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这期的“封面故事”,我们请照片上的“一家子”分别来讲述。父母讲述的是——《写在孩子十四岁时》,孩子讲述的是——“我将永远珍藏这份厚礼”。我们之所以想到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杂志,是因为上海市徐汇中学初二年级组组长程国萍老师的推荐。读了程老师推荐的这封家长写给孩子的信,我们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为我们的家长开一个栏目,让家长和学生纸上交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书面交流显得格外珍贵,我们想为两代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家长们,是否有意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如果你写过,或正准备给你的孩子写信,那么,希望你将信寄—份给我们。等到适当的时候,“两代之间”这一新栏目将在本刊面世。编者  相似文献   

2.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3.
一天,不满两岁的儿子问当幼儿园教师的妈妈:“妈妈,你肚里哪来那么多的故事?”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童话集,对儿子说:“那些故事都写在这书里。”儿子又问:“这书是你写的吗?”她摇摇头:“不是,书是作家们写的,妈妈写不好。”幼稚的儿子此时并不懂得关于“作家”的任何概念,也不知道写书是怎么回事,便问:“我能写这书吗?”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可以啊!不过,你现在还得妈妈帮忙——因为你不会写字,只能用嘴说,妈妈帮你记。”“今天能写吗?”儿子似乎急不可耐了。“可以!”她满口答应,马上准备好纸笔,说:“你可以讲了,妈妈帮你记。”“我讲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这是10年前发生在一个幼儿教师家的故事:这位老师天天给不满两岁的儿子讲故事,一天,儿子问她“:妈妈,你肚里哪来那么多的故事?”她拿出一本厚厚的童话集,对儿子说“:那些故事都写在这书里。”儿子又问“:妈妈,这书是你写的吗?”她摇摇头说“:不是,书是作家们写的,妈妈写不好。”幼稚的儿子此时并不懂得关于“作家”的任何概念,也不知道写书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便幼稚地问妈妈“:我能写这样的书吗?”她毫不犹豫地答道“:你可以啊!不过,你现在‘写书’还需要妈妈帮忙——因为你不会写字,只能用嘴说,妈妈帮你记,等你学会写字了,才可以自己完成…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树木越来越少?你有没有想过,生而为一棵树,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最大的缺点又是什么?你知道不知道,树也会有“情感”。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以下三篇关于“树”的文章吧。你能试着写一篇关于“树”的文章吗?  相似文献   

6.
从我们开始读书起,老师们,家长们,专家们,无不告诫我们要“读名著”。相信同学们从小到大也读了不少名著。只是,读过名著后你会干什么呢?写一点读后感?做一点读书笔记?恐怕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做的。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尝试一下其他的方式呢?比如,拿起笔,也加入名家的创作行列中去?现在有两位勇敢的同学已经这样做了。为此我们新增了“名作新编”这个栏目,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能参加进来。《春望》是我国被尊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作。但作品只有短短的8句40个字,要根据诗意再创作,一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史知识,特别是对作家作品要有相…  相似文献   

7.
我的女儿幼师毕业后当上了幼儿园教师。晚饭后乘凉,她便和我谈起了早期教育。我问她:“你儿时什么事印象最深?”她想了一会,说:“爸爸,我小时是不是患过百日咳?”“是啊,那是你五岁的时候。你那时整天不停地咳嗽,咳得上气接不上下气,脸憋得通红。”“是这样的吗?那您给我吃过什么药呢?”“什么药?噢,我想起来了,给你吃过猪苦胆。我们想尽  相似文献   

8.
温暖的母爱     
家长会上,她坐在我旁边,着装朴素,但干净整洁.她的儿子和我儿子同班.她客气地要了我的手机号码,说家长间彼此交流联系一下,对孩子有好处. 一周后,她打电话给我:“能和你见一面吗?有点小事,想请你帮帮忙.”我不知道她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谈,非要见面.她恳求而真诚的语气,让我无法拒绝她.只是,我们仅仅是一面之交而已,我能帮到她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10.
【案例再现一(原文载2006年第12期下半月·行动版)】“她也能写好作文?”作文课上,我正要读田同学写的美文给同学们听,全班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她的作文肯定是抄的”、“她的作文是她的家长帮她修改的”、“就凭她以前语文每次都是三四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家长又是最最乐于奉献的一个群体,家长给孩子的关心很多很多,而孩子也习惯了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的关爱,很少想过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去年十·一放假,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对爸爸妈妈这两位亲人深情地说声:“我爱你!”并且就此写一篇作文。可是,学生们的普遍反应是:“老师你太肉麻啦!”  相似文献   

