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我们经常会遇到“二”与“两”这两个汉字。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但其用法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区别这两词的用法呢?  相似文献   

2.
“虽”和“于是”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常使用,其用法古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不同之处学生难于掌握,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文言教学中如何辨析以上两词的用法,现略述其标准如下,供教学参考。“虽”字用法辨析“虽”字在文言文中最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表示“虽然”的意思,一是表示“即使”的意思。如何将这两种用法区分开呢?(一)当“虽”用于让步转折句时,是“虽然”的意思,当用于假设句时是“即使”的意思。让步转折,是指上句承认某事为事实,下句表示不能因  相似文献   

3.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4.
在通用的语法中,都将“尽管”、“虽然”放在一起,认为其意思及用法相同。可是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又各司其职,那么,两者到底有何区别呢?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对两词的解释及例证:  相似文献   

5.
中午,小朋友都在安静地吃午饭,只见第四组小朋友指点着对面的墙,边说边笑。我还以为他们在欣赏贴在墙上的画呢,便说:“孩子们快吃饭,吃饭一定要专心,不要边吃边玩。”不一会儿,黄博远小朋友端着空碗走过来,说:“老师,我还要喝汤!”我给他盛了一碗汤,他眨巴眨巴眼睛,很神秘地说:“老师,这汤里有光。”汤里怎么会有光呢?我愣了一下,不明白孩子的意思。于是我说:“老师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快吃饭吧!”只见他把碗放到桌子上,然后  相似文献   

6.
问:我女儿5岁了,她在上小班时就已经学会独立吃饭,并且吃得又快又好,但是上中班后反而变得“不会吃饭了”———吃得很慢,还到处撒饭菜,最后只好由老师或家长来喂她。我和她父亲平时都很忙,在家吃饭的时间也不多,每次看到女儿吃饭那么“艰难”,心里很着急。她吃饭怎么会退步呢?安徽合肥张妆答:你女儿的这种“退步”可能只是一种假象。这种假象还可能有其他的表现方式,如胆大的变得胆小了;独自能玩的变得要人陪着玩了;听话的变得不听话了。这种退步往往不是实质性的,而是心因性的,是由心理、情绪等因素引起的。比如,你女儿的“不会吃饭”可能…  相似文献   

7.
<正>交作业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指着作业本上的"鄂博"二字问我:"老师,‘鄂博’是什么意思啊?"我心里咯噔一下,无言以对。这个词,我以前的确没有见过,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的脑子像陀螺一样飞速转动起来:这不就是一个词吗?今天借此学习一下,也没什么丢面子的,毕竟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我问他:"你这个词是在哪里找到的呢?"小男孩笑着说:"我是从资料书上抄来的,不知道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观斗》一文中有这样一番话:……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不消说,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来了。其中“自然”一词在原稿中是“当然”,在收入文集时,作者将“当然”改为“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先让我们看“当然”和“自然”这两个词的用法。“当然”有这几个意思:一、表示肯定,这种肯定是不容怀疑的,事理上一定是这样的。如:(1)世界的进步,当然大抵是从流血得来的。(2)谁来完成这个任务呢?当然是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二、表示某种推理的必然结论,或某种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9.
吃“请”一法江西王国彬吃“请”,在本文里是个比喻的说1法,意思是对古汉语中“请”字用法与课文的理解。“请”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请你做什么事,用作动词。另一种为表敬副词,有“请你允许我做什么”的意思。“请”字的两种用法.看似泾渭分明,其实在具体的文句中也...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复兴东路的艾米问: 最近,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热钱”这个词。请问时博士,“热钱”是种什么“钱”?它对经济起着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脱路小时候,吃饭总要撒娇,而且吃得很少。有一次,又到了吃饭的时候,妈妈问脱路: “吃黄油面包好吗?”“不!”“炼乳面包呢?”“不! 爸爸在一旁听见了,就说: “露水面包要吃吗?”脱路从来没有听说过露水面包,他搔搔后脑勺,说: “我要露水面包,我要!”“好!”爸爸答应他了,“早晨,葡萄园中有露水,就给你做。”第二天清早,爸爸就把脱路叫  相似文献   

