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揭题引读,学生自悟”是“六段主动式”中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二个环节,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充分体现。在此课堂教学结构中,“揭题引读”的问题设计,既关系到是否能针对学生的疑惑之处确定教师的教,又决定着第三环节的“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的操作内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那么,如何设计科学、高效的自悟题呢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问题要体现整体性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常常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打碎敲。这样,不仅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而且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呆板、僵化,使之…  相似文献   

2.
“学题”是指提供给学生不是只要答案的问题,而是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的提示。其目的是把繁琐提问变为学生潜心读书思考,把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变为学生的自读自悟。下面结合教学谈谈自己在“设计学题”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的多,引导少,擅自拔高,牵得太宽,达不到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胸中无术”、“手中无法”,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总而言之,是用孤立而非联系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现有水平与教材的有效联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呢?我认为创新情景,巧妙切入,让学生大胆质疑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赵寿成 《江苏教育》2006,(1B):19-20
“学题”是指提供给学生不是只要答案的问题,而是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的提示。其目的是把繁琐提问变为学生潜心读书思考.把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变为学生的自读自悟。下面结合教学谈谈自己在“设计学题”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任燕 《青海教育》2014,(9):54-5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部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学生语感的获得更多是来自他们的朗读自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朗读来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口未,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有效的“悟”也离不开教师巧妙适时的“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道之处,深入领悟作者所表达的细微情感。当然,教师的“引”应以学生的“读”为基础,以学生自己领悟为主。教师的“引”必须引在关键处,“导”在有疑处,一句话,学生的朗读自悟,教师的适时牵引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形成富有生命的、充满活力的语感。引在实处,悟在深处,感在情感碰撞处,丰沛的语感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课文讲的是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的故事 ,语言亲切生动、浅显易懂 ,故事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结构上虽无起伏婉转 ,但间插悬念 ,结尾处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根据刚入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 ,可应用“自主发展———点拨启导”阅读教学思想设计本课教学。一、破题开篇 ,读悟质疑揭题后 ,读题 ,要求读出题眼来。让学生初步建立“读文先读题 ,读题悟题眼”的认识。读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问“为什么” ,老师提炼出一个主要问题 :为什么说这个蛋糕不平常?二、整体把握 ,明确重点本篇课文较长 ,加上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概括能力 ,要…  相似文献   

7.
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本文从引设式、迂回式、解惑式、启迪式、点拨式五个方面探讨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 ,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巧妙地引入课文学习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读书 ,这是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的有效做法。在教学中 ,我注重对学生激疑引思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 ,自悟自得 ,从而提高读书效率。紧扣“题眼” ,整体感知。“题眼”是文章灵魂的窗口。我们若能透过这一窗口 ,突破开去 ,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 ,教师可以紧紧扣住题眼“珍贵” ,设问 :“珍贵”是什么意思 ?几捆教科书为什么那么“珍贵” ?紧接着引导学生读文…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因此,只有读得充分,才能悟得到位。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以“读”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不独“占”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读得充分 悟才能到位@马希芳$宁…  相似文献   

10.
《自己去吧》是“九义”教材第一册的课文 ,由两段句式相似的对话和两幅图画组成。第一段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第二段是小鹰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看看。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勇敢地锻炼自己 ,就能成功 ,不能事事都依赖父母。根据要求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让学生在读中明理悟情。一、读准课题 ,读悟质疑揭题后 ,读题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题眼“自己”及轻声的“吧”读准 ,让学生初步建立“读文先读题 ,读题悟题眼”的认识。读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想一想 ,读了课题后 ,你想知道什么 ?二、精读细读 ,螺旋提高1 .初读课文 ,读通课文 …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过程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对所学的一切知识,学生总要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整理后才能消化、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满足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求,保护他们“自读自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读”去“悟”,使他们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我”的行为、心理活动都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自读发现——探究悟理——自主延伸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我”对父亲的崇敬之情。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给人们的启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从疑入手,自读发现1.揭题生疑。①教师板书生字“启…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识字。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设计流程 一、看图,逐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 2、点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读懂”文本,是进行感悟式教学的一般要求。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都离不开“悟”。读悟是感悟式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讲解的时间比起传统的教学法来看,应请远远少于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那就要求在“读”上下功夫。教学中以“读”为主线,使课堂灵动,重点突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关键点,精心设计课堂内容,恰当好处地引读、研究读、创设情境读、补充扩展读,以达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取得情境教学的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灵 《考试周刊》2012,(64):29-29
要想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自读自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题目,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介绍了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自读自悟过程中的问题.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吃杏仁豆腐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百科之母。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一枚硬币的两面 ,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使学生“熟能生巧”地操作语文工具 ,还应当致力于为他们打下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底子 ,使学生既能有“一肚子诗文 ,一笔好字 ,一手好文章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又能有“正义感、民族爱、山河恋、儿女情”健康的人格 ,还能会学习 ,善思考 ,懂创造。实行“诱思自悟”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诱思自悟”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诱思自悟”式的教学 ,变课堂为学堂 ,是一种“以人为本 ,以感悟为中心 ,以‘自读加诱导’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