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是云南丽江县的一名通讯员。我们丽江虽地处滇西高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新闻队伍却比较整齐。上有省报、省电台、省电视台和几个省级专业报刊的七个记者站,中间有丽江地区电视台,县里有《丽江报》、县广播站。这些专业新闻记者信息灵通,神通广大,装备优良,张开大网随时捕捉着各种新闻。在这样严密的“新闻之网”面前业余通讯员就无所作为,无米下锅了吗? 不! 通讯员恰恰有“鱼”可捉,大有作为。这个“鱼”就是专业记者笔下的“漏网之鱼”。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不论新闻机构怎样健全发达,记者队伍多么强大,它也不可能网住所有的“新闻之鱼”。因为,他们只注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大鱼沉底,小鱼浮面。要捉大鱼,必须进人深水。否则,只能捉小鱼、小虾。新闻记常把抓新闻比作抓鱼,常有抓住了一条“鲜鱼”、“大鱼”、“活鱼”之说。然而,真正有价值的、能被称之为“鲜鱼”、“大鱼”、“活鱼”的新闻,又何尚不是隐藏在最基层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之中?翻开新中国的新闻史,有多少优秀新闻作品不  相似文献   

3.
如今,南风北渐,粤菜风行,大小饭店一律打出一个招徕顾客的旗号:“生猛海鲜”。活蹦乱跳的活鱼鲜虾确实是能让人胃口大开的美味。可是,翻开报纸一看,现在“生猛海鲜”式的新闻太少了,版面上多是些早已失去时效性的“咸鱼”、“干鱼”,甚至是被人吃剩的“鱼骨头”。造成“新闻不新”的原因很多。大而言之,有新闻体制、新闻观念和新闻理论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也反映了新闻记者队伍在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和采访作风等方面的不足。“如今的记者变懒了。”一些从战争  相似文献   

4.
不少新闻界的行家里手在谈采访体会的时候,都强调“要到第一线去抓活鱼”。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贵在鲜活,这话当然是经验之谈了。但我最近在鱼市上转了几次,受了些启发,再来回味这话,就觉得还有些不完整,只说对了一半。西安有个炭市街,是全城有名的菜市,鱼也多,所卖之鱼,有草鱼、鲤鱼、蟮鱼、团鱼等,当然也有冻鱼、鱼干、鱼罐头之类。但最能招徕顾客的却是装在盆里、桶里、缸里欢蹦乱跳的活鱼。捞一尾上来,尾  相似文献   

5.
记者是个热门职业,社会上偶有冒牌记者出现,在新闻媒介本身,则混杂着某些冒牌新闻。如果说假记者现象给新闻工作造成了混乱,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假新闻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更直接。有人问:社会上那么多的真新闻还写不过来,为何有人还要鼓捣假新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某报曾刊登一则新闻,说是一位老人在河里钓鱼时,钓到一把夜壶,壶内有一条鲤鱼,鱼内有一枚戒指。这哪里是什么新闻,简直是讲给孩子们听的一则童话故事。此类“新闻”既非作者所见,又无事实根据,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杜撰出来供人消遣的笑料。把这些从浴室里、马路上、汽车上传出来的奇闻,刊登在新闻纸上,岂不有损于新闻的声誉!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将新鲜的事实称之为“活鱼”。整日捉“鱼”的新闻记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人杰克·海敦在为美国高等学校新闻专业撰写的新闻学基础教材《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规劝那些不适合作新闻记者的人:“如果你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动机在于谋个差事,那还是另找出路为好。”因为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就是“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只有那些亲临新闻现场的记者,才能见真正的“活鱼”,捉到“活鱼”,现场捉“鱼”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7.
徐斌 《新闻实践》2007,(6):18-19
新闻很像一条鱼。如果新闻是一条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关于鱼的浅显道理,来理解新闻的一些现象、规律、理论等等,这样也许会觉得有趣一些、轻松一些、易懂一些。一,鱼类新闻的种种形态,那就是鱼的状态和类别。刚刚发生的鲜活新闻,以及进程式的追踪报道,是“活鱼”,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采写新闻形象地比作抓“鲜鱼”,而他正是这样一位热心抓“鱼”的人。他叫李恒才,今年43岁,是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三处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一个热心新闻报道的业余通讯员。若问他抓“鱼”的决窍,他憨然一笑,说:“无非是多留心,细观察,勤深入,广交友,不停笔。”呵,一句话有横有竖,不正是他多年实践中精心结起的一张抓“鱼”的“网”嘛! 说起李恒才怎样开始爱上写新闻,话就长了。五十年代末,刚中学毕业回乡工作的李恒  相似文献   

