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大凡优秀的诗人都能正视民间疾苦和人类苦难,并由此滋生悲天悯人的诗意情怀。否则,就不可能写出真诗而成为真正的诗人。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所以称为"诗圣""诗史",是因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写诗大多是反映当时民间疾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苦难诗人"。在中国当代诗  相似文献   

2.
龙士 《教学随笔》2008,(6):39-4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是诗人自己一生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所期望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高度和谐。教育素以关心人的终身幸福,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唤醒人类对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普遍认同与敬畏为其终极目标。我们的学校如果能让全体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诗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  相似文献   

3.
胡茹芳 《考试周刊》2014,(38):63-63
苏教版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美的光彩,蕴含美的情趣。用寻找美的眼光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诗人"的情怀感受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静 《湖南教育》2008,(5):18-19
面对冷漠的现实,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之心。海德格尔也喊出了“人,诗意地栖居”,他强调生活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因此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必须以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为基础。诗意,本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命题。一个读者给我打来电话,问:“怎样通俗地理解‘诗意地成长’?”我说:“通俗地说,诗意是指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一种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一种审美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面对琐碎的生活,每个人不可能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这些工作看作我们喜欢的事情,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审美,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意’。”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成长的前提。说到底,教育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太多的制度,我们已经规定了太多的纪律,然而,可否从诗意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教师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5.
放飞梦想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一个时代的梦想,是诗人人格的自由飞翔。所以,诗意的生活才是高质量的生活,拥有一颗诗心才真正年轻。  相似文献   

6.
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是指教师和学生诗意化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实有和应有的生活领域。这是一个诗意的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了的世界。语文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要创造诗意的语文生活世界。一.创造诗意语文生活世界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在精彩纷呈的诗意的活动中呈现,吟诵、品位、鉴赏、习作……促使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8.
诗意不单单是风花雪月的吟唱,更是一种人文情怀。诗意的心灵,是美好道德和品质的创造者。一个学生一旦具有了诗意情怀,他便会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完善自我,会让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土壤,诗意的班级应该是立体构建成的多维度的心灵绿色环境。作为班级建设的主导者——班主任首先得成为一个拥有诗意情怀的智者。  相似文献   

9.
诗意地生活     
《中国高校招生》2008,(8):61-61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地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  相似文献   

10.
王书怀是这样一位诗人:诗歌创作植根于肥沃的黑土地,从中汲取养分,为生活本身作诗,为劳动人民作诗。他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欣赏美的眼睛,能从生活现实中挖掘出诗意。  相似文献   

11.
林化敏 《考试周刊》2012,(45):164-165
诗意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吟唱.更不是一种人文情怀。诗意的心灵,是美好道德和品质的创造者。一个学生一旦具有了诗意情怀,就会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完善自我,让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以及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而班主任首先得成为一个拥有诗意情怀的智者.寓教育于通俗的故事、游戏或诗般的语言中,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宽容、学会控制、学会爱书.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钝,走向精致、高雅、聪慧的生活.它能使活动主体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使人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之中.……  相似文献   

13.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文学和艺术使人的精神发达起来、提升起来,因此文学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根基。诗不仅是诗人的,而且是人类的。只有在诗意的状态下,人才出场,才被照亮。清代学者袁枚说:“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你却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者,因为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我们不必强求人人成为诗人,但人人心中岂可缺少诗意?"生活中不是缺少诗,缺少的是发现诗的眼睛。"只要你有一颗敏感的诗心,一双敏锐的  相似文献   

15.
追求诗意的生活,达成诗歌与日常生活的共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态度。我常常觉得,跟孩子交流,与大自然互动,没有比诗词更合宜的了。是诗人都具赤子情怀,还是孩子的心更接近于诗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吧。  相似文献   

16.
饶培慧 《学语文》2013,(3):77-77
我们以万物灵长的骄傲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营造语文教学的诗意是一件美丽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是—种对人间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中到处都能感受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文学和艺术使人的精神发达起来、提升起来,因此文学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根基。诗不仅是诗人的,而且是人类的。只有在诗意的状态下,人才出场,才被照亮。清代学者袁枚说:“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你却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者,因为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8.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文学和艺术使人的精神发达起来、提升起来,因此文学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种根基。诗不仅是诗人的,而且是人类的。只有在诗意的状态下,人才出场,才被照亮。清代学者袁枚说:“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你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你却不能不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者,因为人类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9.
四川诗人罗国雄的很多作品里都隐约着川蜀之地的灵秀气质,大多描写了真实的对生活、爱情、记忆、乡村家乡等的感触,有对现实的直面,有对人类的悲悯情怀,有对生活和未来诗意的描绘,并常常包含了浓郁的乡愁。诗歌《怀疑身体里住着一个女人》是罗国雄的一篇近作,诗歌从标题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奇异的感官体验,让人难以猜透这首诗的主题或者诗旨会是什么。本文就其诗歌的异质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诗人自荐     
诗观:诗歌是一种内心的真诚与真实,是对生活现实的思考与呈现。寄语:诗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首先是诗意的、美好的、真诚的,它坦诚了一个人对世界、人生、生活、时间……最为真实的部分。人的内心是脆弱而柔软的,它需要安慰、支持、信念,而诗歌就给了内心最宁静的享受。少年情怀总是诗意丛生的,读诗,写诗,热爱语言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