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它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是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菩萨蛮·大柏地》就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一首意蕴隽永的词作。这篇作品被编排在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二单元中。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事物与联想”,编排这篇讲读课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事物与联想”这一读写技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授新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前提条件进行测评。如:回忆我们曾经在第十册和第十一册中学过的两个重点训练项目———“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六年制十一册第4单元《分辨事物和联想》这篇读写例话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紧紧扣住“分辨”这个重点,精心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变抽象为具体、形象,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紧扣“分辨”,设计问题.教师提的问题要“精”,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什么是事物?什么是联想?2、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有哪两种方法?3、为什么要分辨事物和联想?恰当运用联想对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问题,统揽全文,  相似文献   

3.
这一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是: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个教学核心点,是综合了两个“单元教学要求”和三篇讲读课七个“课文学习重点”概括出来的。这一教学核心点在各个讲读课文中的特点分別是—— 一、在场面描写后,用议论句点化。这是讲读课《挥手之间》“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这篇课文用议论句“点化”的具体做法是: 1.用“毛主席要从延安同志修建的飞机场上动身到斗争的最前线去”点化“一块块按直线铺平,放稳,砸结实”。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重时刻,我们的团结坚如磬石。 2.用“这像是表明一种思索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  相似文献   

4.
一、目标定位1.了解假设分析法的特点及作用;2.初步学会运用假设分析法进行议论说理。二、选题依据1.学生作文现状——说理简单化,议论苍白无力。2.是达到“切合文体要求”这一标准的重要途径。3.可以扩展联想,充实内容。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习要点及目标完成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用得最普遍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在例证法的选例、叙例、议例这三个环节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是哪个环节?——议例。议论文就是要议论,这才“切合文体要求”,符合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是,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普遍存在这样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这个单元让学生走进一个想象世界,童话、寓言、神话、诗歌等。这些都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写照而是生活的曲折表现。本单元的突破口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曲折的表现生活”。 以前学生写文章,都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心里话真实的反映生活,要求写人、记事、状物都需要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真有其物,都是直接的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单元需要学生改变一下思维方式,由对生活的直接认识转向曲折认识,发挥其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来反映生活,也就是说通过虚  相似文献   

6.
会想才能会写。在写作时,丰富的联想可以开扩思路,拓深意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就要努力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新教材S版《学会联想议论》这一单元独辟蹊径,运用图画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上这一课时,我首先尽可能地引用课文中的插图——华君武的《谢谢吴云帆指出我画中的错字》。围绕这幅漫画,我提了三个问题:①这幅画画了什么?②它表现了什么?③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什么?第一、第二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读懂图画,弄清图意,为第三个问  相似文献   

7.
突出记叙中的点“睛”之笔,是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我们可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的突破口。所谓点“睛”之笔,就是在记叙中的恰当议论。 单元教学要求明确提出“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为什么本文却只说是“记叙中的议论”呢?其根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单元内的五篇选文;二是单元中的“作文训练”范围和要求。从单元中的五篇选文看,虽然文章中有些说明性的文字,但不是主要的,这与五篇文章的文体性质有关。尽管五篇文章中既有散文,也有报告文学,但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以记叙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在记叙描写中穿插了恰当的议论与抒情。再从单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分别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和“多位数乘一位数”,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万以内数的加法;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的验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主要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这两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加法、减法和乘法计算。与以往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在这两单元计算教学的编排上,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计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神秘难懂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五两个单元的六篇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过程中,都穿插使用了描写和议论的方法,从课文编选者设计的七道“思考和练习”题来看,辨析说明中的描写和议论成分,理解说明中的描写和议论的作用、特点和基本方法,也是这两个重点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之一。我是怎样进行说明中的描写和议论成分的教学的呢?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六两个单元(五篇散文,两篇新闻),在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叙中,都或多或少地穿插了一些议论成分,这是加深和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教育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课本编排的一篇知识短文(《记叙·说明·议论》)和编者设计的五道“思考和练习”题来看,辨析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特点、方式和作用,初步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深化主题,也应该是这两个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之一。应该怎样进行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的教学呢? 一、先从理论上讲清记叙中的议论成分的特点、方式、位置及其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把听写的人、事、景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本单元应特别注意文学评论和思想评论的四个特点:①立论的针对性;②议叙的评析性;③说理的辩证性;④表达的形象性。这“四性”合一便构成了评论的独特性,使其与一般的议论文相区别。因此,不宜把本单元的四篇评论文章作为一般的议论文来教,仅仅满足于清理文章的议论思路,剖析文章的议论结构。理想的教学方案应该是:以“四性”为纲,统帅四篇评论的教学。看看这“四性”在四篇评论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评论的特点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评论的写法。 具体的教学,可采取如下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2.
靖洁 《语文知识》2014,(11):35-3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7-9年级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可见,《课标》对初中生阅读与写作议论文的定位是“简单的议论文”,要求初中生能够掌握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对应的是,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说明”指出两个单元学习重点:理清议论文的三要素、区别议论文中的写人记事和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这足以证明,7-9年级学生学习议论文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议论文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议论”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什么要安排“议论”这一环节?怎样使初中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议论?“议论”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做法海安县李堡中学周庆钟我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的改革已有两年多了,我对教法中让学生议论这一重要环节有着深切的体会。“议论”确实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的暴  相似文献   

14.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初中语文中第一次接触的议论文单元,其教学要求是:1.了解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2.体会夹叙夹议的方法。学习本单元,要着重引导学生区别议论文与记叙文,了解记叙、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要有无产阶级的骨气,要有“见大而忘小”的精神及像“奔马”那样奋斗进取的精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16.
《前后照应》是五年制第八册第八组课文的“读写例话”。“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读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这篇课文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理解“前后照应”在初读课文时,先重点指导学生读首末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内容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读前,教师拟出思考题:①什么是前后照应?②写文章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学生读时,可以圈点勾画。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议论,重点理解  相似文献   

17.
写记叙文需要联想能力,以再现生活中的场面和情景。写议论文章同样需要联想能力,用以拓展思路,分析道理。在议论文中,常运用求同联想和求异联想来立论,运用求同联想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浅显的道理深化。例如富兰克林的《哨子》就用了求同联想,作者先写“我”七岁时用四倍价钱从一个男孩手中换回  相似文献   

18.
“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说明都是写作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教材中“议论”这章历来是大学写作教程中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训练比较重要的章节。由于“议论”本身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再加上“议论”对议论本体要求较高,造成了“议论”教学的客观困难。“议论”是大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他们表达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很有必要让大学生掌握更扎实的“议论”表达能力。我带着“啃骨头”的心理,尝试了几年“议论”教学,受到学生欢迎和鼓励。在组织“议论”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五步教学法就是“设疑——导读——议论——精讲——练习五个阶段。“设疑”,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问  相似文献   

20.
有同志说过:要教会“写”先要教会“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会“想”,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于是我就有意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想象。遐想联翩思路广开嘛。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联想,想象。1.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讲《范进中举》时,我问: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异同?这两个人物形象能够说明一个什么共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