将上任的扬州知州刘敞,而不是欧阳修的"自述""自谓""自负""自叙""自画像""自我形象"或"自己逞才使气之举"。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早已将自己的酒量定格为饮少辄醉,而非"一饮千钟"。把"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尤其是"一饮千钟",误解为欧阳修自述,实际上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县知县,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张先与北宋前期的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齐名,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词以清新秀丽著称,"三影"词便很好的体现了这种词风."三影"词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不仅张先本人以此而自鸣得意,世人也多称道之,张先还因此被称为"张三影".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词中传达出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惆怅和对时光意象的敏感,并以宴饮对这种无奈加以消解。欧阳修词呈现生命意识的方式有三,即比兴、用典和议论。欧阳修经历了生老病死、宦海沉浮,在其敏锐的感物之心的驱使下,其词中不乏生命意识的流露。以生命意识反观欧阳修词中的代言之作,除去过于露骨的描写,其传达闺中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与对爱情向往的作品不应以俗艳评之。生命意识的渗透使欧阳修部分传达闺中女子情怀的词作显示出人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在《艺概》四卷中提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本文试图通过对"俊"、"深"别解,对冯延巳、晏殊、欧阳修词风、生平、人生态度进行比较,以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对欧阳修词中“柳”的意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欧阳修不仅在学习前人传统题材和手法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敢于突破传统,在词中抒怀言志,开创豪放词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晏殊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剐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晏殊词比欧阳修词更多文士气质;再次,晏殊词偏于老年感慨,欧阳修词更具少年心态.  相似文献   

15.
晚唐五代是浙江词的成长期.受时代政治、区域经济、地方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晚唐五代浙江词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反映到用字遣词上,便是物象描绘之词、否定怀疑之词、愁苦凄迷之词和写人言情之词的大量使用.其中, "杨柳"成为承载晚唐五代浙江词人时代心理和审美旨趣的典型意象.  相似文献   

16.
吴伟业是清初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善以诗词言史,故昔人誉之为"诗史"、"词史".近世辄好谈"诗史",而多略其"词史"之心、"词史"之作.本文结合明清之际广阔的社会背景,探讨吴伟业的核心词学意识--"词史"观之生成、发展过程,以及对词创作的影响.词心与史思的结合贯穿于吴伟业词史创作的始终,具体表现为以词纪史,情余于事;以词论史,幽微要眇;词笔与史笔浑然一体等特征.这使得其"词史"之作独具特色,既不同于"诗史"之作,也不同于史乘.  相似文献   

17.
词起源于民间,本是伶工乐伎之作,随着文人的介入,逐渐趋于雅化。欧阳修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进行词的创作。推动了词的雅化。本文从欧阳修的言情词,充满士大夫情趣的清雅闲适词,慨叹仕途风波、人生际遇的咏怀词和具有文人气息的民间词几方面来论述欧阳修词是如何体现创作主体高雅情趣的。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就词学研究领域而言,学者关于欧阳修词的思想艺术及其词史地位的评述甚多。其实,欧阳修对词体文学的贡献与其说在于题材的开拓与风格的嬗变,还不如说他更注重词的格调与审美情韵。"人生自是有情痴"的欧阳修合乐而歌的情怀和至情至性的人生,为词学注入了高雅的情韵美,而这正是欧词研究所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9.
南唐冯延巳、李Jing、李煜三人的记号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冯延巳李Jing的创作超越了“花间”词洗淡了脂香粉腻,注入了身世之感。李煜词则进一步直接抒写情怀,突现主体精神,开始具有雄奇之美和博大气象。南唐词本身可算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后来从晏殊,欧阳修到苏轼的北宋词,也经历了一场类似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变化,前者像是后者的一次初步预演,两次发展,是呈螺旋形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20.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