12.
遗传基因     
这期“家都话题”邀请著名女作家张抗抗为我们写了一篇短文,文章虽短却颇有意思,结尾能引发我们年轻的父母们去思索、去感悟。欢迎家长们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3.
“6月考学生.7月考家长。”这句话包含着学生与父母的诸多犹豫、无奈与困惑。紧张的学生生活终于结束了!但是,你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轻松,“我考得怎么样呢?我学什么专业好呢?将来我会从事什么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呢?”面对未来.你迷茫,家人焦虑。我们无法越权为你做什么决定,也不能代替你生活!但是,我们能给你一些帮助.你将读到一些关于如何避免填报志愿的误区及一些过来人或专家的指导经验的文章。来帮助你确定你的专业、志趣。  相似文献   

14.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份对爸爸妈妈的调查问卷,请你做好老爸老妈的工作,让他们如实填好问卷,并邮寄给我们,你愿意帮助我们吗?凡是能够请爸爸妈妈认真填好问卷并及时反馈给我们的,都会收到编揖部寄出的神秘奖品!快快行动吧!本问卷复印或抄写均有效。本刊的初级小编辑们准备好了吗?这是你们的第一份“工作”。请你的家长填好问卷,另外还要请3位以上的家长填写这份问卷,并及时寄给我们,你能做到吗?这可是你晋升为“高级小编辑”的重要审核条件哟,努力吧,等着你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跟我聊起他女孩的一件“怪”事:有一天,他的女儿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乒乓球大的字:智力测验——老鼠和猫,你喜欢哪一个?然后把这张纸交给她妈妈。她妈妈看了这道特殊的智力测验题后,惊讶地说:这难道也能成问题?老鼠和猫,能喜欢哪个呢?当然是猫。”小女孩  相似文献   

17.
【习作要求】同学们,你是否留心观察过自己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对它们进行过深入细致的思考?选择一种社会现象,写一篇调查报告。要求实事求是,分析有理,能引起反思。【佳作示例】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张 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了,那么,孩子是怎样支配这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零花钱的呢?通过对本班同学一段时间的调查,我感触颇深。我们班共有48位同学,大部分同学都有零花钱。其中有一小部分女同学堪称“馋嘴一族”。下课铃一响,“馋嘴小姐”们便纷纷来到小商店,吃的、喝的、啃的,都是她们要寻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课堂电话     
辛老师花了大半节课和学生们讨论一篇名叫《母亲》的短文,然后他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请拿出纸来写一句或一段话给我们的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要求是这句话必须在父母面前能够说出来……能做到吗?”“能!”学生们齐声答道。五分钟后,“我找同学读一下你写的话……A  相似文献   

19.
责备     
小编NT的话: 编辑部经常接到家长们的来信,诉说自己教育孩子的各种苦衷。比如: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想跟我说话?为什么我们一谈话就不欢而散?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有兴趣;我的孩子却一见作业就头疼……当然了我们也同时不断地接到孩子们的来信:为什么家长不信任我?为什么父母总是谴责我?为什么他们睁开双眼就唠叨……小编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不想做一个说教者,我们只希望我们的杂志能成为一个“通心台”,也就是能够沟通孩子与家长间心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倾听到对方的声音,读懂对方的心灵世界,增加一些理解和了解,我们的原则是“倾听+倾听”。那么,首期我们要倾听的是来自沈阳市的王子恒先生谈与儿子交朋友的体会和来自大连市的宫巍巍小朋友的内心苦恼,相信你会从这些文章里获得一些启示。小编只有一个要求,小朋友拿到杂志后一定要给家长们读一读呀!说不定你的爸爸妈妈也会爱上这个杂志的,因为我们这个“通心台”栏目也是给你的爸爸妈妈设的哟,让他们看看我们小朋友的心中到底有多少苦恼哪!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你的一个好朋友不喜欢你的另一个好朋友。这的确是个难题,有时候真让人头疼。前段时间我就遇到这样一件麻烦事——我就要过16岁的生日了,准备请同学们一起为我的“花季”打开大门。我和郑莉、陈岚都是好朋友,可是郑陈二人是我们班出了名的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大人物。“这次你的生日Party她们可不一定都去的,你到底想让谁去?”班上好心的同学提醒我。我笑笑,没说话,心想:我就不信这邪,哼,我自有办法让你们俩都出山!那天自习课,我写了两张除名字不一样其他都一样的字条,偷偷地塞给了郑陈两人。字条是这样写的:“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