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最新式的跳高姿势,这种跳高姿势的动作比较简单合理,只要抓住关键,技术是容易掌握的,而且提高成绩较快,因此被很多运动员所采用。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是利用这种姿势创造了世界记录的。我们在跳高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了背越式跳高后,学生就把其他的跳高姿势全放了,不遗余力地积极学习背越式,这充分说明了背越式跳高姿势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背越式跳高不同于其他跳高。这种跳高姿势是采用弧线助跑,身体垂直姿势起跳,能更好地利用脚蹬地的力量,使起跳时的爆发力运用到身体重心之上。摆动腿采用屈膝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跳高是一项比较古老的运动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田径运动竞赛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根据过杆姿不同,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现在男、女的跳高世界纪录都是由采用背越式姿势的运动员创造的,但也确有一部分优秀运功员采用俯卧式姿势创造了优异成绩。因此其它几种姿势先后被先进的背越式和俯卧式姿势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跳高运动员福斯贝里在1968年的奥运会上,用背越式跳高技术获得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以后,这种新的跳高技术很快就流传到世界各国,促使男、女跳高成绩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各国运动员在学习和掌握背越式的过程中,还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背越式技术。我国运动员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学习背越式技术。现在,在全国比赛中跳背越式的选手已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跳高教学训练课中,背越式跳高越来越引起运动员的兴趣,实践证明,背越式跳高是一种优越的姿势,成绩的提高比较显著。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的重要技术,一条适宜的助跑弧线不仅有利于发挥速度,还有利于获得最佳起跳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探讨助跑弧线方面的研究,但对象都是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而对初、中级的运动员分析却寥寥无几,经过多年在教学训练中实践研究,我摸索出一种行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0名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我国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错误动作所致。  相似文献   

6.
“马泰背越式”跳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学、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和手段,对罗马尼亚跳高选手索林·马泰创造的跳高新模式——马泰背越式——抱膝滚翻过杆背越式姿势作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相同的起跳速度下,马泰背越式比传统背越式可提高4.1~6%的成绩;通过降低现用海绵垫的高度或加强身体协调性、灵敏性训练等方法,可避免或减少这种头先着地姿势给运动员颈关节可能造成的损伤,使这种跳高新模式在实际中普及运用成为可能;这种新姿势要求的身体条件比较适合于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随着当今科学的发展,现代跳高运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男子跳高已越过2.36米的高度,女子跳高也已突破2米大关,达到2.01米的高度。目前,国内外优秀的跳高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或俯卧式跳高姿势。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证明,这两种跳高姿势是比较先进的。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在深入研究现行的背越式和俯  相似文献   

8.
跳高,是现代田径运动中技术变革最大的项目。自1968年福斯贝里(美)以背越式取得奥运会冠军之后(2.24米),不仅引起初学者的极大兴趣,就是优秀运动员,改跳背越式的也大有人在。特别是在斯通斯以背越式首破2.30米大关之后,更引起体育界的注目,一度出现背越式要“淘汰”俯卧式的观点。但1977年雅钦科(苏)用俯卧式跳过2.33米,继而又征服了2.34米(室内成绩2.35米)刷新当时的世界男子跳高记录,女运动员阿克曼(东德)也用俯卧式创造了2米的世界记录,于是对俯卧式跳高又另眼相看,提出要重新评价俯卧式。而后就两种跳高姿势的优劣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直到现在仍在继续探索着,这无论对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日趋完善,还是对俯卧式跳高技术的改进发展,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从跳高运动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跳高运动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每当其过竿技术的改进,都伴随着跳高成绩的迅速提高。1986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次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以2.24米的成绩,夺得第十九届奥运会冠军后,背越式技术受到了田径界的普遍关注。接着在七十年代的跳高场上,两种跳高技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期间,斯通斯、亚辛科、阿克曼、西梅奥妮等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姿势打破了世界纪录。随之而来,引起了田径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辩。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十年之久。到目前为止,背越式跳高技术用事实逐渐确立其应有的地位。然而背越式技术与俯卧式技术相比较,究竟优在那里?为什么背越式  相似文献   

10.
结合背越式跳高运动中常见伤病问题,探索核心训练手段和方法在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中的应用,帮助运动员预防不必要的损伤,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几项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超 《中华武术》2004,(11):23-24
跳高作为竞赛项目起源于英国,开始动作技术比较简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跳高运动先后出现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形式,但现在多以背越式跳高的动作技术为主。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首创背越式跳高新技术,以2.24米荣获第19届奥运会的跳高金牌,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曾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2.37米、2.38米和2.39米的成绩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目前我国男女跳高成绩不甚理想,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还有很大差距,本人就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中常见的事故、产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的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笔者就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是跳高姿势的其中一种,需要运动员拥有足够的支撑力量和速度,对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来说,如何进行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其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是随着训练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的,也会随着运动的实践而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的来历目前世界上一流的跳高好手采用的姿势几乎清一色为“背越式”。我国的朱建华,“古巴弹弓”索托马约尔都是采用这种姿势。其实“背越式”早在本世纪60年代末便已诞生了。发明者是一位名叫佛斯伯里的美国跳高名将。年轻时的佛斯伯里一直梦想着成为跳...  相似文献   

15.
论背越式跳高的项目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背越式跳高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迄今仅20余年。在第十九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福斯伯里首次采用这种跳高姿势,就以2.24米的成绩获得金牌,由此而引起了跳高姿势上的又一次重大的革新和转变。这种新的跳高姿势,其优越性为众多运动员的实践所证明,因而逐步、甚至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9,(2):4-5
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节奏鲜明、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运动员在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环节中身体下肢和背部负荷较大,在教学和训练中容易发生各种损伤。笔者对数年来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的原因等做如下分析,由此来探索学校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损伤产生的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今跳高世界纪录以达到2.09米,但我国今年来女子跳高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随着跳高专项技术及训练理论的深入研究,各国教练都在努力探索运用科学的身体素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背越式跳高是以快速协调地助跑、迅速有利地起跳和经济实效的过杆动作成为目前世界较为理想的跳高姿势,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运动员素质的强弱与运动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英梅  何秋华 《体育学刊》2003,10(5):115-117
通过采用不同研究模型对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摆动动作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效果约占50%,且摆动效果的大小与技术类型无关,与高度的增加没有线性相关。但当高度增加到本人最好成绩时,摆动作用达到最大值。选用中国男性青年模型与扎齐奥尔斯基模型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没有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的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笔者有着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现就背越式跳高中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跳高运动发展至今,背越式技术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已经形成,当今的世界男女跳高纪录都是由采用背越式技术的运动员所创造。同时,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理论体系也已经建立。但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潜力在什么地方,并不十分清楚。关于背越式技术的研究表明,在一些问题上,专家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因而,了解各种观点,并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理论体系,必将有助于充分挖掘背越式技术的潜力,促进跳高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