9.
新闻需要发现,需要记者有一双慧眼对发生的新闻予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记者缺少发现的能力,就无法占有新闻资源。新闻为什么需要发现?按照现代传播学理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一种社会信息。事实上,信息有显现的也有暗含的。既然有的信息是暗含的,那么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是我们众多媒体每天所必须做到的。我们一些媒体,尤其是对于党报来说,很多新闻还是通过记者的新闻眼从众多隐藏着的信息中筛选鉴别出来的。这一类信息不是像发生了什么车祸、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五年,我共向各新闻单位投稿二百三十多篇,被市以上报刊、电台(站)刊用一百八十一篇,其中有不少是篇幅很短的“小不点”新闻。我体会到,一滴水能见太阳。短新闻也能反映大问题。真正写好短新闻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深入实际,抓住活“鱼”。短新闻的一个特点就是“快”,所以要抓新鲜的东西。去年,中央针对部分农民弃田经商的问题,号召和鼓励农民种好责任田。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便深入采访,发现我们乡采取了一些鼓励  相似文献   

11.
陈堂发 《新闻界》2004,(4):30-30,4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个浅显的教育理念。新闻教育培养目标突出的实用性,更要求大学新闻院系在理论与体系化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可以捕捉活鱼的“渔具”。这种渔具不仅是用“什么是新闻与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标准”之类的理论材料织成的,也不单是用“采访技巧、写作技巧、策划技  相似文献   

12.
在浩浩荡荡的红学研究队伍里,有一项内容可能是红学家们所忽略,却是我们新闻人所注意到的,那就是《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新闻”这个词语,几次言及新闻的相关内容,并且与现代新闻有了很多相近的特性,这对于我们考查新闻的起源和发展,探讨新闻的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见有人唠叨,“最近报纸没什么看头”,意思是没新闻或少新闻。是的,报纸应该靠新闻吃饭,我非常欣赏广东人至今还将报纸称为“新闻纸”。那么是否我们社会缺少新闻,以致报上少见新闻呢?非也!一个瞬息万变、不停变动着的社会,哪能没有新闻。新闻应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是我们的记者善不善于去抓取。去表现。这里用得上罗丹的一句名言: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大意)。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要使报纸上新闻“苟日新、日日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5.
搞了几年业余性质的新闻报道,发表了一些新闻稿件,偶尔翻看剪报本没现其中有不少新闻并不是我专J]去写来的,而是我外出游玩或购物时.“无意中”从路边“拣’倒的。一句话建住一条“鱼”1995年11月12日是星期天,我与好友上街购物,途经南京儿童影剧院I]口,见到人头攒动,上去一看,原来是某制药厂在进行产品推销。所有过往行人,只要领一张产品说明书,就可以免费获得两版16片健胃消食片、厂方人员宣传说:“大家可以免费试用,如果感觉好,可到各大药材商店购买。”类似的推销在街上随处可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于是我们领了两版…  相似文献   

16.
新闻贵在“新”字,不新就不是新闻。于是,不少通讯员的眼睛老是四处寻找所谓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对于那些旧题材则视而不见。但新题材并不是天天都有,特别是基层,范围小,新题材更难有,怎么办?笔者近几年来在实践中体会到,旧题材也可出新意,还是一大“新闻泉”。怎样使旧新闻出新呢?今年5月,市委宣传部组织我们十多位通讯员到一个乡采访,乡党委书记介绍说,他们新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希望我们能写一写。对于这一题材,有的人不愿去写,因为这已不是新题材,如果写,也只是写成一句话新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去采访,采访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新闻采访者在新闻场域内围绕新闻事实所做的一种透过信息的互动行为。我们不否认,新闻采访是以问答形式为主的技能,但是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新闻采访也包括有观察、体验、偷拍、外围包剿等工作方式和技能,它是一种综合多种技能为一体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艺术,需要多种技能共聚一时一地一事。本文中笔者将就观察对采访的重要功用及如何做好现场观察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彭真同志在与记者、通讯员谈新闻采写时说过:“你们写的新闻就象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分。一斤棉花,放在那里就是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炼,要学会写铁块式的短新闻,反对棉花式的长新闻”(《新闻研究资料》第十七期)。深刻理解彭真同志这段形象而精辟的论述,对我们写好新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题材少,写稿难,见报更难”,这是大多数通讯员尤其是初学新闻写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作为一名由基层通讯员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笔者在总结个人和众多通讯员在“浅水”中抓“鱼”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粗浅地谈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电视台的播音员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现在报告晚间新闻”。我认为这是不妥的。《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是一次新闻节目。所谓“午间”、“晚间”只不过是发布新闻的时间,并不是节目中播报的新闻发生在午间或晚间;因此,我们只能说“现在报告新闻”而不能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实际上《午间新闻》的全称应是《午间新闻节目》,为方便和精练省略了“节目”二字。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节目”显然搭配不当,因为在广播电视中只能说“播送……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