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讯     
《少年儿童研究》2005,(2):26-26
当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人们忽然发现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过去,孩子懂道理多在兄弟姐妹之间体验,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推动了这一天然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使许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难以和孩子沟通,相当多的父母娇庞孩子,又寄予过高期望,走进了“智智轻德”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2.
书讯     
《少年儿童研究》2005,(4):15-15
当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人们忽然发现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过去,孩子懂道理多在兄弟姐妹之间体验,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这一天然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使许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难以和孩子沟通;担当多的父母娇宠孩子,又寄予过高期望,走进了“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3.
书讯     
《少年儿童研究》2005,(3):36-36
当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人们忽然发现教育孩子成了“天下第一难”。过去,孩子懂道理多在兄弟姐妹之间体验。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这一天然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孩子的优势往往超过父母,使许多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甚至难以和孩子沟通;相当多的你母娇笼孩子,又寄予过高期望,走进了“重智轻德:”的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4.
正常的家庭中,有父亲也有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是父母共同合作。但是生活的事实经常是父亲忽略了自己在家庭中的教育者角色,放弃了做父亲的乐趣,成为一个“工作人”。本栏目旨在呼吁父亲参与家教,让父亲成为真正的父亲。主持人/刘秀英独生子女的特殊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尤其困难。孩子们面对的是占多数的成年人,而父母所有的愿望和关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于孩子在任何一方面表现出的失败他们都极其敏感。这些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他们必须成长得完美,使父母高兴。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功的过分依赖可能使孩子不容易独立于父母…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现代家长必须警惕另一种“棍棒”教育——过度关怀,并努力走出“关爱强迫症”的泥潭。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的价值。儿童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种“关爱强迫症”大多发生在独生子女的父母身上。二三十年前,父母采取棍棒教育的比较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父母教育观念有了进步,舍不得打孩子一下,但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却到了过度的程度,形成了孩子…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娇惯孩子,使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一个外国小姑娘的话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谈婚论嫁的黄金期,“80后”年轻父母也应运而生。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与终身老师,年轻的“80后”父母在实现“小皇帝”与现代父母的角色转换中会遇到怎样的困惑与难题呢?他们将以怎样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去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在“421”中国式家庭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提高“80后”年轻父母的育子素养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幼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社会的后继者。特别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遍布每一个角落,对这些掌上明珠,应该怎样教育,使他们成材,是每一位父母、也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两个误区。(一)家庭幼儿教育超前化。俗话说:“望子成龙”。谁不想自己的独苗成材?孩子是一块“宝贝”,是一轮“太阳”,是每一个家庭的小皇帝。为了使孩子能出人头地,家长们对培养天才、神童的早期教育趋之若骛,他们为了让孩子早成才、快成才,很早就为孩子制订了详细的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全社会性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本文拟就独生子女的成长与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以祈对独生子女教育有所裨益。 一、家庭教育的有利条件是独生子女成才的基础 当今社会的父母,尤其是年轻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培养独生子女成才。为此,他们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过去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条件上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情感优势。爱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儿童成长中最基本的心理需要。父母之爱会使孩子在心理上具有一种安全感,是决定孩子情绪是否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失去父母之爱,会给儿童带来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形成和智力发展。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分争,可以充分享受父母之爱。父母也往往抱有浓厚兴趣去研究孩子教育问题,关注孩子的成长,想尽办法使孩子得到爱的满足,培养孩子活泼健康,积极主动进取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10.
张利君 《教书育人》2001,(24):16-17
引言时下,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的文章有很多,其中绝大部分文章都有这样一种观点,独生子女往往会被娇坏、惯坏、宠坏。独生子女自私,独生子女难以与人相处……这些小皇帝整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为什么在中日夏令营中,日本的孩子能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动手穿衣做饭,而中国的孩子只能带一些现成的食物,为什么美国的孩能自己想办法扣上后背带扣子的衣服,而中国的孩子却要依靠父母呢?笔者认为:独生子女良好品质或不良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由于父母的教育模式所造成,因此,改变父母的教育观,通过家庭对独生子女做意志品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如今,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非常大,即便不是独生子女,在家也是多受父母的过分溺爱,特别是有些学生家处偏僻的山村,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父母深怕委屈了孩子,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给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由于长期养尊处优,使得他们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对父母的劳动不珍惜,不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吃不得苦,不知恩,不感恩,更不会报恩。面对这种种问题,经过仔细思考,笔者认为学生不是天生就有不良习惯,而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每个家庭的重心。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优越的物质条件、独享父母的关注与疼爱,这些优势反倒使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教育。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功能的日益发展,教育影响的日趋扩大,许多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仅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非常关切的问题,更是许多家长面临的困惑所在。而独生子女群的出现,更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刻刻小心,时时在意,惟恐孩子挣破父母编织的“保护网”“防空洞”,去独立学习,自由社交。衣服父母洗,生活父母理,朋友父母定,生怕孩子走错一步,造成“满盘皆输”。在父母的这种层层荫蔽下,孩子成为一个无情、无  相似文献   

14.
期末考试将近,许多父母在全力督促孩子复习功课时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动画片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电视成为孩子的好玩伴,电视里的动画片更是他们的最爱。适当让孩子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动画片,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娱乐需要,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认识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现在几乎家家的电视都可以收到几十个频道,孩子们看动画片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有些动画片充斥着暴力的内容,孩子看了当然不好。有些孩子痴迷于动画片,在考试期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些父母针对“动画迷”们的不同症状开出了处方,也许对广…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的心理偏异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相似文献   

16.
所谓“小皇帝”的问题,是指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不是处在受教育者的位置,而是成了支配者、指使者,使父母长辈都围着他(她)转来转去。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较为普遍,它不仅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而且影响着独生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实在令人担忧。“小皇帝”问题的出现,有着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从心理这个角度来分析,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强化了其  相似文献   

17.
性别因素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儿童的性别与儿童教育关注儿童的性别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意义有一定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男性偏好”,重男轻女成为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尚在母腹中的胎儿便引起了家庭对其性别无尽的思索。尤其在农村,“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问题意味着家庭对这个孩子的欢迎和期望程度,决定着孩子出生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决定着孩子将获得怎样的发展支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孩子在家庭中的惟一性大大简化了由其性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欣喜的父母仍不免依据孩子的性别去为孩子创造各种环境、设计孩…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会有意无意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一些父母“毫不留情”地当着老师或同伴的面数落孩子:“你这个人就是脑子不转弯,没有人家聪明……”还有一些父母则凭借自己的权威,强迫孩子按成人的意图行  相似文献   

19.
一、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家庭教育良莠不齐,管教方法各异,教育效果差异较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了家长最迫切的愿望。一切满足孩子的需要,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方法简单,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遇事粗暴干涉。  相似文献   

20.
惩罚与奖励     
谢军 《家庭教育》2009,(3):18-19
探索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一个永恒话题,尤其是有祖辈参与的家庭。当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出现分歧,不仅会引起家庭矛盾,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这样一个在独生子女时代极为普遍的问题,父母该如何处理呢?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做法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