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为掌握运动员遭受挫折后到攻击行为发生之前的心理状态变化,对CUBA男子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得出:1、攻击准备状态是挫折心理到攻击行为实际发生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种思想上具有攻击性的状态。2、当CUBA男子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遭遇挫折后,一旦他们无法克服挫折情境、对挫折产生极度消极认识、产生强烈的挫折情绪反应以及挫折调节能力下降,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从挫折心理过渡到攻击准备状态。研究建议:1、对运动员进行挫折心理知识教育。2、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运动员的挫折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水平女子足球运动员攻击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我国女子足球运动中运动员攻击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成年女足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比赛中女足运动员的攻击行为一般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引起的。在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或多种变量受到刺激或加强,都有可能引起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反之,则可以控制或调整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与统计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运动员自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均可显著预测攻击行为;(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在自尊与运动员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了一般情绪攻击性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程度。  相似文献   

4.
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诱发因素及其可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诱发因素及其可控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诱发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5个维度依次为合理的赛前准备、良好的自信心与动机、及时的赛中调节、对手和同伴的发挥、适宜的比赛情境;优秀网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具有可控性;男女网球运动员对流畅心理状态的可控性认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用运动动机气氛感量表和运动行为量表,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检验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动机气氛感和攻击行为。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任务掌握动机气氛感明显高于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2)运动员的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又明显高于教练员的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3)高水平运动员比低水平运动员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攻击行为;(4)低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更易于采用敌意性攻击行为;(5)高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高水平运动员相对于低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低水平运动员表现出更高的工具性攻击行为,而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低水平运动员的两种攻击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应激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应激、应对有关理论在体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认为:专门针对运动员的应激、应对测量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完善;运动员较为突出的应激源为人际关系、运动受伤和比赛失利;情境因素对应激应对策略的影响还有待研究;积极的应对方式与运动员的焦虑呈正相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负相关,但在某些应激情境下,逃避行为对降低焦虑程度有积极的短期效用;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应激、应对测量工具的开发和认知评价的干预研究及应激应对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运动竞赛或体育比赛中,主场效应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原因之一。结合2018年平昌奥运会各比赛项目,分析出主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旅途因素、环境因素、观众因素、裁判因素以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因素;对冬奥会各比赛项目进行项群分类,并分别对项目特征及其主场效应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备战冬奥会期间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失眠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有超过一半的运动员睡眠质量较差;运动性失眠的主要症状是入睡困难,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主要时期是赛前准备期,主要心理因素是训练或比赛期间暂遇挫折情绪抑郁,主要影响是身体疲劳,仅少数人会治疗运动性失眠。结论:运动性失眠普遍存在于跆拳道运动员中,应引起重视,寻求有效的方法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依据国际雪联单板滑雪裁判手册,结合我国现阶段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发展状况,以裁判员的视角对此项目的评分规则进行理解与认识。提出:运动员对于动作难度的认定差异较大,明确分类存在较大的困难,评分工作主观性较强;动作完成的高度、难度、多样性及完成质量是评价成套动作完成情况的关键因素;基本滑行技术、起飞技术及着陆技术的优劣是影响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提高的瓶颈的结论。对项目的发展提出加强国际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重视对运动员基础滑行技术、起飞技术及着陆技术的训练工作;注重对运动员动作表现力的培养;针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科学、合理地进行成套动作的编排;建立系统、科学的裁判员培训体系等建议,为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及国内裁判工作提供参考,引导项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科学》2017,(6):96-104
为考察拳击运动员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大五人格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运动员自我控制问卷对107名现役优秀拳击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神经质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开放性与攻击行为不存在相关,而宜人性、责任性、外倾性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2)不同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攻击行为,自我控制在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3)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拳击运动员人格特质与其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对拳击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指导。未来,可从提升自我控制入手,达到预防和降低拳击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效果,进而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径赛长距离跑非常引人注目,由于运动员参加人数多,运动水平各异,加上裁判员工作环境喧闹,其名次判定也容易出错,是裁判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对终点裁判的记圈方法和判定名次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在大型比赛中,新终点磁性电子记圈牌更能得到观众、运动员、裁判员对比赛结果的公认,对裁判工作的名次判定和工作质量、效率是极大的提高,使终点裁判工作有条不紊,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资料分析法,对职业运动员产生攻击行为产生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运动员的攻击驱力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现象,必须通过教育、道德约束、法律警戒、经济制裁的共同作用才能起效,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有效遏制,将推动中国体育市场化、职业化进程健康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运动心理学有关理论对CUBA前八部分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挫折”、“冲突”、“失误”、“比赛”、“自我概念”、“限制”、“实力”、“身体状态”。与此同时 ,针对这一特点提出高校教练员在赛中、赛前所要注意心理调控艺术及日常加强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训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跳水运动是运动员在跳板或跳台上起跳、腾空中完成一定的动作,最后入水为结束的一项非周期性的空中技巧运动。跳水比赛参赛者依次进行。每个动作只有一次机会,场上气氛紧张热烈,运动员既要集中精力、准确、完美地完成动作,又必须时时处理好观众、裁判、自身和对手得分变化和各种应激,因此,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沉着、自信、集中精力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相似文献   

18.
在优秀运动员队伍中,身体素质与竞技技术等要素难以出现显著差异,而相对主观不确定的运动员心理因素则逐渐成为决定运动员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区体育学校青少年划艇队为研究对象,对划艇教学中影响青少年心理挫折的因素及其对应心理训练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划艇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比赛水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回顾了运动员压力应对的相关研究,对压力应对的定义、分类、测量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压力应对的因素包括稳定因素和情境因素;未来研究应该注重压力应对的影响机制、压力应对的效果评价、应对的干预等研究;研究者应积极开展应对的纵向研究,并注重考察情境因素对应对的影响,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旨在为运动员压力应对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NBA球员运动损伤进行分析,研究表明:NBA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排名依次为后卫、前锋、中锋;各部位运动损伤次数依次为脚踝、膝盖、背部等,以拉伤、扭伤为主;各位置球员运动损伤部位差异显著;损伤与运动员年龄、比赛年限相关;高龄球员重复损伤高于年轻球员。建议:按球员位置制定运动损伤预防方案;加强易伤部位训练;合理安排老队员上场时间;积极开展运动员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