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鲁迅在其作品中大量地写到"鬼",这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隐喻和寄托。是通过描绘这些活跃在乡村社戏舞台、民间传说里的"鬼"世界,在这个"鬼"世界背后看到人的某些特质来寄托他的一种人生理想。本文就通过《无常》和《女吊》两篇文章来讨论一下这鬼背后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昆曲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昆曲的命运发生转机,昆曲经典作品《牡丹亭》也以各种形式的改编开始大量出现。本文立足美学视角,选取较有代表性地青春版《牡丹亭》、园林实景《牡丹亭》、芭蕾舞剧《牡丹亭》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剖析各种形式改编背后,我国古典美学相关理论在传统艺术作品现代改编中的支撑意义及这种现象背后带来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密上书《陈情表》,"辞不赴命",固然是抓住晋帝"孝治天下"的核心手柄,但在其句句带血的陈情文字背后,有着诸多隐义."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隐藏着令人唏嘘的门庭之悲;知君"察臣孝廉"却能"辞不赴命",因有古制及当时律令的支撑;"郡县逼迫"且"急于星火",源自当时公文制度的约束,也是官员急于自保而不得已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爆发前不久,《新青年》上演了一场"戏剧改良"运动,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新青年》为材料,再现《新青年》"戏剧改良"现场,从几则广告入手,分析这场运动的前期准备情况;再从几封信为切入点探索《新青年》派戏剧改良背后深层的原因,或许能够在近距离考察的基础上深入对《新青年》派"戏剧改良"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有着"古印度《道德经》"美誉的《薄伽梵歌》是古印度文化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那么,深究《薄伽梵歌》与《道德经》产生的自然观、社会意识及社会人文背景,我发现两者在不同地域、语言、文化背后的同源异流。  相似文献   

7.
1978年1月,《人民文学》杂志新年第一期发表了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和发展的历史,以及陈景润是如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艰苦环境下通过顽强努力取得了(1+2)的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8.
魏丽娜 《现代语文》2007,(12):91-92
纵观《哈姆雷特》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悲剧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中都有"疯癫"一段。评论界对二者的"疯癫"也有过种种解读,本文试图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疯癫话语的分析领略剧本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菊英的出嫁》和《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剖析,使我们了解到这不是简单对古老习俗的摹写,而是在冥婚现象背后蕴藏着厚重的、悲凉的社会现实,是作家对美好人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10.
葛杰 《文教资料》2012,(33):80-81
所谓零度写作,即是在作品中,作家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显露自己的立场。本文以苏童的两篇中篇小说,《南方的堕落》和《刺青时代》为例,分析苏童零度写作中的叙述视角背后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彭妍 《文教资料》2020,(4):12-14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为两本重要的目录书,实现了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转变,其中《汉志》"诗赋略"到《隋志》"集部"的变化:单设楚辞类,设别集和总集。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了文学观念的变化:提高《楚辞》的文学地位,注重文学的个人创作,扩大了"文"的概念,这些变化促使文学向着独立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寒夜》和张爱玲的《金锁记》都出现了不少"光"的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光被营造成了抒情意象,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与体验,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审美价值。这两部作品中,"光"意象背后是无光的家庭关系、人物悲剧的命运、黑暗的环境以及人物灰色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垮掉一代"的代言人艾伦·金斯伯格的长诗《嚎叫》和《卡迪什》揭露了"垮掉一代"的痛苦、绝望与他们对黑暗社会的畸形抗争。作者在对时代精英和自己的母亲在黑暗社会里的遭遇痛心疾首和深批猛揭的同时,对他们寄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善良的禀性和复杂的信仰和思想是他人文关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改写 大家都熟悉《赠汪伦》这首诗,可是你们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 唐朝有个书生叫汪伦,他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十分仰慕当时的大诗人李白,只是无缘相识。  相似文献   

15.
希腊神话与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学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这种发生学意义主要是指西方人最初与世界相交时的朴素体验、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西方人文艺精神的深层次沃土。西方文学创作浸润渗透着西方文化复杂的宗教思想观念,神话则是最初的文学模式,神话与宗教和文学发生直接联系。文章主要围绕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展开,重点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探讨这两部文学作品背后的神话和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6.
《渭塘奇遇记》是瞿佑《剪灯新话》中一部抒情色彩很浓的爱情喜剧,而透过喜剧背后可以看到瞿佑本人对美好往日的怀旧之情。其故事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还采纳了《本事诗》崔护谒浆故事的叙述结构,并受到了《本事诗》"缘情而发"文学主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建丹 《考试周刊》2014,(36):167-167
<正>一、案例:借助文本背后的资源,关注思想生成点。今天两节课,原本计划将《去年的树》上完,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昨天上得支离破碎的《幸福是什么》重新整理一下。在重新梳理了上节内容后,请学生回答三个牧童各自找的幸福是什么,当表格中罗列出三个牧童所做的事和所获得的感受后,我让学生把目光注视到三个牧童所做的事情上:"为什么第一位牧童认为医治病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呢?""因为医治病人,能把健康带给病人,所以第一个牧童觉  相似文献   

18.
刘雪琪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07-108
对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绳》进行主题分析。其中,在夫妻争吵的背后,彰显了宣泄、交流、理解、宽容和爱之于婚姻生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献给孤独的挽歌——从不同的方向看"诺贝尔文学奖"你所熟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你所陌生的诺贝尔文学奖背后的故事薛忆沩著978-7-5675-2500-9 24.80元2014年10月空巢薛忆沩惊心动魄的最新长篇小说;呈现魔幻的现实和荒诞的历史,叩问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长江商报》《晶报》等多家媒体重点推荐!薛忆沩著978-7-5675-2094-3 36.00元2014年7月  相似文献   

20.
电影《走着瞧》以荒诞、魔幻的艺术表现手法展开主人公和两头驴的故事,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情节,其背后蕴含着强烈的时代真实性的逻辑。影片中人驴之争反映了当时崇尚斗争哲学的社会现实,折射了那个年代知青处境的无奈,他们与命运的抗争充满着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