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童心去观察世界、品味人生、体验真情,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作文自然和谐地演绎出真实而又丰富的个性。让学生提高认识,加深文化积淀,积累鲜活语言,减少写作的束缚,进行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展示纯真个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习作来反映生活,描述生活,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个性认识和真切体验。那么,如何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呢?一、链接生活——丰富体验作文教学必须依托大语文教育环境,把习作与生活链接起来,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各种环境中,引导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生活,用童身去体验生活,增强积累,丰富体验,为习作开渠导源。1.引生活之水,灌习作之园。一是要以文化为食粮,…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永无穷尽。如果拿一节课作为时间单位衡量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显然是不可取的。依据课标精神,为了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的各种情境中用童心去感受生活,拓展自由习作的空间,学会真实自由、有创意的阐明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我在《寻找春天》这一作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童心,童心闪烁真诚,童心引领发现,童心诱发灵感,童心升华情趣,童心会使教师时时充满童趣,时刻理解关注孩子。作文教学应放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精神的成长中去,让孩子们回归趣味写作、率性写作的本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本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我们应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儿童生活,走一条具有浓厚生活色彩的作文之路。引导他们用童眼看生活、童心悟生活、童笔写生活,从而能够积累素材、体验真谛、表达真情。  相似文献   

6.
彭建 《语文天地》2014,(5):63-64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因而,只要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感悟和体验,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内容。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素材。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就是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周围也有感人的事情,只有自己用心去体会,设身处地去体验他人的喜怒哀乐,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感动自己,才能通过文字去感动别人。  相似文献   

7.
要想让学生写出富有童真的作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趋势展开作文教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童心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用童言表达喜好,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抒发个性特点,再现童趣生活。  相似文献   

8.
江灵凤 《考试周刊》2012,(16):52-53
《语文课程标准》在呼唤作文本质的回归,强调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挂钩,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永无穷尽。如果拿一节课作为时间单位衡量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显然是不可取的。依据课标精神,为了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的各种情境中用童心去感受生活,拓展自由习作的空间,学会真实自由、有创意的阐明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我在《寻找春天》这一作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课前铺垫促积累本单元安排的课文《燕子》、《阿里山的云雾》、《梦幻般的青海湖》都是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写景状物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教学时我各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了不同的写…  相似文献   

10.
1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学生视角狭小,因生活单调而体验肤浅、积累匮乏导致作文无话可说.由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广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这就为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开阔视野、体验人生、认识生活与获得生活积累提供了一条广阔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何谓创新作文?我想,只要是学生作文灵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就是写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吾手写吾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郑威 《广西教育》2006,(7B):36-37
在初中实施探究性作文教学,旨在克服传统应试作文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把乡土文化资源引进作文教学,还可使学生了解熟悉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使其萌生亲切感、自豪感,懂得爱惜、保护它,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服务它。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它不仅要体现工具性———让学生学会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还要体现人文性———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一、让作文教学回归到写作的本体———生活上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把经历的一切都当成一种享受,才能感悟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学生作文中说假话、写假事,内容空洞,毫无童心童趣现象比比皆是。究其根源,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事物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强调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内心,写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现小学生的童心、童乐、童趣。  相似文献   

17.
朱桂清 《文教资料》2010,(28):77-78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本文作者列举了五个案例,分别从学习与生活、生活与作文、作文与成长等方面来体验、研究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并有机地结合到作文教学中去.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引领他们走向鲜艳明媚的人生境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可见,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写真体验,抒真感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9.
蒙爱华 《广西教育》2014,(21):47-48
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学习目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拓展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找到情感的切入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于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契合点,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师要用童心去发现童心,用形象去增强形象,调动学生的生活情趣,努力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探索中理解音乐的能力和在表现中创造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