12.
“妈妈,我很孤独。”这是年仅5岁半的儿子亲口对我讲的。一天,爱人值班不回家,近晚上7点了,我才和儿子吃晚饭。我一边吃,一边催着儿子快吃,儿子只是听着却没有反应。一会儿,他放下手中的碗勺不吃了,说:“妈妈,我很孤独。”我大吃一惊,才这么点大的孩子,居然讲出这样的话来!我问:“有妈妈、爸爸跟你在一起,怎么会感到孤独呢?”“跟你们一起玩才没有意思呢!”“怎么会没有意思呢?”“妈妈你快再生个小弟弟吧,我可以  相似文献   

13.
我8岁的那年冬天,一场鹅毛般的大雪之后,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我和爸爸在雪地里堆雪人。我望着洁白无瑕的雪对爸爸说:“爸,咱们来做雪糕吃吧!”正在滚雪球的爸爸听到我的话脸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不行,雪不能吃!”我听后,奇怪地问:“为什么不能吃呢?”心里一边想着:“雪那么白,那么干净,比咱家的面还白,为什么不能吃呢?”爸爸对我说:“别看雪表面给人一种洁白无瑕的感觉,其实却含有许多细菌和脏物。”细菌?脏物?我更加好奇了:“雪这么白,怎么会含有细菌和脏物呢?”我又问。爸爸说:“你自己不会想办法弄明白吗?”想就想,有什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14.
《义理·考据和辞章》(高中语文第三册)课后练习题,要求解释“矫揉造作”一词中“矫”的含义。教参上的答案是“假托、虚假”,这显然是错误的。“矫”,有没有“假托”的含义呢?有:比如“矫王命”即是“假托王命”的意思。然而在“矫揉造作”一词中,“矫”的含义却不是“假托、虚假”的意思了。“矫”除了“假托”的含义外,还有两个含义:①把弯的弄直,如:矫正。②强壮、勇敢,  相似文献   

15.
说“以为”     
在古汉语中,“以为”是一个常用词。这个词,有时可译为“把……当作”,有时可译为“认为……”。学生问:这里有什么规律呢?是否怎么翻译都可以呢?我们说:这个词的两种译法可谓大同小异,然而联系到上下文,它究竟该怎样翻译,也确实有其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交际呢?交际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两个人相见,“吃饭了吗?”“吃了!你呢?”“今天天气好啊!’,“天气好!”“哈哈哈!”  相似文献   

17.
提到吃和看的英语单词,相信同学们马上会想到吃:eat、drink、have、take,看:look、see、watch、read等单词。但你知道这些词在用法上各有什么不同吗?一、eat、drink、have、take.吃1、eat表示吃固体或流体食物,有吸收营养之意,还可直接表示吃饭。如:(1)What does horse eat?(马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二”与“两”这两个汉字,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但其用法是不同的。在教学当中怎样才能区别这两词的用法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次,Tom和小张闲聊,忽然Tom一本正经地问小张:“What'stheappleofyoureyes?”小张感觉摸不着头脑——难道是问“我眼里的苹果”?什么意思啊?启示:很多同学都熟悉apple的一个中文意思——“苹果”,但是却不知道它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眼睛里的瞳孔”,既然是重要的灵魂之窗,当然应该被好好  相似文献   

20.
有同志问“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中的“以”字是不是连词“而”字之意?如若不是,又该作何解释?还有的同志问可不可把这两个“以”字视作衍文(多余的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以”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多种用法,但多数是用作介词(prep-osition),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拿、把、用、因、按,以及“凭借”、“依靠”和“认为”等意思。上述两个成语中的“以”字都属于介词,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拿或用的意思。但既然相当于拿或用,怎么把“梦寐以求”和“夜以继日”改成“梦寐拿求”、“梦寐用求”、“夜拿继日”、“夜用继日”仍讲不通呢?这里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