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反思”即深化知识结构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引入创新,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教育家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2.
1背景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古往今来的教育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反思在个体成长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若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优化策略选择,揭示策略的本质;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4.
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古往今来的教育者们都非常重视反思在个体成长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通过对解题错误、解题思路及解题结果的反思,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加梯搭桥,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层次有步骤地向着优化的方向发展,达到深化基础,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通过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学之道在于‘悟’",是指学习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才能达到.如果在解题后即将其束之高阁而不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那么解题活动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经验水平,解题能力难有真正的提高.如果在解题后能对自己的思维做出自我评价,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深入探讨,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在较高的层面上得到概括、跨越.一、反思解题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由于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  相似文献   

7.
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构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思维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能促进理解水平的深化,有助于开发思维,拓宽思路,优化解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让其在反思中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经验中逐渐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之道在于‘悟’",即是指理解要靠学生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要靠学生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才能达到.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思维活动没有反思,学生就没有元认知的调控和学习潜能的发展,解决问题也不会获得新的突破;如果在解决问题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而不对过程及结论进行反  相似文献   

11.
有道是"学之道在于‘悟’",‘悟’就是反思,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尤其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要真正学好数学,要靠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对思维过程的反思才能获取.如果学生在解题之后能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自我作出评价与反思,对整个解题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那么学生的解题思维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解题反思是一个非常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刘欢 《考试周刊》2011,(48):90-90
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含了主体对知识课题的选择、分析和批判。可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靠自己的领悟,而领悟又要靠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所以,学生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运用形成评价方式来活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正确了解学习思维过程,总结反思学习方法,有效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提高应以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有效教学评价能在有效体现评价过程性和激励型基础上改变传统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模式,更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和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更好发现问题,提高语言表  相似文献   

14.
滕跃 《教育教学论坛》2012,(23):229-230
把实践体验与知识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以一定顺序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探究过程,并对自己完成的探究进行评价和反思,最终掌握科学概念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反思”在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它是指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反思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学习的过程。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还要找出其中的“问题”与“答案”。“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反思性学习的灵魂。反思性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它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体验,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和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常规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体验发现和创造过程;对知识间内在联系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同化与迁移;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思维品质;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励性评价"、"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自我及深化认知"、"自主探索建构新知"等五个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能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波利亚指出:"拿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在引领中考数学复习的教学过程中,以典型试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每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联想.一方面反思问题的解题方法、思路是否具有规律性,能否迁移处理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反思问题的图形结构能否改变,命题的条件能否弱化或加强,结论能否拓展、引申与推广.这样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完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提高学  相似文献   

19.
孟德林 《考试周刊》2013,(22):69-69
<正>反思性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而理性的学习活动,它以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数学为目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数学既不能死记硬背,又不能完全靠模仿,而是应该学习如何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重组和主动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适时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从而获得自我的体验,这就是自我反思,只有进行了自我反思,才能促进学习者知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建构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明确学生应该反思的内容,经过长时间的指向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笔者现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做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中,除了教材上格式化的知识外,还隐含着许多只能意会的知识”,如数学规律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解数学习题的能力等。这些知识的获得主要靠个人体验和领悟,具有明显的不可传递性。体验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教师要通过“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掌握数学策略和方式,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一、启动——设计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使数学体验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